新起点与旧阴影
新起点与旧阴影 (第1/2页)第二章:新起点与旧阴影
吉普车卷着尘土,驶离了红星公社那片熟悉的黄土坡,将惊愕、嫉妒、难以置信的视线彻底甩在身后。
车内,苏念雪脊背挺得笔直,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上,指尖却下意识地抠着帆布包粗糙的边缘。窗外的景象飞速后退,白杨树、麦田、低矮的农舍,构成一幅单调却生动的七十年代北方乡村图景。引擎声单调地轰鸣,混合着窗外灌进来的、带着土腥味的风。
她的人生,正以每小时四十公里的速度,驶向一个全然未知的方向。
副驾驶上的李上校似乎看出了她的紧绷,语气温和地开口,打破了沉默:“苏同志,不用紧张。我们这次去的地方,是军区下属的一个技术革新办公室,主要负责筛选和论证地方上送来的一些有价值的技改方案。环境比较简陋,但同志们都很务实。”
苏念雪轻轻“嗯”了一声,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我会尽快适应,努力学习。”
开车的陆远征目光扫过后视镜,声音平稳无波:“你的档案和关系,组织上会负责协调转接。目前你的临时身份是技术支援小组的特邀人员,编制和待遇问题,后续会根据项目贡献明确。”
他的话语简洁、高效,带着军人特有的利落,也清晰地界定了她此刻的位置——一个因特殊才能被临时征召的“外人”。
“我明白。”苏念雪点头。她很清楚,那套军装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和认可,真正要站稳脚跟,靠的是接下来的实绩。
吉普车颠簸了将近两个小时,终于驶入了一座看起来颇有年代感的北方小城。城墙斑驳,街道不宽,行人大多穿着蓝、灰、绿为主的衣服,自行车铃声响个不停。最终,车子开进一个挂着白底黑字单位牌子的大院,在一栋看起来有些年头的三层苏式红砖楼前停下。
“到了。”陆远征熄了火。
李上校有事要先去市革委会,下车后便匆匆离开。陆远征拎起苏念雪那个轻飘飘的行李包,言简意赅:“跟我来,先安排你住宿。”
宿舍楼就在办公楼后面,同样是红砖结构,走廊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和旧木头混合的味道。陆远征敲开一楼尽头的一间房门。
开门的是一位剪着齐耳短发、约莫三十岁上下、戴着黑框眼镜的女同志,穿着洗得发白的列宁装,看起来十分干练。
“张姐,这是新来的苏念雪同志,暂时安排在你这间宿舍。”陆远征介绍道,“苏同志,这是张文娟同志,负责资料室的工作,以后你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问她。”
张文娟推了推眼镜,快速打量了一下苏念雪,眼中掠过一丝惊讶,似乎没想到新来的同事如此年轻,但很快便露出一个友善的笑容:“欢迎欢迎,快进来吧。正好靠窗那张床空着。”
宿舍很小,摆着两张铁架床、一张旧书桌、两个脸盆架,但收拾得异常整洁,水泥地擦得发亮。
“谢谢张姐,以后麻烦你了。”苏念雪微微鞠躬。她知道,在这个年代,处理好室友关系至关重要。
“客气啥,都是革命同志。”张文娟爽快地摆摆手,又看向陆远征,“陆参谋,人交给我你就放心吧。”
陆远征点点头,对苏念雪道:“安顿一下,半小时后我来带你去办公室熟悉情况。”说完,便转身离开,步伐铿锵,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张文娟是个热心肠,帮着苏念雪铺床单、套被子,一边絮絮叨叨地介绍着大院里的情况:食堂几点开饭、澡堂每周几开放、开水房在哪里、领导们的脾气等等。苏念雪认真听着,一一记在心里。
“咱们这技术办,说起来重要,其实也就是个过滤筛子。”张文娟压低了点声音,“下面厂矿公社报上来的革新项目五花八门,好多都是异想天开,能筛出一两个有点可行性的就不错了。你真厉害,能让李上校和陆参谋亲自去接。”
苏念雪能听出她话里的好奇和一丝探究,只谦逊地笑笑:“我只是凑巧对水轮机有点想法,没想到组织这么重视。”
收拾妥当,陆远征准时出现在门口。
技术革新办公室在二楼,一间大办公室里摆着七八张旧办公桌,几个穿着中山装或旧军装的人正伏案工作,有的在画图,有的在写材料,烟雾缭绕,空气中弥漫着墨水、纸张和烟叶的味道。
看到陆远征带着一个陌生小姑娘进来,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工作,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有好奇,有审视,也有毫不掩饰的疑惑。
陆远征拍了拍手,声音不大却足以吸引所有注意:“大家停一下。这位是苏念雪同志,从红星公社调来,参与我们近期的水电站技改项目。苏同志在机械设计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大家欢迎。”
稀稀拉拉的掌声响起,更多的是交头接耳。
一个看起来四十多岁、头发微秃、戴着深度眼镜的男人扶了扶眼镜,皱着眉头开口:“陆参谋,这……苏同志看起来年纪不大啊,哪个学校毕业的?有相关工作经验吗?”
他是办公室的技术骨干,王工程师。
陆远征面色不变:“苏同志的能力,李上校和我是亲自核实过的。她的方案解决了青龙峡电站的实际难题。经验可以在实践中积累,我们要看重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王工程师被噎了一下,讪讪地闭了嘴,但眼神里的怀疑并未消退。
另一个年轻些的技术员笑着打圆场:“欢迎苏同志!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他叫刘建军,笑容看起来挺真诚。
苏念雪微微躬身:“初来乍到,很多都不懂,以后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态度放得极低。
陆远征将她领到靠窗一张空着的办公桌前,桌面上还有上一任主人留下的些许划痕和墨点。“你先用这张桌子。关于你那个方案的详细论证和后续改进,需要你尽快整理出一份完整的报告。有什么需要,可以找张姐领,或者直接找我。”
“好的,陆参谋。”
陆远征交代完便离开了。办公室里的气氛稍微活络了一些,但投向苏念雪的目光依旧复杂。她能清晰地感觉到那种无形的隔阂和审视——一个过于年轻、来历不明、空降而来的女性,挑战了这个以资历和经验为尊的技术小圈子的固有秩序。
她深吸一口气,并不气馁。这情形,在她决定交出那份方案时,就已预料到了。
她坐下来,从帆布包里拿出那几本边角卷起的旧书和一本崭新的笔记本——这是刚才张文娟塞给她的。摊开图纸,拿起铅笔,她强迫自己忽略那些目光,将全部心神沉入到那些熟悉的线条和数据中去。
只有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才能打破偏见,真正在这里立足。
然而,工作的困难远超想象。这个时代的技术资料匮乏,计算工具落后,很多在她看来基础的公式和概念,在这里都需要反复解释和验证。她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用最原始的方式演算、绘图,努力将脑海里的现代知识,“翻译”成这个时代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
下午,她去找张文娟领绘图仪器时,无意间听到走廊尽头两个技术员的低语。
“……也不知道什么来头,能让上头这么重视?”“听说就是画了张图……乡下知青,能有多高水平?别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吧……”“嘘,小点声……王工脸都黑了,他搞了半辈子水电,还不如个丫头片子……”
苏念雪脚步顿了顿,面色平静地走了过去。那两人看到她,立刻噤声,尴尬地笑了笑。
她只是点头回应,心里却像压了一块石头。她知道,质疑无处不在。
下班铃声响起,办公室里的人陆续离开。苏念雪还在埋头验算一个数据。
“苏同志,还不走?”刘建军路过时招呼了一声。“马上就好,刘同志你先走吧。”苏念雪抬头笑了笑。
等到办公室彻底安静下来,她才长长吁了口气,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和手腕。窗外,夕阳给红砖楼镀上了一层暖金色。
她站起身,准备去食堂吃饭。刚走到楼梯口,却见陆远征正从三楼下来,似乎刚开完会。
“陆参谋。”她打了个招呼。
陆远征停下脚步,目光落在她带着倦色的脸上:“还适应吗?”
“还好。”苏念雪顿了顿,还是诚实地补充了一句,“就是有些计算比较耗时,资料也不太全。”
陆远征沉默了一下,道:“困难是难免的。图书馆有些旧的技术期刊,也许对你有用。借阅证找张文娟办。”他顿了顿,像是斟酌了一下语句,“王工程师经验丰富,脾气直,但对事不对人。技术上遇到难题,也可以请教他。”
这是在提点她。苏念雪心中微动,点头:“我明白,谢谢陆参谋。”
“嗯。”陆远征颔首,没再多说,大步下了楼。
看着他挺拔的背影消失在楼梯转角,苏念雪轻轻握了握拳。前路艰难,但至少,第一步已经迈出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