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师父,别念了
第45章 师父,别念了 (第2/2页)不过这个倒无所谓,宋代考科举不要求书法有多好看,因为重要考试都是会给考卷誊写出来再送去阅卷的,你在卷子上写多好看都没用......
所以如果只是应付考试,而不是为了艺术追求,那么练出来的书法只要写的不是如狗爬一般,正正经经能让人认清就可以了。
“文字确实不算惊艳,但若是从音韵平仄来看,可就大有讲究了......王右军此篇看似天成,实则暗合平仄交替之妙。”
“这里面‘峻’为去声,‘岭’是上声,虽同属仄声,然一刚一柔,恰如琴弦之张力。”
赵抃的手指又移至“激湍”两个字这里。
“而‘激’字入声急促,‘湍’字平声绵长,正是‘仄顶仄,平顶平’的典范,明白了吗?”
陆北顾很想调皮地说一句。
......师父,别念了。
但这话也就在心里想想,一闪而过。
他还是认真地回答道:“明白了,讲的很是真切易懂。”
说实话,诗赋格律这种东西。
没人教,就这里面的门道,自己琢磨一年都琢磨不明白。
但要是有人教,自己悟性够好,很多东西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的事情罢了!
毕竟,内容即便再拗口再复杂,说穿了也就是那那些东西,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考试最怕什么?
当然不是怕背题,而是怕需要自由发挥的啊!
正因如此,很多考生其实帖经、诗赋都不错,但一考策论就稀烂,说白了就是才学不够,没有自己的观点。
而正是因为陆北顾,已经把他在“观点”这方面的能力展示了赵抃。
所以赵抃才会对陆北顾这么耐心地进行教导。
因为赵抃很清楚,陆北顾是有才华、有天赋的,唯一的问题,其实就是不懂这里面的规律。
而规律,是可以教的。
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一上午。
陆北顾对于平仄格律的理解,也比之前大大加深了。
就在他还要询问问题的时候,忽听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个书吏匆匆进来,在赵抃耳边低语几句。
陆北顾隐约听见了模糊的几个词。
“提点刑狱司那边......有要犯......”
赵抃神色一肃,对陆北顾道:“有公务要处理,你回去将这手稿读熟,明日考校。”
陆北顾连忙识趣地起身告辞。
走出衙门时,日已近午。
陆北顾回头望了望那座朴素的官署,心头也是有些感慨,谁能想到名震朝野的“铁面御史”赵抃,教导自己时竟如此耐心细致呢?
——————
①《广韵》是陈彭年、丘雍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写就的声韵著作,目的是为了增广《切韵》而作,全书分5卷,收录26194字,注文191692字,分206韵,平声57韵(上平28韵,下平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较《切韵》增多13韵,字数比《切韵》增加一倍,是宋代考生的声韵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