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宋文豪 > 第46章《赋得梅》

第46章《赋得梅》

第46章《赋得梅》 (第1/2页)

接下来的几日,陆北顾每日清晨准时到转运使司报到。
  
  因为早出晚归的缘故,他几乎都见不到同住在青羊宫的李磐......李磐正在抓紧时间交际,估计这时候也没空管他。
  
  而赵抃公务繁忙时,就让他在院中梅树下自学,得空便亲自指点,从声韵格律到典故出处,一一详加讲解。
  
  而陆北顾的诗赋水平,也从“一窍不通”突飞猛进到了“略有心得”的境界。
  
  赵抃见他进步神速,便又加重了功课,每日除了研读《文苑英华》中的典范之作,还额外让他试写一篇短赋,限时完成,并逐字批改。
  
  陆北顾虽仍觉吃力,但已不再像最初那般茫然无措,至少能勉强合上格律,用典也渐渐准确起来。
  
  赵抃的“三遍法”里的“三遍炼字”很好用,在把字的声韵大概弄懂以后,对很多字方面的问题,陆北顾也变得敏感了,逐渐开始很容易判断出字的平仄是否有明显问题。
  
  而赵抃也开始教他如何完成“一遍立意,二遍修词”的步骤。
  
  听起来有点玄,其实就是先背模板,然后按照不同的赋题选择对应格式的模板,然后再往里面填内容......
  
  当然了,说是这么说,实际上是非常需要反复训练来熟悉如何操作的。
  
  而经过了赵抃的严格训练以后,陆北顾在赋题方面,虽然还达不到出彩的地步,但最起码基础的用典、格律问题,很少出明显错误了。
  
  不要觉得进步不大......考试这种东西,其实有的时候不是比好,而是比烂,在大家水平都很烂的情况下,只要你不那么烂,就已经算很出众了。
  
  县学学生的普遍特点就是——死记硬背的帖经、水磨工夫的墨义、临场发挥的策论、狗屁不通的诗赋。
  
  而且这种特点,到了州学学生那里,也很常见。
  
  比如周明远。
  
  虽然前年没拿到解额,但是人家能考上举人,不管是不是有超常发挥的因素在里面,成绩肯定也是在州学排在前列的。
  
  但不管他帖经如何完美,墨义如何精深,诗赋就是不行。
  
  为什么不行?
  
  赵抃有句话,还真不是完全安慰陆北顾,那就是“文气贯通”,俗话就是“有文采”。
  
  而“有文采”的人在临场发挥的时候,只要状态还行,那么他想到的词,写出来的东西,就是比别人强一大截。
  
  用极端的例子来说明,那就是普通人苦思冥想憋一年,也比不上李白喝完酒随手一写。
  
  那怎么办?没办法。
  
  这种东西,属于天赋,不属于后天努力。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也正是因为陆北顾有天赋、悟性、见识,赵抃才愿意培养他......对于天才来讲,技巧是最容易掌握的,怕的不是有技巧的内容,而是没有技巧的内容。
  
  当然了,能不能找到个好老师,愿意教授你正确的技巧,也是必要的条件。
  
  老师不行,或者不愿意教,亦或是教的本身就是错的,那肯定还不如不学。
  
  而在大量训练了赋题以后,赵抃也开始逐渐教授陆北顾诗题。
  
  这日午后,赵抃看起来很清闲,他取出一卷《昭明文选①》:“今日我们不说赋,而论诗之本源。”
  
  “刘彦和曾有云‘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你且说说,何为诗之‘眼’?”
  
  陆北顾思索片刻:“可是诗中点睛之句?”
  
  “差矣。”赵抃摇头,“诗眼不在句,而在意,譬如王摩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眼在‘直’与‘圆’二字,非但状物精准,更见边塞苍凉。”
  
  “我们练练州试常见的‘试帖诗②’,老夫出题,你即席作来,琢磨琢磨能否用上‘诗眼’的技巧。”
  
  赵抃略一沉吟,指着院中老梅树说道:“就以‘梅’为题,五言,限‘先’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