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我不是袁术 > 三百九十一 终

三百九十一 终

三百九十一 终 (第1/2页)

正始三年,时年十八岁的袁树北上并州,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他能做到什么地步。
  
  延德七年,时年二十八岁的袁树已经兑现了他的诺言,基本解决掉了北方边境忧患,数千里的边境线上只有风吹草低见牛羊,没有了嚣张驰骋的蛮族铁骑。
  
  幽并凉三州的人们终于迎来好几代人都没有见到过的和平与安宁,他们终于不用从出生开始就学习如何战斗、如何使用刀枪剑戟,而是可以好好儿的成长、生活。
  
  袁树上表建议设立的草原行政区计划也正式推行了下去,他把原先属于鲜卑领地的大草原按照他们自己的规划,设置了漠西、漠东和漠南三个草原郡,专司放牧牛羊马。
  
  漠西郡就是原来的西部鲜卑活动区域,划归凉州管辖,袁树挑选了有放牧经验的汉人与羌人进入漠西郡进行放牧工作,安排汉人郡守、县令进行管理,按照此前规划的轮换放牧法,用更加科学、可持续性的方式来促进放牧业的发展。
  
  漠南郡就是原先中部鲜卑的活动区域,归并州管理,漠东郡就是原先东部鲜卑的活动区域,归幽州管理。
  
  漠东郡和漠西郡差不多,袁树挑选了战争中俘获的善于放牧和表现良好的乌桓俘虏搭配一批有放牧经验的汉人北上进入漠东郡,安排汉人郡守和汉人县令治理当地。
  
  而漠南郡则不同,这个郡基本上是袁树为了解决南匈奴问题而设置的。
  
  南匈奴在之前袁树整理北方边境的过程中表现不错,多次出兵相助,也表现出了对袁树的服从,袁树没有理由对他们下手,但又不能放着不管,所以在战后,袁树对想到了解决南匈奴问题的政治手段。
  
  他宣布南匈奴活动区域重新归属原先并州下辖的郡、县管理,而原来的南匈奴部众如果愿意留下来的,那就留下来进行农耕生活,改汉姓汉名,编入大汉户籍,从此成为汉人。
  
  不愿留下来过农耕生活,准许进入漠南郡生活,继续过他们熟悉的游牧生活,不过同样也属于汉帝国正式统治行政区内的居民,同样需要登记户籍,进入汉帝国的直接统治范围之中,开始正儿八经的缴纳赋税。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意思。
  
  我不演了。
  
  我摊牌了!
  
  我要的就是吞并你们,把你们变成自己人。
  
  要是不答应,那就把你们变成躺下的自己人,埋在地里肥沃土壤。
  
  你们选!
  
  袁树甚至没有自己去南匈奴那边与屠特单于交谈此事,而是安排了身边的最强说客张纮前往美稷县,安排他出使南匈奴,把问题说清楚,另外为了给张纮撑腰,他还安排了吕布和黄忠两名大将各自统领一万骑兵蹲守在美稷县东和美稷县西。
  
  意思很明显。
  
  谈得好就好。
  
  谈不好那就战。
  
  南匈奴高层对于袁树的这一套行动多少有些怨念,觉得你袁某人太过于不讲道理了,之前咱们一起对付鲜卑人和羌人的时候你一口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结果现在敌人消灭完了,你就鸟尽弓藏了?
  
  而对于屠特为代表的南匈奴高层的怨念,张纮显然也是有自己的一番说辞。
  
  “您认为袁将军不讲道义,那是谬误,这恰恰是袁将军讲道义、重情义的地方,您想啊,与大汉敌对或者态度不明显的那些人都是什么下场?而袁将军对待南匈奴又是什么态度呢?
  
  鲜卑人,一味与大汉敌对,于是被袁将军率领大军全部剿灭,三部鲜卑全军覆没,檀石槐等辈尸骨无存,至于乌桓,首鼠两端,时而叛逆,时而臣服,最是可恶,袁将军深深的厌恶他们。
  
  于是除了极少数从未背叛过的部族之外,大部分都被剿灭,首脑被杀,部众成为俘虏,一直都在做苦工,每天只能吃一顿饭,且终生不能得到赦免,他们的下场难道是您喜欢的吗?
  
  正是因为袁将军担任并州牧以来您一直都遵从袁将军的号令,没有违背过袁将军的号令,所以袁将军才特殊优待了您与南匈奴,所以才没有派遣军队前来攻打南匈奴,而是让我前来劝说。
  
  而且说到底,就算是归顺以后,您和您的部众也能得到很好的待遇,您依然可以保持单于的称号,可以得到朝廷的俸禄和赏赐,可以前往繁荣的雒阳居住,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
  
  而如果您选择抗拒,您真的觉得您能够与袁将军的军队相匹敌吗?您真的觉得您能与吕布将军和黄忠将军对抗吗?如果坚持作战,您觉得您可以获得胜利吗?战败之后,又会是什么结果呢?
  
  这不需要我说,您应该也是明白的,所以在这种时候,您最应该做的就是谨慎的思考,做出正确的决定,如果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做出错误的选择,我深深地为您的未来感到担忧啊!”
  
  屠特为代表的南匈奴高层经过了一番商讨之后,显然也认为张纮说的是很实在的话,且吕布和黄忠两支军队的确已经从两个方向接近了南匈奴驻地,百战精锐、未尝一败的汉军铁骑也确实让南匈奴无法招架。
  
  要是袁树真的下令这两支军队开打,南匈奴必败无疑,到时候他们就算活下来也会沦为奴隶,无法继续过现在的优渥生活,更别提去雒阳过更好的生活了。
  
  最后,屠特还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他认为,趁着现在能把南匈奴卖个不错的价钱,让自己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待,已经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了,要是不答应,被揍了,就算之后选择投降,待遇也会大打折扣。
  
  反复思量之下,屠特决定向袁树妥协,把南匈奴部落的未来交给袁树。
  
  于是袁树携大胜之威,兵不血刃解决掉了南匈奴部众,在延德七年的十月份,寒风将起之际,把北方边境最后的隐患——南匈奴给解决掉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袁树的功劳已经毋庸置疑登顶大汉帝国。
  
  于是在延德七年年底袁树回京述职之时,司空袁逢按照天子刘礼的“指示”,正式颁布了天子任命袁树为大将军的命令,以嘉奖袁树平定北方边境、消灭大汉心腹之患的诸多功劳。
  
  袁树于是得以出任大将军之职,并且把食邑增加到了三万户,傲视全国。
  
  东汉的大将军原位在三公下,到汉和帝时窦宪出任大将军,由于权势太大,朝廷震动,联合奏请以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于是从此之后,大将军就是汉帝国当之无愧的最高职位。
  
  大将军在内可以执政,在外可以统领全国武装部队征讨不臣,权势远远超过过往的丞相,更遑论录尚书事的三公,一旦设立,将权震天下。
  
  而袁树则是东汉一朝自汉和帝之后唯一不是外戚出身的大将军,也是唯一一个正儿八经以无上军功、在没有人可以反对的前提下正大光明登上大将军之职的大将军,职位含金量突破天际,无人可以撼动。
  
  袁树当然是毫无心理负担的接下了这个职位,然后顺理成章地把车骑将军府改为大将军府,在原车骑将军府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增加了不少办事人员人数。
  
  事实上,从袁树担任车骑将军并且开府之后,就一直是在以车骑将军府作为事实上的“中央机构”在统治并州和幽州,后面又增添了凉州。
  
  这三个州在被袁树改造之后,就不是在向雒阳朝廷负责,而是在向袁树的车骑将军府负责,袁树通过车骑将军府统治管理三个州的三十多个郡和一系列属国,各郡长官直接对接车骑将军府来处理日常政务。
  
  为此,袁树还专门改组了车骑将军府,在车骑将军府里设置了主要负责办事的六部和主要负责帮助袁树处理政务的内阁,以及主要负责巡查各地、纠察官员不法行为的都察院。
  
  为此,车骑将军府中的官员人数本身就已经比较庞大,从最开始的一百多人增加到了延德七年的五百多人,已经足够承担三州政务运转,成为事实上的幽并凉三州的中枢部门。
  
  车骑将军府的存在为袁树培养了相当数量的有足够政治能力的预备官员,他们拥有不亚于雒阳官僚们的行政能力,拥有充分的执政经验,放在地方上可以管束三个州,而放在雒阳,搭配袁树一直留在雒阳的班底,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接管天下政权。
  
  此番袁树升任大将军,进一步把车骑将军府扩编为大将军府,在维持对幽并凉三州管束地位的前提上,开始谋求更大的权力和管辖范围。
  
  而这一点,袁逢并不排斥,或者说,这就是袁逢期待了很久的事情。
  
  延德七年,袁逢已经六十三岁了,垂垂老矣,精神和身体相较于数年前都有了很大程度的下滑,这一点,袁树一眼就能看出来,袁逢自己也不否认。
  
  父子俩私下里谈论这件事情的时候,袁逢就明确表示过自己的精力不济。
  
  “数年前一天还能睡上三个多时辰,一上午还能处理一百多件政务,还能在尚书台坚持一整天办公而不感到十分困倦,可这两年,一天只能睡上两个多时辰,明明子时之后才能入睡,寅时就醒了,再往后就根本睡不着。
  
  夏日里一睁眼,天也就蒙蒙亮,冬日里闭眼是天黑,睁开眼睛还是天黑,只能闭目养神到天亮,精力也是一天不如一天,能处理的事情也越来越少,一天能处理五六十件事情已经不容易。
  
  每日只有晨起之后一两个时辰算是清醒,稍微接近午时,便已经有了昏沉困倦之感,可若想躺倒小憩,却总是睡不着,迷迷糊糊,半梦半醒,稍有声响便容易惊醒,心思繁杂而不得安生。”
  
  袁逢握着袁树的手,将自己近几年来的困顿之感向他倾诉。
  
  袁树对此很不好受,心中颇有愧疚之感。
  
  “父亲上了年岁,的确不应该再做太多的事情,也该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了,此番儿回来,愿为父亲分忧,减轻父亲身上的担子,还请父亲多加休息,调养身体。”
  
  袁逢呵呵一笑,点了点头。
  
  “早就盼着你回来了,一日盼一日,一年盼一年,盼来盼去,可算是把你盼回来了。”
  
  随后,袁逢便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袁树。
  
  他打算在之后以生病为理由向天子上表请求休息,然后就开始逐步把自己要做的事情转移到大将军府里,把自己司空府内的一些得力人员也都安排到大将军府里接受袁树的领导。
  
  他会逐步把自己掌控的政权全部移交给袁树,确保袁树可以顺利接掌袁氏政权的全部家底子,等局势彻底稳固之后,他就会正式上表请求退休,正式离开朝廷,让袁树成为正儿八经的汉帝国最高领导者。
  
  且为了方便袁树执掌政权,袁逢还建议让袁树加“大司马”官职,以“大将军大司马”的身份正大光明的执掌汉帝国最高政权和最高军权,成为事实上的皇帝。
  
  再然后的事情,就是袁树自己的事情了,袁逢已经做到位了,接下来的事情,他不打算继续掺和了。
  
  “当初,你让我做周文王,我答应了,这些年接掌政权,维持稳定,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功劳,但也没有出大的乱子,总体还是平稳的,树,你觉得我这个周文王做的如何?”
  
  袁逢笑盈盈地看着袁树。
  
  袁树压下心头感念,握紧了袁逢的双手。
  
  “父亲不亚于周文王,可为我袁氏的文王。”
  
  “哈哈哈哈哈哈哈!”
  
  袁逢闻言,乐不可支,哈哈大笑。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也没了任何顾忌,便也就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全都说了出来。
  
  其中就包括他退下去之后的一些还有担忧的事情。
  
  “做臣子的都知道,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朝天子都有自己要用的臣子,都有自己信任的人,前朝的人再好,也不是自己人,无法得到完全的信任,这一点,我很清楚。
  
  所以这些年里,一心会的人我也没有少在司空府和尚书台内任用,朝廷很多部门里也有不少一心会的成员,算是我给你的一个交代,尽管如此,朝廷里还是有不少一心会之外的人。
  
  我知道,一心会的人才是你的亲信,你若上位,他们必然是你首先要重用的一群人,不过你毕竟属于汝南袁氏的一份子,你可以有自己的势力,却也不能忽视袁氏的势力。
  
  此番我退下,你不仅是朝廷的首领,也会是袁氏的首领,你不仅要顾及一心会,也不能让袁氏的门生故吏们失望,他们是六代先辈积攒下来的根基,是我袁氏的重要臂助,而不是你的敌人。
  
  而且,树,我知道你和一心会众人的关系甚为亲密,但是你一旦上位,不管是大将军大司马,还是皇帝,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必然会有很大的转变,届时,你必须要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古人称上位者为孤家寡人,这不是一句空话,这个位置太高,权力太大,太容易惹人眼红,坐在上头的人总是要小心谨慎的,现在的亲信未必是未来的亲信,现在的心腹未必是未来的心腹。
  
  一心会固然是你一手带起来的,但如果你过于依仗这群人,他们一旦抱成团、占据全部的权力而不给其他人以分润,就算是你,也不能动弹他们了,解释不是你控制他们,而是你反过来被他们控制。”
  
  袁逢以自身掌权十年的经验对袁树进行了告诫,让袁树的心中生出涟漪。
  
  一心会内部固然不是铁板一块,也有一些出身地域和家庭状况而产生的小团体之分别,但是这种分别较为微弱,经过他孜孜不倦的教导和刻意的引导,一心会内部的分歧可以算是整个汉帝国所有政治团体中最小的。
  
  他们都有统一的政治思想观念,这种一致性是其他政治团体所不具备的。
  
  从很多角度来说,他们的存在都可以说是非常先进、进步的,袁树很愿意相信他们会给这片天地带去完全不一样的未来。
  
  他们也是未来袁树改造传统社会的重要依仗。
  
  但是袁逢的告诫并非没有意义。
  
  今文经学派最早也是进步团体,也是改变当时社会传统黄老思想的重要力量,但是最后,他们却成为固步自封、垄断上升渠道的巨大利益集团,难以撼动。
  
  后面的古文经学派虽然谈不上进步,但是在代表社会中层打破垄断、争夺政治话语权的角度上来说,也有自己的进步意义。
  
  但是当他们战胜今文经学派之后,却进一步演化为玄学团体,走上了醉生梦死、不思进取、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主义,搭配着九品中正制的肆虐,很难说有什么进步意义。
  
  包括后来的科举集团也差不多如此,科举结束了权力的血脉传承,拓宽了上升渠道,后面一样演变为僵化繁琐牵制思想进步的利益集团,难以撼动。
  
  说穿了,当一个组织诞生之后,维系存在就成为这个组织难以割舍的第一要务,在不同的环境中,组织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甚至会代表完全不同的利益团体。
  
  可以进步,可以反动,可以激进,可以保守。
  
  一心会必须要存在,必须要发展,必须要壮大,但是它不能是唯一。
  
  袁树得出了这个结论。
  
  无论是对于社会也好,对于整个国家也好,一心会需要一个对手,需要一个参照物。
  
  否则袁树活着的时候还能把持一心会的走向,袁树死了以后,一心会又会走向何方呢?
  
  他可不想让一心会变成王阳明之后的心学门派,四分五裂,难成大事。
  
  所以,袁树认为自己身处于全新的政治局势之中,应该做出一些改变,把保留一部分原先属于袁氏家族的力量,将这部分力量用于平衡一心会势力的行动当中。
  
  当自己取代袁逢成为大汉帝国最高领导者的时候,应该采取全新的态度来应对时局的变动。
  
  于是,从袁树返回雒阳的第三天开始,袁逢便开始为袁树一一引见他麾下那些比较得力能干、背景深厚的部下。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出自袁氏门生故吏团体当中,且有相当一部分与袁氏之间的渊源超过了三代人,等于是从袁树太爷爷那辈就开始有来往,与袁氏的关系极为深厚。
  
  且他们基本上都和袁氏家族有姻亲关系,未必是当代,上面几代人当中不是有人迎娶了袁氏女,就是有袁氏男迎娶了他们家族的嫡女,双方之间来往甚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