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九十一 终
三百九十一 终 (第2/2页)不过平心而论,这样的家族的数量并不多,也没有占据太多的位置,至于数量最为庞大的,还是袁逢、袁隗兄弟几人构建起来的当代关系网。
而这些人的重要性显然就不足了。
当然了,还有那么一部分人是因为和袁基、袁绍关系比较亲近而遭到怀疑的,就算他们没有参加到袁基和袁绍的行动之中,他们也会因此失去在袁氏集团中更进一步的可能。
所以当袁树接手这个政治团队的时候,这个团队的规模比起最大的时候已经有所缩减,且人员也经过了一轮精简和筛选,基本上都是仅仅跟随袁氏本家的。
他们主打一个效忠当代家主,或者说效忠整个袁氏家族的意志,至于这个家族意志的代表者是谁,他们并不在乎。
在这群人身上,袁树感受到了浓浓的实用主义色彩,这群人也给袁树一种职业官僚的既视感,指望他们做大事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指望他们循规蹈矩还是可以的。
袁树本来也没有打算能任用他们做什么,他们只要能循规蹈矩、听命办事,那就足够了。
未来袁树主导的朝廷中最重要的政治势力就是一心会势力,但是在一心会之下,袁氏家族的势力也会有他们的生态位。
这之后,在延德八年的二月十一日,袁逢正式向刘礼递交了乞骸骨的奏表,表示自己因为年老体衰、体弱多病而无法继续承担帝国政务,向天子请求退休。
他的请求自然会得到同意,刘礼也没有不同意的能耐,不过是传统的三辞三让的流程还需要走一下。
二月底,刘礼正式允许袁逢乞骸骨回家,就此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
但很明显的是,袁逢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花瓶司空,而是执政司空,他退下去之后,朝廷的中枢实权又会落到谁的手里呢?
当然不会是刘礼。
而是如人们所猜测的那样,在袁逢被允许乞骸骨的同一日,由太尉段颎领头,一百零八名朝廷主要权力官员一同上表给皇帝刘礼,建议让大将军袁树加大司马之职,统领国政。
这件事情本身也没什么好商量的,之前一个多月,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人也能猜到。
尽管皇帝刘礼当时已经成年,但是没人会想让他来执政,袁逢退下去之后,袁树是当仁不让的唯一继承人选,这是人们都能接受也唯一愿意接受的结果。
大玩家刘礼本身也没有太大的对于权力的渴望,他选择了向朝廷妥协退让,从善如流,接受了朝臣们的建议,然后下令给袁树加大司马之职。
袁树也走了一波三辞三让的流程,最后于延德八年三月初九接受了刘礼的任命,正式出任大司马之职,成为自西汉覆灭、东汉再立以来的首位大司马大将军。
袁树以这个职位登上了人臣之巅峰,名正言顺的执掌了大汉帝国的军政全权,成为比袁逢更加直接的顶级权臣。
随后,袁树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自己的良庄建设计划和各州郡的“节能状态”,公开宣称要在十年之内将大汉帝国的军政、财政、行政和司法问题进行全面的清理、重整。
让大汉再次伟大。
而后不出意外的,这一宏伟计划遭到了传统官僚势力的不满和抵制。
除开一心会势力之外,就算是传统袁氏家族的门生故吏集团都有诸多不满的人存在,他们多因为经济权益和政治利益受损而反对袁树,或明或暗的进行各种反制行动。
延德八年五月开始,雒阳城内莫名流传起了“袁树将要僭位做天子”的流言,使得文武百官、雒阳城内外居民议论纷纷,雒阳城内的氛围也非常的诡异。
而袁树在这场风波中并没有任何表态,仅仅只是安排程立领衔的情报人员侦查雒阳城内各方势力和民间的态度。
之后,在六月下旬,袁树宣布凉州羌人有异动,决定率领大军坐镇长安以拱卫雒阳。
他带走了大部分军队,也带走了大量处理国务需要的官府组织和官员、吏员,留下来的除了天子刘礼,剩下的多是一些没有很重要职责的虚职官员和闲散官员。
雒阳城“为之一空”。
一开始,留下来的人还惊疑不定,怀疑袁树这是在搞什么阴谋诡计,但是随着袁树派遣军队西征青海湖一带的羌人部落的消息传来之后,他们逐渐认定袁树不是要搞什么阴谋诡计,而是避嫌,或者说是心虚了。
大汉四百年江山传承至今,深入人心,天子本人又没有犯下什么错误,袁树却想要取而代之,这自然会引起舆论的反对和大规模的抗议,所以袁树选择了退让、避嫌。
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大汉帝国就维持着这样一种奇怪的状态,雒阳为天子之都,但是没有实际决断事务的权力,主要权责部门都被袁树带去了作为陪都的长安。
帝国的运转主要从长安发出政令来解决,而雒阳则像是个为了存在而存在的门面,长安越发繁华,而雒阳则显得有些冷清。
这一切在延德九年八月份发生了变化。
延德九年八月初三,冀州太平道魁首张角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掀起了对大汉帝国的最强反叛浪潮。
其部下在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扬州、荆州一带蜂拥而起,对各地官府发起偷袭,使得各地毫无准备的官府势力猝不及防、兵败如山倒。
张角部下多头裹黄巾,被称作黄巾军,他们所到之处,往往选择煽动农民跟随他们,而将官府、士族高门、地主豪强作为首要打击目标,大肆攻击这些社会上层人士的农庄、房屋、商铺。
各地士族高门、豪强地主为此损失惨重,数不清的名门大族为此覆灭,中原主要繁华州郡为此陷入一片火海。
不仅如此,黄巾军还集中了两路主力同时向雒阳发起钳形攻势。
一路以张角为主,从冀州出发,穿过河内郡攻向洛阳。
一路则以张角的弟弟张宝、张梁为主,从南阳郡出发,穿越颍川郡攻向雒阳。
因为他们的起事速度快、进度猛,以至于两路大军夹击雒阳的时候,雒阳朝廷都没反应过来。
等雒阳朝廷意识到应该组建军队讨伐黄巾军的时候,张角已经率军攻破河内郡、张宝和张梁已经率军攻打轩辕关,雒阳危在旦夕。
此时的雒阳,因为袁树带走绝大部分军队屯驻长安,整个雒阳只有不到一万名老弱防守,天子刘礼惶惶不可终日,留守雒阳的官员们连忙商讨对策。
然后以新任司空杨彪为首的官员们一边传达命令给大司马大将军袁树,让袁树立刻率军回援,一边则要对雒阳周边进行总动员,招募军队拱卫雒阳。
但是消息还是传的太慢,等袁树于九月下旬得知消息的时候,张角三兄弟已经在雒阳城下会师,包围了雒阳城开始猛攻。
更重要的是,袁树统领的主力汉军刚刚打败了青海羌人,刚刚获得全胜,军队还没来得及返回长安,正在路上,根本抽不出太多人手前来助战雒阳。
袁树心急如焚,下令军队加快速度全力前进,终于在十月九日得以率领刚刚赶回来的主力汉军向雒阳进发,紧急勤王。
然而这一来一回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耽搁掉了,雒阳城终究没能扛住。
在袁树率军抵达弘农郡弘农县的时候,震惊的得知雒阳已经被黄巾军攻破,黄巾军在城内大肆杀戮,留守公卿官员几乎被全部诛杀,连天子刘礼都被黄巾军杀死。
太平道首张角以天子刘礼的头颅为祭品祭祀“黄天”,正式宣布汉帝国灭亡,又在雒阳宣布建立“太平天国”,由他作为皇帝统领天下进入“黄天时代”。
袁树心神巨震,大哭不止,以泪洗面,最后下令全军披麻戴孝,向雒阳杀奔而去,于十月底突破函谷关抵达了雒阳城。
黄巾军不敌袁树统领的主力汉军,很快被击败,袁树率军收复雒阳城,消灭了立国还不到一个月的太平天国。
黄巾军残兵分作两支突围,一路往冀州突围,一路往豫州突围,袁树以大将卢植、吕布、黄忠、廉达等率军追击,一路追杀。
最后于十二月底在冀州巨鹿郡消灭张角所部黄巾残兵,又于一月初在汝南郡消灭张宝、张梁所部残军。
整个太平天国的高层自张角以下,全部覆灭,被汉军擒拿带往雒阳,由袁树主持祭祀,将他们全部处斩,告慰天子刘礼在天之灵。
此后,袁树决定另外选拔天子人选即位称帝。
但是因为刘礼和刘礼的家人被黄巾军全部杀死,皇室大宗覆灭,而地方又乱作一团,短时间内实在找不到合适即位称帝的人选。
当其时,袁树部下群臣武将联合上表,表示汉天子被杀、大宗覆灭或许是天意所为,现在大宗覆灭,小宗纷乱,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人选,而国又不可一日无君。
袁树允文允武,有平定天下、再造汉室的不世之功,对汉室有大恩,如今汉室蒙难,正是上天对袁树的示意,袁树应当秉承天意,即位称帝,以此结束天下的纷乱惶恐。
袁树拒绝,群臣再请,袁树还是拒绝,群臣三请,袁树三次拒绝。
最后,在第四次,面对群臣恳请,袁树颇为无奈,只能允了群臣所请,于雒阳登上帝位,宣布“承继汉嗣、尊汉统”,立国号“陈”,定都雒阳,改元“承德”,大赦天下。
袁树即位称帝以后,颁布了优待汉室的政令,全国寻找离大宗血脉最近的汉室后裔刘宰进入大宗,承继大宗血脉和祭祀任务。
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国”而保留“郡”的同时,仅仅保留一个“沛国”作为汉室后裔的封国,将刘宰封为沛公。
一系列安抚人心的政策颁布之后,中原、河北、关中很快稳定,唯有蜀中、江南不太稳定,时有贼匪、叛军作乱。
袁树一边派兵前往江南、蜀中平定叛乱,一边往全国各地战火肆虐之地派遣得力官员前往治理,花费两年时间基本平定全国范围内的乱局,使得新建立的陈帝国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
得益于黄巾军在中原富庶之地大量攻杀士族高门、地主豪强,使得大量原本属于这一阶层的产业变成了无主产业,使得袁树收拢土地、建设良庄的计划得以顺利推进。
到承德三年,不费吹灰之力,袁树就在中原各州郡扩建六百多个良庄,收拢九百余万无地、少地的农民和农奴,大大稳定了社会秩序,大大扩充了官方税收人口。
承德五年,良庄建设进入蜀中、江南之地,数量突破一千,进入良庄的汉民与非汉民数量突破一千五百万,大生产大建设运动同步展开,陈帝国进入了一个欣欣向荣的高速发展期。
在此基础之上,袁树重新整理帝国赋税体系,削减苛捐杂税名目三百多项,订立完整细致的赋税细则,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到承德七年,天下已经完全进入了和平发展期,袁树才开始对文化领域动手,先后将研究多年已经成熟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以及造纸术全面推广到全国各地。
这一举措彻底终结了纸张昂贵、知识传播不易的格局,文化领域迎来物理意义上的大地震。
学子们可以用字面意义上的白菜价购买到纸张、毛笔、墨汁、砚台,就算是成品书籍,也被压到了很低的价格,可以轻易购买。
随后便是对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清算。
袁树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解释权、教育权收归中央,结束“家学传承”时代,变私学为公学,于全国各郡县设立郡学、县学以传播知识。
而袁树亲自创立且一直以来都在推广的心学正式成为陈帝国的“显学”乃至于“国学”。
以良知为核心、包含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等等一系列学科内容的改良版心学正式登上了帝国官学的位置,成为陈帝国大力弘扬的主要学说。
而伴随着学问和知识的转变,陈帝国的社会风气也开始逐渐转变。
袁树将国家主义、集体主义作为心学的重要思想领域向下传播,用以取代宗族、血统主义。
又将帝国律法修缮一新,颁布天下,用以取代“春秋决狱”和充满游侠气息的“大复仇”理论。
其后,他又推动察举制度向科举制度的转变,推动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转变,结束了士族高门对政治权力的垄断。
对内,他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将继承汉帝国烂摊子的陈帝国推向了承德盛世,大大提升了本国的农业生产力。
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催动了商业和手工业的繁华,袁树继而打破了汉末以郡为国的格局,将各郡之间的商业壁垒全部打破,允许商贸自由流通。
对外,他大力打造骑兵、水军。
骑兵一路向西,沿着丝绸之路西进,重建西域大都护府,将西域诸国重新收入囊中,掌控丝绸之路,连通了安息、贵霜等大国,将陆上商路彻底打通,推动了关中、凉州乃至于并州的经济复兴。
水军则向南航行,建设了广州港、夷洲港等南方大港口城市,推动了对东南亚、南亚的商业贸易,陈帝国的船队甚至也一路向西航行,抵达了埃及地区,与控制埃及的罗马帝国搭上了关系。
这极大促进了交州、扬州和荆州的经济发展。
在把陈帝国的国势推向高峰的同时,袁树也不忘居安思危。
承德十年,袁树下令开建从雒阳通往建康的阳康大运河,又开始推动江南移民计划,开始有计划的把江北地区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居民向江南转移。
承德十一年,袁树进一步颁布了建设长江流域的国策,表示陈帝国接下来的数十年内都要以长江流域作为开发的主要对象,而在黄河流域的传统农业区则保持现状。
自那以后一直到承德二十三年,陈帝国都在高速发展阶段,国内政局稳定,并没有什么波折。
硬是要说有什么问题,不过是承德十八年的时候,袁树下令将军关羽率领水师渡海讨伐倭国,将倭国储量极为丰裕的银山占据,大规模开采银矿以补充国内贵重金属的不足。
承德二十五年,五十五岁的袁树正式宣布退位,禅位给长子袁辉。
袁辉改元明兴,大赦天下。
陈帝国继续向前走,而袁树则退居深宫,不问政事。
此后,他时而深居内宫,时而外出游历,或者前往各地公学内为年轻学子讲学,足迹遍布整个陈帝国,留下诸多传奇般的故事。
后来,民间习惯以“圣人”称呼袁树,
如此又度过了二十五年的岁月。
明兴二十五年三月初一,袁树从雒阳出发抵达了扶风郡,在自己曾经生活和学习过的地方游览了数日。
最后一日,他在扶风郡茂陵县马融的坟墓前摆下了一本《知行论》、一只烧鸡和一壶酒。
那一日,袁树身边的随从们、学生们只看到袁树旁若无人地与那墓碑喝酒,又自顾自的吃了烧鸡,最后再把那本《知行论》一把火烧掉。
他向马融汇报了他最终成为了马融所期待的圣人这件事情,兑现了五十八年前的承诺。
做完这一切之后,袁树便靠着那墓碑沉沉睡去。
随从们和学生们一开始没有打扰袁树的想法,可直到天黑,袁树也没有起身的意思,随从们担心袁树着凉,上前呼唤袁树醒来,才发现袁树不知何时已经去世。
明兴二十五年三月初六,陈帝国创立者袁树去世,终年八十岁。
其子明兴帝袁辉为袁树上庙号太祖,谥号为高,以其承继汉统、再造天下之功,号为太祖高皇帝,认为他拥有堪比刘邦的功绩。
其创建的陈帝国以大运河、江南开发等多项政策为基础,带领中华大地挺过了其后愈演愈烈的小冰河时期,享国祚三百九十九载。
(耻辱完结)
(极其不甘,下本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