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禅观与净土 > 第3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第3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第3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第2/2页)

我们有些业是可以忽略不计,在佛法说偶一为之的、一时失念的;你平常对这件事情是非常清楚,你很清楚不能做。这件事情它不是你的盲点,但是你一时失误,可能是别人劝你,或者你一时失念去做了;这种业你暂时可以不用管它,因为它对你影响不大。但是,你依止你的盲点去造的业,这个业就要注意了,一定会得果报。因为依止盲点在造业,一定是数数现行,深生好乐,而且是不计代价,那个心特别的坚固。所以我们今天所要处理的,是带有盲点的业。前面是处理业力这一块,现在开始处理内心的盲点,因为这个是由内心的无明的盲点去推动的。凡是由无明的盲点这种执取去造的业,这个业一定会得果报。
  
  由盲点(无明)跟业力的结合,就形成过去的强大业力。当然我们过去的无明跟业力,有很多种很多种很多种,就好像很多抽屉一样。今生的你,在《楞严经》用水泡譬喻;你看大海很多水泡,你今生只是一个水泡,今生的你只是你生命的一小部分。诸位,你今生很快乐,不是说你的善业比别人强,不是,是你运气好,真的运气好。你临终的时候打开一个善业的抽屉;这个仓库很多抽屉,只是你今生善业表现出来。他今生很痛苦,不表示他阿赖耶识没有善业,也不是这个意思,他也不比你差;只是他前生的时候,不晓得为什么临终的时候,他打开的是罪业的抽屉。
  
  我们今生的果报只是过去生,某一个业力表现出来了,它不是你的生命的全部,阿赖耶识有无量无边的善业、有无量无边的罪业,其中一群的业力现出来了。如果你今生很快乐,只是你过去生某一部分的善业表现出来。如果你今生很痛苦,也是某一个罪业表现出来。但是它不表示你生命的全部,它只是你生命的一部分。譬如大海,受业力风的吹撞产生一个水泡。所以我们今生是由于过去某一个盲点,这个盲点可能造善也可能造恶,这个业力成熟得果报了,就是我们从什么地方来?从颠倒妄想加业力的结合而来。
  
  好,我们看看今生是怎么回事。今生的生命开始先从“识”讲起:
  
  三、识
  
  识为初入胎识。即由过去惑业动力,使感异熟报体之赖耶识,遇缘托胎,以完成现实之生命体。
  
  识就是第八识。第八识的业力变现一个果报的时候,第八识是第一个先投胎的,它是一个明了的心识。由过去的惑,就是无明的妄想,跟业力这两个结合的动力,去得果报。这怎么得果报呢?遇缘托胎。它要假借父母的因缘。
  
  当然现在科技发达了,有时候用试管婴儿,试管婴儿是怎么回事?就是把这个父精母血放在一个地方,一种保温的地方。但是阿赖耶识它过去生临终的时候,它有这个业力的推动啊,在虚空中找它相应的父母亲;即便是没有父母的交媾,只要有父精母血,它有这个业力的推动,照样可以从空中里面直接投胎。所以你的生命体不是父母创造的,只是假借父母的因缘投胎而已。你是你过去的业力创造出来的。投胎的刚开始就是一个识,识当然只是一个心法;到了母亲的胎里面,吸收母亲的滋养,就慢慢慢慢地产生了变化。我们看下一个:
  
  四、名色
  
  名色为胎相之完成。名是精神,色是物质,即组织有情之要素。胎相初成,六处未圆,故称名色。
  
  前面的识只是一个精神的状态。这个名色,名是精神,色是物质。开始有一种胞胎的相状完成了。但是这个胞胎还没有产生六根,所以他不能跟外界接触,六处未圆。所以他的生命的感受,完全是一种内在的感受,他只有内受没有外受。在唯识上说,这个名色(胞胎),因为他这个时候还看不到眼睛,看不到鼻子;他是怎么感受呢?
  
  如果这个人是从善业而来,他在母胎的时候,自己感觉到住在一个宫殿花园,非常快乐,整天在宫殿里面玩乐。如果这个人是从罪业而来,他住在母胎的时候,他自己会看到一个很污秽的房间、很潮湿的房间,自己躲在角落里面哭泣。一个人刚开始在母胎的时候,神识是各有各的想法,这个就是你的名色位。名色位你六根还没有完全长成,还不能跟外面产生一种接触跟感受,你完全是在受用你自己内心的业力。看下一个六入:
  
  五、六入
  
  六入为六根完具位,亦名发毛爪齿位。谓于胎中由名色渐次增广,因此诸根具足,故名六入。
  
  六入的这个“入”就是根,因为根它能够入于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产生种种的感受,所以叫做六入。前面的名色位,他在母体里面吸收营养,慢慢地开始长出眼睛,长出鼻子,长出头发,长出牙齿等等。这个时候诸根具足,他的六根开始活动。因为他还在母胎,所以他跟母亲同一感受。母亲快乐的时候,他会感受到一种快乐的讯息,他也会快乐;当母亲忧伤的时候,他也会吸收到母亲忧伤的讯息,他自己也会莫名其妙忧伤。他跟母亲是母子连心,就是这个时候同一个心情。
  
  你看舍利弗尊者,他妈妈本来智慧一般很平常,但是怀他的时候变得很聪明,辩才无碍;但他妈妈把他生出来以后,又恢复得很正常。所以你要是怀小孩的时候,变得特别聪明,不是你很聪明是那个小孩很聪明。因为你们两个的心是互通的,他的聪明会加持你。六入这个时候胎儿产生了感受,因为他还没跟外境接触,他的感受从什么地方来?直接吸收母亲的感受。当然,母亲也会吸收胎儿的感受;两个人感受是互通,母子连心,这个时候叫六入。我们看下一个触:
  
  六、触
  
  触是觉触,为认识之开始。谓出胎后与境相触,生起认识。然因未能识别境界苦乐,故名为触。
  
  “触”就是六根跟外境的第一个接触叫做触。也就是一个胎儿,直接跟外面的空气阳光接触的那一个刹那叫做触。所有东方的哲学家、西方的哲学家在论断性格;西方是以基因来论断一个人的性格命运,东方是以紫薇斗数、八字。都很强调你什么时候从母胎出来那一刹那。因为胎儿本来是在母亲的怀里面,他跟外面接触的时候,他第一个接触到,太阳跟月亮的磁场的角度。因为太阳有一个角度,月亮有一个角度,这两个角度结合,你出来的时候接收到日月的磁场,这个时候决定你一生的性格,你的命运就决定了。当然这个也跟你业力有关系,因为你业力什么时候成熟,它什么时候把你推出来。
  
  一个人的性格,跟你的出生年月日时,为什么有关系呢?因为你一出生的时候接触到太阳、月亮的磁场,就影响你的性格倾向了。你这个人是乐观派的,是悲观主义者;你胸量是比较大,或者你格局比较小。你出生的时候,你一生的格局就定了,很难改变。除非你修空观,重新把过去的讯息全部扫干净。我们下堂课会讲怎么样重新塑造你的性格,明天讲大乘的空正见。一般你一旦投胎以后,从母胎出来你的性格就决定了。这叫做触。好,我们往下看:
  
  七、受
  
  受为领纳,即情绪作用。谓于触对境界,时而于违顺中庸境上,生起苦乐舍之感觉,名之为受。
  
  “受”是一种喜怒哀乐的情绪。前面只是一个触,接触了以后它产生一种受。他可能是在一个违背的,或者是一个顺从的,或者一个中庸的,三种的境缘当中,产生苦受、乐受、舍受三种感受,名之为受。感受它本身是没有相状,它只是一种直觉的反应。
  
  一般来说,小孩子他的情绪只是一种感受,没有太多想法,因为他没有经过学习嘛,还没有很多的名言的安立。所以受它只是一种善恶业的一种直觉,如果这个小孩子善业强,你就看到他从小莫名其妙就很喜欢笑。因为他的乐受很多,他的善业力在释放的时候,就是喝一杯开水他都产生笑容。因为开水跟他舌头接触的时候,善业力让他感到快乐的感受。如果这个小孩是罪恶比较重的,他就莫名其妙的会有一种痛苦的感受,因为这个罪业不断地在释放。所以这个感受呢它只是一种直觉,它没有任何的掩饰,小孩子没办法掩饰自己的。我们再看爱:
  
  八、爱
  
  爱以染着为义,由受而来。即于相续之三有自体,所取之三有境界,于乐爱合,于苦爱离,名爱。
  
  前面的感受是直觉的反应,它只是表示过去的善恶业的释放,到了这个“爱”就是心中的想象了。这跟你接受的教育有关系,跟你接受的环境有关系。所以一个人会开始自我克制,或者产生种种的放纵,就是你是怎么想的,你对这件事是怎么想的,你用正面的想法或者负面的想法,它会让感受就转成各种影像。我们心中开始出现人事的影像,是从爱开始。本来你心中是没有相状,本来清净嘛。那为什么有相状呢?因为你产生很多的想象力,你先接触感受,感受以后你捏造很多的想象,这个想象就会带动你的去追求,或者带动你的厌恶,爱憎取舍的情绪发生了。爱就是开始在心中创造很多的相状出来,当然这个就跟你接受的名言有关系,你用什么名言。我们再看取:
  
  九、取
  
  取是驰取追求,由爱而来。即由种种之执取,于是三业繁兴,而集成未来身心之苦,因名为取。
  
  “取”开始一种对某种人事的追求。为什么追求呢?因为你有很多的想象。这个相状会牵动你的内心,去追求某种东西,当然它也会牵动你去讨厌某一个东西。当我们的心情从感受到想象到执取的时候,它就会造作一个很重大的生死业叫“三业繁兴”,这个业力开始活动了,就会集成未来身心的痛苦,名之为取。
  
  唯识学上说,一个人到了取的时候,当然你不可能追求所有的东西,各有各的追求。这个取它会有两种功能:第一个发业;第二个润生。一个人心中有所追求,你就去创造一个强大的生死业力。当然你追求的是好的,是利益众生的就叫善业。但是这个善业是由追求而来的,也是生死业。如果你追求的是不好的,那就是罪业,它也是生死业。
  
  诸位你们知道,菩萨道的造业不是追求,他是发愿,发愿是无所求的,他随缘;向内无所求,向外看需求。我们在造业的时候,尽量不要用一种取著的心,尽量用愿力,我应该要这样做。比方说你今天去做义工,你做义工的时候是种执著的心,我想要这样做,这个义工的业——生死业;我做义工是我应该做的,因为我发了这个愿,你只是实践你的理想而已,这是我应该做的——菩萨道。不一样。
  
  如果我们希望临终的时候业力少一点,愿力多一点,你平常就要注意你的心态。从净土法门人生只有两种情况:一种释放的是生死业;一种是菩提愿。两种而已。愿力是轻飘的,它能帮助往生;业力要以印光大师的标准,净土宗的人,生死业包括罪业也包括善业,不是所有的善业都帮助往生,不是。造善业的时候,你的心是特别的执著,这种业也障碍往生,因为它是生死业。你造善的时候,最好是从愿力发动出来,临终的时候才不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把你带到娑婆世界,让你往轮回的地方跑;因为你累积太多这种生死业力。所以我们平常多一点愿力,少一点执著。“取”是非常严重的生死的根本。我们的根本两个:一个是无明;一个是取。取本身会造生死业。第二个润生,它还会去刺激其他的生死业得果报。我们看有:
  
  十、有
  
  有是存在之义。谓由爱着、驰取之不已,发为纵我役物之行,而构成潜在业力,感后有报,名有。
  
  到了有的时候,它已经形成一种业力了。这个只有靠忏悔,它已经形成业力了。我们今天修行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把已经形成重大的业力,透过忏悔、皈依、发愿,把“有”这一块的力量降到最低。第二个,你从今以后要对治“取”,这个取著的心不能太强。因为你不断地忏悔,结果你又不断造生死业,你的业还是不断地在增长。
  
  我们昨天讲的课是在对治“有”这一块,就是把已经形成的业力,把它调伏下来。现在我们要处理的是爱取,由爱取去创造有。到有这一块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忏悔,你的生命就开始有来生的问题了。再往下看生:
  
  十一、生
  
  生是未来受生。即由能生身心之潜在业力,而于六趣及四生中受生,完成未来之新生命,名生。
  
  这个“生”就开始去投胎了受生了。当然是由过去的前面讲这个有,就是你生命当中一种强大的增长业的业力,去六趣四生得果报,如果是善业得安乐的果报,罪业得痛苦的果报,叫做受生。我们看受生以后的结果是什么?
  
  十二、老死
  
  老死为身心演变之必然结果。未来之世既然受生,则必有老病死忧悲苦恼等,而与之俱来。
  
  那么你一旦受生,在我们生命当中,你就要付出老病死的代价,轮回的代价就是老病死忧悲苦恼。除非你有本事不在三界得果报,只要得果报,你只要有一个身体,你老病死忧悲苦恼就不可避免了。不管你福报多大,这个是不可避免的。
  
  好,我们先把这个十二因缘,过去的因缘跟现在的因缘跟未来的因缘,形成一个生命的水流,它是怎么形成的先做一个说明,我们先了解轮回的真相。待会再来说说,怎么样去处理轮回的开关,它有几个开关是要注意的。
  
  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