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6兵部大堂
1496兵部大堂 (第1/2页)“老爷,兵部传来消息,南海水师提督俞大人,东海水师指挥使徐乔安今日会连袂入兵部述职。”
内阁值房,魏广德正在处理奏疏,芦布出现在书案前禀报道。
“我知道了,一会儿就过去。”
俞大猷、徐乔安前两日到天津他就收到消息,他们上岸就派人给魏府递了帖子。
俞大猷也就算了,徐乔安算是新近投靠到他门下的。
当然,若非如此,他这个东海水师都指挥也未必能做的长久。
当然,实际上也是俞大猷给出评价起到效果。
魏广德可以对下面人一些瑕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能力必须得有可取之处。
徐乔安攻成未必,但守成的能力还是有的。
在登莱水师初创时无比困难的环境下,他都还能完全掌握住山东的水师,可见其能力不凡。
只不过他脑海里的海战还是最原始的那种,即便朝廷给东海水师划拨了不少炮船,但作战思维依旧有些根本上。
够不着名将的边,只能算一个能力平庸的将官。
不过他指挥的东海水师,本身也不是大明对外主攻的海军主力,所以魏广德觉得稳妥的性子也可以接受。
若遇战事,配一个指挥人才过去就是了。
徐乔安怎么说也是勋贵中难得的将才,放在这个位置上,勋贵脸面也好看。
虽然他不是主脉,但和勋贵集团的香火情还在。
而这次兵部之行,其实也是早就策划好的。
名义上是大明两大水师主官述职,不过背后还涉及到军队在今明两年的大动作。
魏广德处理了摆在上面的几份奏疏,看看剩下的还有十多份,摇摇头。
重要的都会摆在上面,这点在内阁中多年的芦布早就熟悉。
他刚才看过的两份其实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就是地方向皇帝汇报今年的情况,其实有没有都没人说。
“收拾一下,这些如果都是一些不重要的,就交给外面帮我票拟了。”
魏广德开口说道。
“大多是请安的奏疏,汇报下治下情况。”
芦布瞟了眼剩下的奏疏,心里就有底,回答道。
“拿出去,我这就去兵部。”
魏广德起身,舒展下身体,坐久了,觉得哪哪都不爽利。
等魏广德出了皇城,坐上轿子被抬到兵部,门口的衙役自然不会拦他。
不过魏广德在衙门口站定问道:“水师的人都来了吗?”
“回魏阁老,人都到里面有小半个时辰了。”
差役急忙答道。
“哦,倒是我来晚了。”
魏广德笑笑,这才迈步走进兵部。
兵部大堂,谭纶斜靠在椅子上,旁边还有张科主事。
至于下面,自然是大明两大水师的主官俞大猷和徐乔安。
“魏阁老。”
魏广德走到大堂外的时候,门外吏员就急忙向他行礼。
“忙你的,别管我。”
魏广德笑笑,就走进了兵部大堂。
听到动静,屋里几人齐齐转身看向大门,张科已经站起来准备迎出去,只是主座上谭纶未起,他不能僭越主官。
就在谭纶坐直身体准备起身,魏广德已经进来就笑着对他说道:“子理兄就不要多礼了,都是自家人。”
言罢,他已经大步走进来,径直穿过俞大猷和徐乔安走到谭纶右边坐下,甚至都没有去坐张科先前的位置。
“你来的可够晚的,我都拖着病体早早的到了。”
谭纶笑看着魏广德说道。
“总要处理些奏疏再出来,不然也不好看。”
魏广德笑笑,随即正色道:“说到哪儿了?”
“水师这一年训练的情况,已经说完了,要不再说说?”
张科开口道。
“不必耽误时间,我这次来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给东海水师和南海水师交代的事儿,不知道办的怎么样了。
至于练兵,那是二位将军的职责,我不便多言。”
魏广德答道。
“那好,那就说说吧。”
张科点点头,看向下方端坐的两人说道。
俞大猷和徐乔安对视一眼,最后还是俞大猷先开口道:“南海水师岁中派出战船三艘东巡,船队出航已经半年有余,未有消息传回,还请大人责罚。”
“半年都没消息?”
“为什么向东去?”
魏广德身边,谭纶和张科不约而同开口到。
谭纶知道魏广德派船去东面找大陆,张科却不知道。
而船队出海半年未有音讯,却是谭纶始料未及的。
说到底,老了,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很弱,现在坐在兵部尚书这个位置上,更多还是个“稳”字。
毕竟经历多了,再大的事儿都能处变不惊。
而张科年轻些,但多年未入朝堂,缺的就是经历。
谭纶拖到现在,就是在给他熬资历的时间,也是丰富经验。
魏广德这时候摆摆手,没有解释为什么向东派出战船,而是说道:“半年没有消息很正常,按照航程明年岁末就该有消息了。
如果到那时候还没有船回来,那才是大事儿。”
魏广德到现在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不愿意在书信里多言派出船只东去的情况。
估计因为一直没有得到消息,所以不好回报。
其实在大航海时代,一封书信从殖民地传回欧洲,路上耽搁一年甚至多年都很正常。
只不过大明的将官已经习惯了派出去的消息短则数日,多则三月必然有消息传回,才会感觉不习惯。
俞大猷这边简短意赅把情况说了,魏广德直接把时间延长到明年年底,谭纶和张科也就没有再问话。
轮到徐乔安,当下就汇报了派船北巡北海,船只到达奴儿干城和苦夷岛的情况。
其实这些东海水师早有回报,奴儿干城已经破损的不成样子,那里只有少量野女真部族居住附近,连部族都算不上。
倒是苦夷岛上人口还比较多,据说估算有三四千苦夷人居住。
水师给他们留下布匹、棉花和一些食物,算是重新和他们建立了联系。
对于大明船队的出现,苦夷人倒是很高兴,毕竟是部族传承,知道大明的存在,也知道百余年前明人撤走。
如今覆来,又给他们送了不少物资,自是感激涕零。
而居住在奴儿干城附近的野女真一开始对大明的态度就比较粗暴,多次沟通后才接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