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藏拙显智,砥石初芒
第二十一章 藏拙显智,砥石初芒 (第1/2页)深埋于马长征灵魂深处的,来自蓝星的知识与见识,如同一座沉默的宝藏,同时也是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他深知怀璧其罪的道理,在这个存在搜魂夺魄、推算天机之大能者的修仙世界,任何超出常理的“发明创造”或过于超前理念的提出,都可能引来无法想象的窥探与灾祸。
因此,他始终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这份最大的秘密,如同蚌壳紧含着孕育的珍珠,不敢有丝毫泄露。
然而,现实的困境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他的中品三系真灵根,在云清宗这天才辈出之地,实在不算出众,加之二十七岁“高龄”才起步修行,已然错过了打磨根基、勇猛精进的黄金时期。
仅仅依靠杂役弟子那点微薄得可怜的月俸,以及日渐萎缩的“补习班”收入,想要突破练气中期,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甚至能看到自己未来数十年的轨迹——在灵兽谷的污秽中慢慢耗尽青春,最终如韩老头般,在绝望麻木中被清退下山。
必须改变!但不能触及根本的秘密。
马长征将目光投向了每日与之搏斗的兽栏本身。
他不能直接拿出蒸汽机、流水线之类的概念,但他可以运用观察、归纳、优化的思维方法,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合乎情理”的改进。
这些改进,必须看起来像是基于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后产生的“灵光一现”,而非体系化的、迥异于此界认知的“知识”。
他开始更加细致地观察石皮疣猪的习性。他发现,这些妖兽并非全天候暴躁,在饱食后的一个时辰内,会相对安静,更喜欢在干燥、有遮蔽的地方趴卧休息。
而以往的清理工作,时间安排较为随意,时常在猪群最活跃、戒备心最强的时段进行,自然效率低下且危险。
于是,他“尝试着”向负责安排具体劳作时间的小执事提出建议:“执事,弟子观察许久,发现这些石皮疣猪在巳时(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前后,吃饱了最为温顺。若将清理工作主要集中在此时段,兄弟们受伤的风险或许能小些,清理起来也更为顺手。”
小执事将信将疑,但在马长征所在的甲字柒号区域试验了几日后,发现果然如此!不仅清理速度提升,弟子受伤的报告也明显减少。
这小小的“发现”得到了认可,并逐渐在灵兽谷部分区域推广。
马长征因此得到了几句口头表扬和微不足道的功勋点,但这远非他的目标。
他的第二个“改进”,瞄准了清理工具和流程。
现有的巨大铁锹和扫帚,虽然结实,但设计笨重,清理角落和狭窄区域尤其费力。
马长征没有画出什么现代工程图纸,而是凭借记忆和实际感受,找到谷内一个相熟的年老炼器学徒(同样是杂役,但稍有手艺),用自己积攒的一些碎灵,请求他帮忙“打磨”一下铁锹的头。
他提出的要求很“朴素”:将锹头前段打磨得更薄、略带一点弧度,使之更容易插入厚厚的污秽层底部;在锹柄手握处,缠上更防滑、吸汗的粗麻布。
同时,他“琢磨”出一种“分区渐进,干湿分离”的清理法——先将栏圈内相对干燥的粪便和草料用特制的耙子归拢,再集中清理湿滑的泥泞区域,避免了重复污染和工具被过度粘附。
这些细微的改动,看似不起眼,却实实在在提升了效率。甲字柒号区域如今总能第一个完成定额,而且清理得比其他区域更为干净。
最大的“手笔”,是他对排污渠道的观察。
兽栏的污物最终都汇入几条露天的土沟,流向发酵场。每逢大雨,污物横流,臭气弥漫整个谷地,甚至可能污染水源。
马长征回忆起地球上的简易排水系统,但他绝不能提出“烧制水泥管道”或“构建U型渠”这种超前的想法。
他采取了一种更“原始”但有效的办法。他注意到山谷一侧有一种叶片宽大、茎秆坚韧的“铁线草”,其根系发达,能牢牢抓住土壤。
他“建议”并带领同舍之人在排污土沟的两侧和底部,大量移植这种铁线草,并搬运一些溪边光滑的鹅卵石,简单加固沟渠易被冲刷的拐弯处。
此举起初被人嘲笑是多此一举,但几个月后,随着铁线草茂盛生长,其根系如同天然的网格般牢牢锁住了沟渠土壤,鹅卵石也有效分散了水流冲击。
尽管依旧简陋,但排污沟的稳固性和通畅度得到了显著提升,雨季污物横流的情况大为改善。
这一变化,终于引起了灵兽谷更高层管理者的注意。
一日,一位身着深蓝色执事袍、气息渊沉、目光锐利的中年修士,在数位小执事的陪同下,巡视到了甲字柒号区域。此人正是掌管整个灵兽谷日常事务的大执事,姓吴,修为已达炼气八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