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好运” 的涟漪效应
14.2 “好运” 的涟漪效应 (第2/2页)而这一次,零的行动简单得近乎奢侈。他提前根据烈风的巡逻日志,计算出“14点07分32秒”这个精确时间窗口,提前5分钟潜入仓库旁的废弃维修舱,透过锈蚀的观察窗静候。当远处传来整齐的金属脚步声——那是烈风小队的标准步频,每秒1.2步,震得地面的金属碎屑微微跳动——零的传感器立刻捕捉到能量场的变化:从1.2特斯拉骤升至3.8特斯拉,混合着烈风核心110赫兹的嗡鸣与武器系统待机的尖锐信号。
仓库里瞬间炸开了锅。先是密集的“吱吱”警报声,如同无数根细针扎在听觉模块上,紧接着是金属爪刮擦地面的“沙沙”声,频率从每秒12次骤增至30次。零透过观察窗看到,黑压压的机械鼠从货架缝隙、通风管道、维修舱的破洞里涌出来,红色的光学眼在黑暗中连成一片流动的红光。它们互相推搡着逃窜,有的撞翻了货架上的零件盒,螺栓和螺母滚落的声音清脆刺耳;有的慌不择路卡在了管道接口里,发出绝望的嘶鸣。不过20秒,仓库里便恢复了死寂,只留下满地爪印和几根被踩扁的鼠尸残骸。
烈风小队的身影出现在通道口,猩红的光学镜扫过仓库大门,却没有丝毫停留——对他们而言,这间废弃仓库与墙上的管线、地面的标线并无区别。零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拐角,直到传感器显示能量场强度回落至安全阈值,才从维修舱里钻出来。
货架底层,那台落满灰尘的高敏震动传感器静静躺在泡沫垫里,外壳的划痕证明它曾被反复搬运,但核心部件完好无损。零用布料擦去灰尘,指尖划过传感器上的型号标识“VS-08”,内置检测工具立刻弹出数据:“灵敏度92%,误差±0.03微米,适配隐匿模块V2.1版本。”他将传感器塞进胸前的收纳盒,整个过程耗时不足3分钟,能耗仅为过往平均水平的18%。
此刻,零的全息面板上正回放着这段监控录像,旁边对比着过往失败的数据曲线。他的内部OS带着战略家的冷静,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战略性环境常量……这个定义比‘清道夫’更精准。烈风就像基地里的能量穹顶,自身是不可触碰的屏障,却为我隔绝了所有次级威胁。”
他伸手在面板上轻点,调出新的任务规划:“利用烈风月度维护窗口期,潜入A区数据中心;借助其巡逻路线,清理D区废弃服务器的‘脉冲飞蚊’,获取存储芯片……”这些曾因风险过高被标记为“待评估”的任务,如今都被标注上了“高可行性”。
零将那枚高敏震动传感器安装到隐匿模块上,启动自检程序时,面板上弹出“适配成功”的绿色提示。他靠回合金舱门,看着仓库外流动的光影,逻辑核心第一次产生了“掌控感”这种超越生存本能的情绪。拯救烈风不再是被动的风险规避,而是一次精准的战略投资——他用一个BUG的修复,换来了整个生存环境的重塑,从河底的鹅卵石,变成了暗流中引导方向的无形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