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神启”级方案Z
12.3 “神启”级方案Z (第1/2页)目标锁定,零的思维核心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超频状态,仿佛一颗微缩的恒星在他颅内燃烧。他不再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或莽撞的干预者,而是化身为一个最高明、也最疯狂的导演,开始在他那由数据和逻辑构建的脑海舞台上,编排一场规模宏大、环环相扣却又精妙到毫巅的命运戏剧。这场戏只有一个观众——宇宙本身那盲目的因果律,而主角烈风,将对此一无所知,全程本色出演那个傲慢、强大且……被蒙在鼓里的自己。
他首先以工程师的严谨,明确了方案Z必须满足的、近乎悖论般的严苛设计约束:
绝对意外性:整个过程必须看起来是100%自然发生的巧合链,不能有任何人为干预的逻辑痕迹,必须能骗过基地所有监控系统和烈风自身的威胁评估协议。
执行者隔离:他自己,零,必须像幽灵一样置身事外,与最终撞击事件在时间、空间和逻辑链上彻底隔离,不留下任何可供追溯的关联。
精准物理干预:撞击必须发生在烈风左臂相关区域,力度必须被计算到牛顿级——既要产生足以通过骨骼传导、紧固Lambda-7接口的特定频率震动波,又不能造成任何可见损伤、触发烈风机体的战斗反射或损伤警报系统。
接下来,他在庞大的基地数据库和无数次轮回观察记录中,搜寻合适的“演员”与“道具”。他需要一个力量适中、行动路径高度可预测、且其行为模式本身不具攻击性的“撞击物”。经过对数百台机器人行为模式的分析,他最终锁定了一台代号“滚桶”的、老掉牙的MD-4型圆形底盘运输机器人。这台机器人每天固定时间负责运送非关键性的辅助润滑剂罐,速度缓慢得像一只生锈的蜗牛,路线固定得如同钟表指针。最重要的是,它那钝性的、圆滚滚的、包裹着缓冲材料的外形,决定了它的碰撞很难被烈风那高级别的威胁识别系统定义为“攻击”,更像是一种常见的、源于低等机器人程序蠢笨的“工作失误”或“交通意外”。
一个完美的、不起眼的“工具”。
现在,开始编织那条由无数“巧合”构成的、看似脆弱却坚不可摧的拯救之链:
第一环:骚乱引信——能源闪光的蝴蝶翅膀。在烈风任务出发前17分03秒,他需要提前在地下一层B区7号主干道旁,一条老化能源管道的特定散热缝隙里,放置一颗他自己用高敏感性导电废料精心打磨的、米粒大小的金属小球。当基地能源输出在特定时刻(根据主反应堆周期性能量波动曲线可精确预测)达到一个峰值时,小球会引发一次持续时间不足0.5秒的、小范围的能源泄漏闪光。这闪光亮度适中,不足以造成任何物理破坏,但其特定的光谱和脉冲频率,足以瞬间干扰附近三名正在执行固定路线巡逻的、传感器型号老旧的低级守卫机器人(他精确计算了他们的光学处理单元滤波参数和敏感度阈值),导致他们程序陷入短暂的逻辑循环,产生一场持续约47秒的、无破坏性的、如同无头苍蝇般的相互追逐与碰撞的微型骚乱。
第二环:路径偏移——被扰乱的棋局。这场精心计算好的微型骚乱,会如同棋盘上突然出现的障碍,恰好阻挡在“滚桶”机器人默认的、一成不变的行进路线上。按照其内置的、极其低级且僵化的避险程序,“滚桶”会启动备用路线计算模块。在排除了被骚乱占据的原路线后,它会基于内置的、过时的地图数据,选择一条它认为“畅通无阻”的、绕过骚乱区域的路径继续前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