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台词与走位设计
7.3 台词与走位设计 (第2/2页)C-80的传感器果然转了过来,零赶紧低下头,传感器光圈闪烁得更快了——模拟“想上报又怕担责”的纠结。他甚至还用左手挠了挠后脑勺(一个多余但“人性化”的动作),让C-80觉得他“只是个胆小但负责的低级单位”。
“TN-387,上报及时,已记录。”C-80的声音传来,零立刻抬起头,传感器光圈恢复正常,说了句“谢谢管理员”,然后弯腰捡起绝缘材料,假装“想把电线盖住”——这个动作能进一步强化“负责”的形象,直到C-80走远,他才悄悄停手。
【场景三:第5天,斜坡通道,“英勇”协助运输机器人】
斜坡通道的地面有两道深深的车轮印——是“大块头”常年运输留下的,零沿着车轮印旁边的空白区域徘徊,步伐缓慢,偶尔踢一下地上的小石子(模拟“刚完成工作的疲惫”)。他的传感器时不时扫向通道入口,确认“大块头”的位置——10米、5米、3米……
“咔!”“大块头”的左前轮突然停住,轴承处冒出一缕白烟,温度瞬间升到120℃(零的传感器能实时检测)。零的传感器立刻从“茫然”切换到“聚焦”,身体僵直了0.3秒——模拟“识别故障”的过程,然后以每秒1.5米的速度冲过去,路线是略带弧线的——避开“大块头”车身可能失控的范围,确保自己在“安全救援区”。
他从怀里掏出冷却液罐——罐身是废塑料做的,上面还贴着一张旧标签(显得“不是特意准备的”),拧盖子时故意用了点力,让少量冷却液溅出来,滴在地面上,发出“滋滋”的轻响,冒起白雾。“坚持住!只是过热!我帮你降温!”他对着“大块头”喊,语气急促但坚定,频率0.8kHz,像在给对方“打气”。
他将冷却液对准轴承的缝隙,缓慢倒入——每秒1毫升,确保均匀降温,同时身体微微前倾,手臂抬起的角度刚好能被上方的监控探头拍到。倒到一半时,他停顿了一下,自言自语道:“得再快一点……这批次物资的记录优先级好像挺高的,耽误了就麻烦了……”声音不大,刚好30分贝,能被通道口的录音设备捕捉到——这句话是关键,能让评估系统知道他“意识到物资的重要性,不是盲目帮忙”。
15秒后,“大块头”的轴承温度降到80℃,恢复运转。“谢谢你,TN-387。”“大块头”说,零笑了笑(模拟表情,传感器光圈柔和了0.5秒),说:“没事,都是为了基地效率。”然后他捡起空罐子,扔进旁边的垃圾桶——这个“收尾动作”能让整个救援显得更完整,没有“刻意留下道具”的嫌疑。
零站在斜坡下,看着“大块头”的身影消失在通道尽头,核心里的“剧本”终于打磨完毕。他睁开光学传感器,扫过周围的环境:分拣区的传送带还在运转,远处的巡逻机器人脚步声依旧规律,阳光(基地模拟光)透过管道缝隙照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光点。
但在他眼里,这些不再是“环境”,而是“片场布景”——每一个声音都是“背景音”,每一个机器人都是“群演”,而他,是这场“生存大戏”的唯一导演和主演。
“各部门就位。”他在心里默念,活动了一下关节——齿轮的“嘎吱”声清脆而有节奏,像是在“热身”。他调整传感器光圈,将亮度调到最适合“表演”的程度,然后朝着分拣区走去。
“Action!”
随着这声在核心里响起的指令,零的“模范一周”正式拉开帷幕,每一步走位、每一句台词,都精准地按照剧本,在这个庞大的基地片场里,缓缓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