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好故事不愁买家
第37章 好故事不愁买家 (第2/2页)此时听到销量情况,他兴奋地在办公室里踱步。
“去年复刊第一期,首印10万册,五天卖完,最终累计发行量是25万,今年第一期,首印50万册,10天售罄,后续补了20万册,只售出了12万。可是这一期3天就卖了五十万,可见还有很大需求,我看可以翻倍。”
“一百万?”
吴复兴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咱们单刊发行量从来没到过一百万吧?”
主编对何成伟相当信任,他思考片刻,折中道,“这样,先把目标定到30万册,这次加快发行速度,找几个重点城市优先补充,看看情况,如果销售速度还是很快,那就再印!”
说罢,他又补充了一句,“这个老钟,你们再去写封感谢信,一定要有诚意!”
俩人点头答应,快马加鞭开始印刷,对于故事会编辑部来说,这又是一个创纪录的一天。
……
人真的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面对美好的风景的时候,他们往往可以坐在那里发呆,几个小时什么也不做,只是沉浸、放空。
可张新言却不这么觉得。
他是香江长城电影公司的一名导演。
作为一个左翼公司,公司跟大陆的交情相当不错,所以才能有机会跑到黄山来拍电影。
此刻身处黄山的《白发魔女传》剧组暂时停摆:山中忽然变了天,所有演员、工人只能找地方避雨。
在黄山奇绝险峻的山林之中,看着云雾缥缈、行云布雨的景致,张新言熟视无睹。
没办法,在黄山呆了一个月了,再好的风景也会有点司空见惯。
躲在剧组的大伞下,看着四散躲雨的工作人员和穿着雨披来做搬运工的本地山民,再看看头顶上阴翳的天空。
这雨不知道要下到什么时候。
穷极无聊,他放下了手里早就被翻了无数遍的分镜头本,扭头朝身后一个正在看杂志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叫薛后,是剧组的跟组编剧。
“薛后,上次公司谈的那个剧本怎么样了?”
谁知薛后看杂志看得入神,竟没有听见他的问话,张新言不得不提高音量。
“薛后!”
“啊!”薛后这才恍然回神,“怎么了?”
“上次那个剧本……”
“哦哦!”薛后闻言放下手里的杂志,“导演你说那个《少林寺》?”
“废话。”
“剧情改了一稿,老卢在润色台词,不过老卢速度慢,怎么也得过两个月再说。”
张新言点点头。
其实他心里清楚得很,那部电影剧本目前根本不行,此时不过是跟薛后聊天打发时间。
谁知他刚想张嘴再聊点别的事情,薛后已经迫不及待地捧起了刚才那本杂志。
那个杂志是个蓝白色封皮,字有些小,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
眼看薛后一扫往日跟自己聊天的兴致,他刚想吐出来的话到了嘴边却变了内容。
“你看什么呢,这么入神?”
“黄河大侠啊!”薛后闻言顿时兴奋起来,干脆拉着板凳凑到张新言旁边。
“导演,去年的《醉拳》你肯定知道吧?”
“嗯,所以?”
“这本书写了个醉剑,还是瞎子舞醉剑,可有意思了!”
“哦?”张新言闻言也好奇起来,他伸手要过杂志,扫了一眼。
印刷水平一般,纸张甚至有些粗劣,看起来不怎么上档次,有点像香江的三流杂志。
可是这个叫《黄河大侠》的故事,却一下子吸引住了他。
张新言从六十年代到现在,一直在香江长城电影公司拍片,最擅长的就是武侠电影。
此时略略一扫,他就发现这个黄河大侠实在是太适合拍成电影了。
妻女血海深仇,自己瞎了双眼,依旧凭一把剑为民请命,以为自己投靠了贤王,为他出生入死,却换来飞鸟尽良弓藏的悲凉结局,最后却凭借朋友徒弟的仗义相助奋起反抗,推翻了这一切。
主角神功盖世,配角很有特色,反派更是武力、智商都高高在上,几番正反争斗安排得合情合理,又精彩纷呈。
最关键的是,这里面居然也有一个帮助他反叛统治者的和尚。
这又不由得让他想起公司刚推到他手里的那个《少林寺》。
合上杂志,他望向面前云雨不休的黄山,心思却随着文字飞到了那冰封千里的黄河两岸,恍惚间仿佛看到了一人一马在大河之上纵马飞驰,笑傲江湖。
“薛后,你去办一件事。”
“什么?”
“去把《黄河大侠》的版权买了。”
“真的!”薛后听闻也是一脸兴奋。
在他看来,这部小说改编潜力很大,如果能找到几个武行的高手表演,肯定能火!
“一定要快!”
张新言叮嘱完,看着远处的山感叹起来。
“好故事可从来不愁买家啊……”
……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燕京,坐在蓝田野的办公室里,钟山却发现,好故事或许不愁卖,但是好的未来依然不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