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章 刘司令要征兵了!
第 40 章 刘司令要征兵了! (第1/2页)嵩县城外的军营里,士兵们士气高涨的呼喊声和喊杀声都能传到嵩县城内。
就在这喧闹之中,一支特殊的队伍正缓缓驶来。
这支队伍来自旅部直属的骑兵营,他们护送着多辆马车,马车在坑洼不平的道路上颠簸前行。
每一次颠簸,马车上都会传来一阵清脆的声音,那是大洋相互碰撞所发出的声响。
这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突出,吸引着城外难民们的注意力。
看到这一幕,嵩县城外的难民们纷纷围拢过来,对着这支车队指指点点,小声地议论着。
他们的目光紧紧地盯着那些马车上的大箱子,眼中流露出贪婪和羡慕的神色。
这些难民们衣衫褴褛,面容憔悴,显然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苦难。
而马车上箱子里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诱惑。
如今的嵩县城,与往日大不相同。
除了本地居民之外,还有大量来自各地的难民。
自从五月份以来,河南和陕西地区遭受了持续的干旱天气,这场旱灾不仅使得夏粮绝收,更让秋粮无法播种。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为了生存下去,河南和陕西等地的老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踏上逃难之路。
当得知洛阳城的嵩县正在进行赈灾后,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临近的地方。
许多饱受饥饿折磨的老百姓们,纷纷毫不犹豫地踏上了漫长的旅途,不辞辛劳地赶往嵩县城。
终于,他们抵达了目的地——嵩县城。
到了嵩县后,他们就惊喜地发现,这里果然如传闻中所说,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赈灾活动。
每天,城外的几个固定点都设立了粥棚,为灾民们提供一天两顿粥。
而且,偶尔还会有杂粮饼发放。
这对于长期饥饿的人们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然而,对于那些拖家带口的灾民来说。
仅仅依靠每天的两顿粥和偶尔的杂粮饼,显然是无法满足全家人的温饱需求的。
于是,当他们听说加入劳工队可以吃饱之外,还可以发一些杂粮饼时,许多人都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
加入劳工队后,他们被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
大多数人从事的是嵩县城的扩建工作,如新建的城墙、新增设的房屋等。
还有一部分人,被带到山脚下从事挖山的工作。
原来,刘镇庭打算把军工厂等重要场所,直接建在山洞里,这样可以防止被空袭。
还好洛阳属于豫西,还有山可以利用。
这些工作虽然辛苦,但至少能让难民们和家人填饱肚子。
而且,还会从这些难民中挑出心灵手巧的人。
被选中后,会带到工厂干点搬运东西的杂活。
相比前面的工种,在工厂里干活要轻松多了。
而且,待遇也好。
不仅除了每天能吃饱饭外,他们每天还能领到一定的粮食作为报酬。
如果表现出色,甚至有可能成为工厂的正式工。
那样,每个月就能领到一份相当可观的工钱。
而最让这些难民们期待的是,几天后的征兵!
据说,一旦被选上,每天除了训练就是吃饭。
而且,还能顿顿吃饱饭!偶尔还能吃到鸡子和肉!
除了这些,最重要的是,每个刚入伍的新兵,还可以领到6块大洋的军饷!
一群难民们凑到一起,小声嘀咕着:“这帮当兵的真幸福啊,又发饷了。”
有个大娘望着这队手里拿着枪,穿着新军装的军人们,一脸艳羡的说:“是啊,俺可听说了,人家每个月都发六块钱呢!”
有个满脸皱纹的老大爷,忍不住叹了口气,感慨道:“哎,俺要不是年纪大了,俺也想参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