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策略守城
第四十二章 策略守城 (第2/2页)黄蓉在西城墙指挥,听到东城墙告急,连忙调派了一半的江湖义士过去支援。可蒙古军的攻势太猛,刚堵住东边的缺口,北边又传来喊杀声——蒙古人竟趁着夜色,偷偷架起云梯爬上了城墙。
“守住!都给我守住!”黄蓉抽出腰间的匕首,亲手砍翻一名爬上城头的蒙古兵。她的衣裙被划破了好几处,手臂上也添了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血顺着指尖滴落在城砖上,与尘土混在一起,结成暗红的痂。
城头上的士兵越来越少,能战的不足千人,连伤兵都拿起了兵器,依托残破的城垛顽抗。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眼中却燃烧着不灭的火焰——退无可退,身后便是蔡州百姓,便是最后的防线。
第五日午后,蔡州城已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东城墙的缺口越来越大,蒙古兵已经杀进了外城,与宋军展开巷战;西城墙的守兵只剩下不到百人,黄蓉靠在一处断墙后,看着不断倒下的义士,心中第一次生出了无力感。
“蓉儿!”郭靖杀到她身边,身上的甲胄早已被鲜血浸透,“撑不住了,让百姓从南门撤吧,我们断后!”
王大用也跟了过来,拄着枪勉强站稳,咳了口血沫:“郭大侠说得对……不能让百姓跟着我们陪葬……”
黄蓉望着城内惊慌失措的百姓,咬了咬牙:“再等等!孟帅说过会有援军……”话未说完,眼角的余光忽然瞥见西北方向的天际,扬起了一道冲天的烟尘。
那烟尘移动得极快,隐隐能听到震耳欲聋的马蹄声,像是有千军万马正在奔来。
“那是……”黄蓉猛地站起身,心中涌起一股希望。
城头上的宋军和蒙古兵都注意到了那道烟尘。塔海正坐在城外的帅台上,端着酒杯,看着蔡州城摇摇欲坠的样子,嘴角挂着得意的笑。他已经让人备好了庆功宴,只等破城的消息传来。
“大帅!您看!”一名亲卫指着西北方向,脸色骤变。
塔海放下酒杯,眯起眼睛望去。烟尘中隐约可见旗帜的影子,那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上面的“孟”字清晰可见!
“孟?”塔海心中咯噔一下,难道是孟珙亲至?还是……孟之继从四川杀回来了?
无论是哪一个,都让他心头一紧。孟珙的用兵如神,孟之继的悍不畏死,都是蒙古军的噩梦。他原本以为邓州失守,蔡州已成孤城,京湖援军根本来不及赶到,没想到……
“快!查清楚是哪路兵马!”塔海厉声下令,脸上的得意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在这时,烟尘中的兵马已经逼近,为首的两员大将,一个手持长斧,一个挺着长枪,身后的士兵高举着“孟”字大旗,更有一面小旗上写着“蛮龙军先锋”!
“是孟之继的蛮龙军!”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城头上的宋军顿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援军!是援军来了!”
“孟将军的蛮龙军到了!”
士气大振之下,原本疲惫不堪的宋军仿佛瞬间注入了力量,挥舞着兵器,将涌上城头的蒙古兵硬生生逼了回去。
王大用扶住城垛,望着那支疾驰而来的援军,激动得老泪纵横:“来了……终于来了……”
郭靖更是精神一振,铁枪挥舞得愈发迅猛,枪出如龙,转眼间便挑翻了数名蒙古兵。
黄蓉站在城头,看着那面熟悉的“孟”字大旗,心中百感交集。她知道孟之继还在四川,这不可能是他亲至,可这支援军的出现,无疑是雪中送炭。
塔海的帅台上,气氛凝重到了极点。斥候连滚带爬地回来:“大帅!是宋军援军,大约八千余人,打着孟之继麾下蛮龙军的旗号,领头的是黄州都统制张威和光州都统制陈涛!”
“孟之继的先头部队?”塔海眉头紧锁,心中打起了算盘。蛮龙军的战斗力他是知道的,邓州城下的巷战早已让蒙古军闻风丧胆。若是孟之继的主力随后就到,加上蔡州城内的残兵,他这十万大军怕是讨不到好。
“撤!”塔海当机立断,“传令下去,全军撤退,退回邓州!”
他虽然心有不甘,却深知兵事凶险,不能拿十万大军的性命冒险。孟珙和孟之继的威名如同两座大山,压得他不敢赌——万一这真是孟之继的诱敌之计,后面藏着京湖主力,他就成了蒙古军的罪人。
蒙古军的撤退命令来得突然,正在攻城的蒙古兵虽然不解,却不敢违抗帅令,纷纷后撤。城头上的宋军愣了一下,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蒙古人退了!”
“我们守住了!”
张威和陈涛率领的八千宋军没有追击,而是迅速列阵,守住了蔡州城外的要道。张威勒住马缰,望着蔡州城头残破的旗帜,对身边的陈涛道:“孟帅的计策果然管用,塔海这老狐狸,果然被‘孟之继’的旗号吓住了。”
陈涛笑道:“谁让孟小将军威名在外呢?蛮龙军的旗号,比咱们的管用多了。”
两人相视一笑,翻身下马,带着亲兵走向蔡州城门。
王大用、郭靖和黄蓉早已在城门处等候。看到张威和陈涛,王大用连忙上前:“张都统、陈都统,多谢驰援!蔡州百姓感激不尽!”
张威抱拳笑道:“王将军客气了,我等奉孟帅之命,前来支援蔡州,这是分内之事。”他看了一眼城头上的惨状,眼中闪过一丝敬佩,“诸位能在蔡州坚守这么久,才是真英雄。”
陈涛补充道:“孟帅特意交代,让我等打着孟之继将军麾下的旗号,装作蛮龙军的先头部队,就是为了震慑塔海。看来,效果不错。”
黄蓉这才恍然大悟,心中对孟珙的敬佩又深了一层。这位老帅卧病在床,却依旧能运筹帷幄,仅凭一面旗帜,便吓退了塔海的十万大军,这份智谋,实在令人叹服。她也明白了,这支援军,正是孟珙信中所说的黄州、光州守军。
郭靖走上前,紧紧握住张威和陈涛的手:“多谢二位将军,若非你们及时赶到,蔡州今日怕是……”
张威拍了拍他的肩膀:“郭大侠言重了。都是为了抗蒙守土,不必言谢。我们带来了些粮草和伤药,先给弟兄们治伤要紧。”
城门缓缓打开,宋军援军鱼贯而入。百姓们自发地站在街道两旁,捧着热水和干粮,感激地看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士兵。虽然蔡州城已是残破不堪,却因这支援军的到来,重新焕发了生机。
府衙内,王大用让人取来地图,与张威、陈涛商议防务。郭靖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地图上标注的蒙古军动向,心中的愧疚渐渐被坚定取代——他欠邓州的,欠蔡州的,要用接下来的战斗,一点点弥补回来。
黄蓉走到庭院里,望着西北方向的天空。那里,是孟之继所在的四川。她仿佛能看到那个年轻的将军,正率领着蛮龙军,在大巴山里与蒙古军周旋。
他的威名,竟能让塔海这样的名将望而却步。这份荣耀,是用血汗换来的。
黄蓉轻轻叹了口气,转身回房处理伤口。蔡州的危机暂时解除了,但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塔海退回邓州,必然会重新谋划,下一次的攻势,只会更加猛烈。
但至少此刻,他们有了喘息之机,有了援军,有了希望。而这希望,离不开孟珙的深谋远虑,也离不开那个远在四川的少年将军——他的威名,竟成了守护蔡州的最后一道屏障。
夜色渐深,蔡州城终于安静下来,只有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和远处偶尔传来的伤兵**。残破的城头上,那面饱经风霜的“宋”字大旗,在夜风中微微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这场守城战的惨烈,也预示着未来更艰巨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