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药膳初试
第22章 药膳初试 (第1/2页)第22章 药膳初试:当归鸡汤救太后
卯时未至,北药局后厨已热气蒸腾。
灶台上,两只紫砂汤盅并排而坐,盅盖边缘嵌着一圈细棉布,防止走气。灶膛里松柴噼啪,火光映得沈青萝侧脸微红。她左手握着铜铫,右手以银匙缓缓搅动,动作轻得像在哄睡。
“娘亲,这锅鸡汤为什么要放整根当归?”三宝踮脚趴在灶台边,鼻尖沾着一点炉灰,像只偷吃的小狸奴。
“因为太后娘娘血虚头痛,整根当归气味厚重,能直上巅顶。”沈青萝用筷尖挑起一片薄薄的姜片,在灯下照了照,确认无经络,才投入锅中,“姜片去腥,但经络会发苦,必须片得薄如蝉翼。”
大宝坐在小杌子上,膝头摊着一本《御药院方》,指尖在一行小字上轻点:“太后旧年有寒咳,书中言:‘若咳而呕者,加半夏曲一钱’。娘,要不要添?”
“不必。”沈青萝摇头,“半夏燥烈,太后脉象虚而滑,非所宜。我用的是——”
她打开一只羊脂玉匣,露出里头琥珀色的膏体,淡淡枣香混着酒香散出。
“新制的当归阿胶膏。”沈青萝以银刀切下一角,投入汤中,“阿胶补血,又能缓当归之辛,如此便燥而不烈。”
二宝蹲在灶膛前,手里攥着一把松果,一颗颗往火里丢,火光在他瞳仁里跳成两簇小星。他忽然开口:“娘,京里来的人,可信吗?”
沈青萝手上一顿。
昨夜亥时,周行简匆匆叩门,带来太后口谕:凤体违和,太医院久治无功,闻北药局夫人擅药膳,特召明日辰时入宫。
“可信,也不可信。”沈青萝把汤盅盖严,转身用帕子给三宝擦鼻尖,“太医院不是治不好,是不敢治。太后血虚,本当大补,可补药又恐壅滞;若用轻剂,又嫌力薄。他们怕担责。”
她顿了顿,声音低下来:“所以,这锅汤若成了,北药局一步登天;若不成……”
“若不成,还有我。”二宝把最后一枚松果扔进火里,火星溅起,映得少年眉目冷冽,“我新做的连环弩,射程五十步,破甲三厘。”
“傻话。”沈青萝笑骂一句,心里却泛起暖意。
——
辰初,宫门。
沈青萝提一只黑漆食盒,盒盖以银丝嵌出莲花纹样,莲花正中,一枚小小的“北”字若隐若现。守门侍卫刚欲搜检,周行简已迎了出来,低声道:“夫人随我来,慈宁宫已传话,不必通禀。”
慈宁殿外,十数名内侍垂手而立,静得能听见风声。沈青萝低头疾行,却在殿门口被一只纤白的手拦下。
“夫人留步。”声音温软,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力道。
拦路的是位女官,约莫二十出头,柳青宫装,鬓边一枝鎏金蝶翅步摇,随她动作轻颤,像要振翅飞走。
“奴婢青鸾,太后贴身女史。”女官福了福身,目光落在食盒上,“太后凤体违和,入口之物需慎之又慎。夫人可介意奴婢先行验看?”
沈青萝微笑,将食盒递过:“理应如此。”
青鸾打开盒盖,第一层是一盅鸡汤,汤色澄澈,表面浮着薄薄一层金黄油花,却不见丝毫药渣。第二层则是一只青瓷小碟,碟内并排放着三片当归、一块阿胶膏、两片姜,皆用银签固定,旁附一张小笺,蝇头小楷详注剂量、火候、时辰。
青鸾目中闪过一丝讶异,旋即合上盒盖,亲自引沈青萝入内。
殿内帘幕低垂,沉水香混着药味,浓得几乎化不开。太后倚在榻上,一袭明黄寝衣,脸色苍白,眼下两片淡淡乌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