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风中的暖炉公交站的星光
冷风中的暖炉公交站的星光 (第1/2页)暮色里,孙哥的三轮车“吱呀”停在门口,黑色手套上还沾着凌晨的泥点,怀里却紧紧护着个纸箱,掀开时露出新的积木零件和卷成筒的防水布。“凌晨听你说积木桥少了两块,想着赶早补,”他搓着冻红的指尖,刚要蹲下去摆零件,李奶奶就把艾草垫递到他脚边:“垫着,别跟小林似的硬扛,老骨头经不起寒。”
那男孩举着半块黄油饼干跑过来,踮脚把饼干塞到孙哥掌心:“叔叔,这是闯关奖励!你送积木,也是大桥英雄!”孙哥咬了口饼干,酥香混着甜,他忽然摸出兜里的玻璃弹珠,塞给男孩:“这个换你的饼干,下次咱们一起搭能走小车的桥。”
宝妈推着烤箱进来时,甜香立刻漫过整个空间,小雅已经把黏土分成小份,摆上塑料垫板:“手工老师说,教孩子捏‘小店’时,还能让他们画自己的家人——你看,我都备好了彩笔。”张叔拎着一篮洗好的草莓过来,往烤箱旁的盘子里倒:“烤饼干时撒点草莓碎,孩子准爱。”
林浩正蹲在折叠桌前贴家电图纸,孙哥走过去帮他扶着黑板:“上次你讲空调,我家老婆子没听懂,下次我带她来,你再慢点儿说?”林浩笑着点头,指尖划过图纸上的“节能键”——那是上次李奶奶问过的地方,他特意用红笔标了圈。
赵磊蹲在门口补粉笔道,之前画的小草莓被晚风蹭淡了些,他蘸了点水重描,男孩跑过来蹲在旁边,用蜡笔在“儿童专用道”旁画了串小太阳:“叔叔,这样孙哥的三轮车过来,也能看见光啦!”赵磊把蜡笔借给他,自己在旁边加了行小字:“英雄通道——给送积木的孙哥。”
老周的拍立得又“咔”响一声,镜头里,孙哥正帮男孩把歪掉的积木桥扶正,李奶奶坐在轮椅上,手里捏着块草莓,要喂给旁边看图纸的孩子;张叔站在烤箱旁,正帮宝妈递隔热手套,蒸汽飘到他鬓角的白发上,凝成小水珠。照片洗出来时,苏晴伸手接过来,贴在白板“亲子手工课”那行字下面——刚好和之前李奶奶绣布包的照片挨在一起。
有人喊了声“饼干好啦”,大家围过去,宝妈用夹子把草莓饼干夹出来,刚出炉的饼干冒着热气,咬下去时,酥皮裹着草莓的甜,香得人眯起眼睛。男孩举着饼干跑向展示区,把一块放在积木桥旁:“给大桥也吃点甜!”
暮色更浓时,苏晴开始收拾白板笔,却发现赵磊在“下次计划”下面加了行小字:“给孙哥备杯热姜茶——凌晨送积木会冻着。”孙哥刚好看见,挠着头笑:“不用这么麻烦,我身板结实。”李奶奶却接话:“得备,我家里有姜,下次我带来熬。”
林浩锁门时,回头看了眼屋里——展示区的积木桥旁,摆着男孩送的饼干、孙哥的玻璃弹珠,李奶奶的艾草垫叠在折叠桌上,满墙的照片在街灯里泛着暖光。他轻轻带上门,晚风把屋里的甜香吹出来,混着大家走时的笑声,飘在街面上。
苏晴走在最后,看着前面并肩的身影——孙哥推着李奶奶的轮椅,男孩拉着孙哥的衣角,赵磊和林浩聊着下次修雨棚的事,张叔手里还拎着给家人带的草莓。她忽然想起孙哥凌晨的语音,那时雨下得大,他的声音发颤,却只说“积木我这就送过去”。
原来所谓的太阳,从来不是某个人举着的灯,是孙哥冒雨送的积木,是李奶奶绣了三天的布包,是男孩塞来的半块饼干,是一群普通人凑在一起,把自己的那点星光,都亮给彼此看。
走到街角时,男孩突然停下来,指着天上的星星喊:“你们看!星星凑在一起,像不像咱们的街?”大家抬头看,零散的星星缀在黑夜里,却真的像白板上那行字——像无数个小太阳,凑成了能暖到心里的光。
苏晴掏出手机,把老周刚发的照片存起来——照片里,所有人围着烤箱笑,男孩举着饼干,孙哥手里捏着玻璃弹珠,李奶奶的布包放在桌角,阳光刚好落在“小林”那两个歪扭的字上。她编辑了条朋友圈,配文就是赵磊说的那句话:“咱们的街,把星光凑成了太阳。”
发送的瞬间,手机震了下,是小雅发来的消息:“手工老师说,下次带毛线来,咱们教大家织小太阳挂件——给每个人都带个光回家。”苏晴笑着回复“好”,抬头时,前面的人正回头等她,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在一起,像一捧揉碎的星光,却暖得像个小太阳。晨光刚漫过街角,李奶奶的轮椅就“咕噜”停在门口,车斗里摆着个粗陶砂锅,盖缝里飘出姜茶的暖香:“昨儿把姜切好晒了半天,今儿早五点就熬上了,熬得糯糯的才不辣口。”张叔赶紧迎过去,从兜里掏出洗得发亮的搪瓷杯:“我早把杯子备着了,就等您这口热的!”
小雅和手工老师扛着两大袋毛线走进来,暖黄、浅粉、淡蓝的线团滚在桌上,像撒了一地小太阳。“手工老师说先教基础针法,咱们织小挂件时,还能把想对别人说的话绣在背面。”小雅刚说完,男孩就攥着孙哥给的玻璃弹珠跑过来,指尖戳着淡蓝的毛线:“我要织这个颜色!孙哥的三轮车是蓝色的,我要把弹珠的光织进去!”
林浩的家电小课堂刚摆开,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就举着旧收音机过来:“小林啊,这机子突然没声儿了,孙子还等着听评书呢。”林浩拆开后盖看了看,皱了下眉:“是里面的电容松了,我今儿忘带备用的了。”话音刚落,孙哥就拍了拍裤兜:“我车上有!上次修三轮车时剩了几个,型号刚好对得上,我去取!”他跑出去没两分钟,就举着个小零件回来,蹲在桌旁帮林浩递工具,两人凑在一起拧螺丝时,阳光刚好落在他们交叠的手上。
手工区里,李奶奶戴着老花镜,指尖捏着毛线针慢慢绕线,针脚虽慢却齐整。男孩坐在她旁边,织到第三针就把线绕错了,急得鼻尖冒汗。李奶奶放下自己的活,手把手帮他理线:“别急啊,咱们跟搭积木似的,一针一针慢慢来——你看,这样绕,线就听话了。”旁边的宝妈也凑过来,把自己织的半成品举给男孩看:“你看,我在背面绣了‘谢谢’,要送给帮我看孩子的张婶。”
老周的拍立得又“咔”地响了。第一张拍的是孙哥蹲在地上,帮老爷爷调试修好的收音机,老爷爷耳朵贴在机身上,笑出了满脸皱纹;第二张是男孩举着刚织好的蓝色小太阳挂件,踮脚往孙哥的三轮车把手上挂,挂件晃了晃,刚好挡住了车把上的小划痕;第三张是李奶奶捧着粉色挂件,低头摸了摸背面绣的“暖”字,旁边的艾草垫上,还放着半杯没喝完的热姜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