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涌动与无声的支持
暗流涌动与无声的支持 (第2/2页)他顿了顿,目光在她微微发红、泛着水光的眼圈上停留了一瞬,很快移开,语气加重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技术单位,归根结底,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能力和实际贡献。其他的,都是次要。把心思放在项目上。”
他说得轻描淡写,甚至有些刻意回避她的情绪,但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苏念雪的心上。
“是!我明白!”苏念雪用力点头,将那股酸涩的热意逼退,手指紧紧攥着那几份轻飘飘却又重逾千斤的纸张,指节都微微发白,“谢谢您,陆参谋!真的……非常感谢!”她的声音依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更多的是坚定和感激。
“回去吧。天冷了,多穿点。”陆远征打断了她的话,似乎并不想沉浸在这种感谢与回应的氛围里。他朝她微不可查地点了下头,随即转身,大步流星地消失在沉沉的夜色里,军大衣的下摆被风吹起,猎猎作响。
苏念雪站在原地,紧紧抱着那个似乎还残留着他体温和淡淡烟草气息的文件袋,久久没有动弹。凛冽的寒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和衣角,她却感觉不到丝毫冷意,心里仿佛揣着一个熊熊燃烧的暖炉,烫得厉害,将所有的委屈、寒意和不安都驱散得干干净净。
第二天,她将那份如实填写的家庭关系报告和那份厚厚的、分量十足的附件一起,平静地放在了钱主任的办公桌上。
钱主任拿起材料,当他的目光扫过那几份盖着不同单位鲜红大印的证明文件,尤其是看到红星公社革委会那份日期新鲜的证明时,脸色控制不住地变了几变,眼神里闪过惊讶、审视和一丝难以掩饰的忌惮。他抬起眼,深深地看了苏念雪一眼,那目光复杂难辨,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将所有材料默默收进了抽屉,淡淡地说了句:“知道了。”
这件事,就像一阵企图兴风作浪的阴风,撞上了一堵无形却坚不可摧的高墙,悄无声息地消散,再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经过这次风波,苏念雪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个时代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微妙险恶。她也更加珍惜和感激陆远征那份无声却无比强大、总是及时出现的支持。她将所有的感激、触动和那份难以言喻的悸动,都化作了近乎燃烧般的工作动力,几乎是以一种拼命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光学编码器应用方案的攻坚战斗中。
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涉及大量的可靠性数学计算、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备用方案设计。很多概念在这个时代的民用领域几乎闻所未闻,没有现成的标准和手册可循。她不得不从最基础的可靠性工程理论啃起,查阅所有能找到的、大多是军工性质的零星资料和苏联译本,结合现有的、极其有限的国产元器件参数手册,进行最保守也是最繁琐的推导和验证。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概率,都需要反复核算,确保严谨无误。
她加班加得更凶了,经常是整个办公楼最后熄灯的人。陆远征似乎也更忙了,会议、出差、协调各种事务,但无论多晚,他办公室的灯也总是亮着。有时他会过来,默不作声地放下几本她可能急需的、封面上印着“内部资料·注意保密”字样的可靠性工程方面的书籍或研究报告;有时只是静静地站在她旁边,看她聚精会神地演算,在她即将走入死胡同时,指出一两个计算中忽略的边界条件或者思路上的偏差;有时则会直接提出一个更优的、从军工角度出发的解决方案思路,让她茅塞顿开。
他们的交流依旧高度围绕着技术本身,高效、简洁,直奔主题。但一种无需言说、深刻于心的默契和信任,在无数个共同奋战的深夜里,在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低声的讨论中,变得更加牢固和坚实。
这天夜里,又一场关于某个关键传感器失效概率的激烈讨论和反复验算后,一个争议巨大的参数终于被确定下来。苏念雪长舒一口气,感觉大脑因为长时间过度运转而嗡嗡作响,一阵强烈的虚脱感袭来,与此同时,空荡荡的胃里也传来一阵明显的、带着灼烧感的痉挛和饥饿感。她下意识地用手按住了胃部,眉头微蹙。
陆远征看了一眼墙上那个旧挂钟,时针已经指向了十一点。他眉头微蹙:“还没吃晚饭?”他的观察总是如此敏锐。
苏念雪这才猛地想起来,自己晚上从食堂回来后就一头扎进了这个计算难点,完全忘了吃饭这回事。“……忘了。”她有点不好意思,声音也因为胃部不适而弱了几分。
陆远征没再说什么,转身大步走出了办公室。空旷的走廊里传来他渐行渐远的脚步声。
苏念雪以为他是回自己办公室了,便继续看着刚才的计算结果,想再验算一遍。
然而,不过十来分钟,办公室的门又被推开了。陆远征回来了,手里拿着两个部队常见的绿色铝制饭盒。他把其中一个放在苏念雪面前摊开的图纸旁边,打开盒盖,里面是两个白白胖胖的、还冒着热气的馒头,旁边居然还有一小撮切的细细的、淋了几滴香油的咸菜丝。
“食堂灶上还温着的,快吃。”他的语气带着一贯的不容置疑,甚至有点命令的味道,但在此刻寂静寒冷的深夜里,却显得格外踏实暖心。
“谢谢陆参谋。”苏念雪心里那点不适瞬间被一股巨大的暖流取代。她拿起一个馒头,温度透过铝饭盒传达到手心,暖暖的。她咬了一口,食堂大师傅的手艺其实很一般,馒头带着点没发匀的碱味儿,但此刻嚼在嘴里,她却觉得格外香甜柔软,仿佛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
陆远征自己也拿起另一个馒头,就靠在旁边的桌沿上,默默地吃着。两人就这样在寂静无声、只有灯光流淌的办公室里,隔着一张堆满图纸和草稿的桌子,就着昏黄的光线,分享着一顿简单至极却无比温暖的夜宵。没有人说话,只有细微的咀嚼声和窗外的风声,气氛却有种难以言喻的平和与默契。
吃完馒头,胃里舒服了很多。苏念雪收拾好饭盒,准备继续刚才的工作。
“今天到此为止。”陆远征利落地扣上自己的饭盒盖,语气不容反驳,“收拾东西,回去休息。明天早上七点,继续。”
“可是这个模块还差一点就……”苏念雪还想争取一下。
“没有可是。”他打断她,态度异常坚决,“高强度连续性脑力劳动必须保证休息恢复。疲劳状态下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得不偿失。这是命令。”
苏念雪看着他冷峻的侧脸和毫无商量余地的眼神,知道再争辩也是徒劳,只好乖乖地开始整理桌面上散乱的图纸和演算稿。
陆远征就站在一旁,安静地看着她收拾,像是在监督执行。等她锁好抽屉,拿起军大衣和饭盒准备走时,他忽然开口,声音在万籁俱寂的夜里显得格外低沉清晰,仿佛能直接敲击在人的心板上:
“有些事情,不必一个人硬扛。”
苏念雪脚步猛地一顿,愕然抬头,撞入他深邃的眼眸中。那双平时总是冷静锐利的眼睛,此刻在灯下竟似乎蕴藏着一些更深沉、更复杂的东西。
陆远征却没有看她,目光移向她身后窗外那片浓得化不开的漆黑夜空,继续用他那特有的、没什么起伏却字字清晰的语调说道:“技术办的存在价值,是集中力量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看重的是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结果,不是无谓的个人牺牲和硬撑。遇到困难,无论是技术上的,还是……其他的,”他在这里微妙地停顿了一下,“都可以说出来。集体的力量,总是大于个人。”
他的话依旧简洁,甚至有些生硬刻板,像在复述某种工作条例,但其中蕴含的未尽之意和那份沉甸甸的关切,却像一把精准的钥匙,瞬间打开了苏念雪的心防,让她的心弦被重重地拨动了一下,余音震颤。她明白,他指的绝不仅仅是技术难题。
一股热流再次冲上她的眼眶。她慌忙低下头,掩饰住瞬间失控的情绪,盯着自己的鞋尖,轻轻地、几乎是从喉咙里挤出一个字:“……嗯。”
“走吧。”陆远征似乎也不期待她更多的回应,率先走向门口,打开了办公室的门。
两人再次一前一后走在寂静无声、灯光昏暗的走廊里。这一次,苏念雪看着前方那个高大挺拔、总是如同磐石般为她挡住风雨、指明方向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某种难以言喻的、踏实而温暖的力量,仿佛无论前路还有多少艰难险阻,她都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和底气。
家庭的阴影或许依旧存在,工作中的明枪暗箭也不会从此消失。但此刻,她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不再是孤身一人奋战。
回到宿舍,躺在床上,她久违地没有立刻入睡。窗外,月色如水,透过冰冷的玻璃窗,在水泥地上洒下一片清辉。
她想起他递过来的那几颗用玻璃纸包着的水果糖,甜得灼人;想起他默不作声放在她桌角的浓茶,驱散了熬夜的疲惫;想起他及时递来的、那叠沉甸甸的证明文件,化解了迫在眉睫的危机;还有今天夜里,那两个热乎乎的、带着碱味的馒头,和他那句生硬却无比坚实的话……
点点滴滴,细微寻常,却又重若千钧,汇聚成一股汹涌而温暖的暗流,在她心间澎湃流淌,冲刷着所有的寒意和不安。
这种感觉,陌生而悸动,带着一丝令人心慌的甜意和不确定,让她下意识地想靠近,又害怕逾越界限。她知道,有些东西正在悄然改变,有些界限正在模糊。
但眼下,她还有更重要、更紧迫的事情要做。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将那些纷乱而滚烫的思绪强行压下。
光学编码器的方案,必须成功。这不仅关乎她个人的前途和理想,更关乎……不能辜负那份沉甸甸的、无声却磅礴的支持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