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全自动文抄可不可行?
第19章.全自动文抄可不可行? (第2/2页)就算是陈元现在折节下交,以后人家干出了成绩,大概率也会被挖角,离开单干,除非陈元能用足够的利益进行捆绑。
陈元需要的是跟工具人编剧一样的工具人导演,能按照既定的要求把公司的项目(陈元的奖励)拍(文抄)出来。
这样的人走了也不心疼。
如果元宇宙以后是以这种方式运营的话,根本不像是一家国内的以导演为核心的影视公司,
而是类似好莱坞,制片人把控项目全局,剩下的导演,编剧,摄影,道具,美术等等全都是工具人的制片人中心制。
制片人中心制,这陈元可不陌生。
因为在后世,当下全球电影工业的成熟范式的好莱坞制片人中心制在国内成功成为了主流,只不过演变的方式比较令人唏嘘罢了。
制片人中心制,顾名思义,制片人是名副其实的项目boss,统筹创作团队包括导演、摄影、美术等等。
把导演从日常的创作外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专心用于创作。
更有利于投资方的利益,更能保证影片的预算合理、拍摄周期。
还有利于从全局出发,制定统一的项目开发、制作、营销、发行、海外、品牌延续的整体战略。
当然,陈元也知道他在自己的公司里开挂自嗨这只是形式上像制片人中心制,实际内里差了十万八千里。
细细一想,陈元依靠外挂若是把公司绝大多数人都变成工具人......他直接吓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真要这么运作,整个公司的安危与未来全部系与他一身。
一旦他出了什么问题,看似繁花着锦的元宇宙立刻就会垮掉。
比上辈子小马奔腾在老总大狗哥没了后还要惨,能直接摔个粉身碎骨!
陈元想,能否借助外挂力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制片人,支撑起元宇宙公司呢?
难,很难,非常难。
想要在现在的内地搞制片人中心模式可谓是千难万难。
好莱坞的制片人中心制也不是凭空就冒出来的,它建立在好莱坞完善的影视工业链条上。
影视产业工业化可不是拍出两部《流浪地球》这样的重投资科幻片就算工业化了。
工业化是运转依赖于一套精密分工、资本管控和专业协同的工业链条。
全链条分工明确,标准化流程,现在以及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影视产业基本还处在各个团队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
陈元想要弄出正儿八经的制片人中心制,那不夸张的说得扛起光电局的责任,重塑国内整个影视生态才可以。
除非陈元能跟尤里一样能心灵操控,否则利益牵扯如此巨大复杂,神仙老子来了都难完成。
国内的电影模式师从老毛子的导演中心制,一直强调的是导演的艺术权威。
即便93年打破统购统销,但导演中心制已成行业惯性。
第五代导演如老谋子,陈楷哥哥等人凭借国际声誉和个人品牌垄断资源,又进一步巩固了导演话语权。
国内的影视投资者也更倾向押注名导,制片人是个什么职位估计有人都没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