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 得人取地
第五十二回 得人取地 (第1/2页)一、无功而返
周瑜见孔明袭了南郡,又闻孔明袭了荆襄,气伤箭疮,半晌方苏,众将再三劝解。
瑜欲杀诸葛亮,鲁肃劝瑜:方今与曹操相持,尚未分成败,孙权现攻合淝不下,不争自
家互相吞并,倘曹兵乘虚而来,吴势危矣。况刘备旧曾与曹操相厚,若逼得紧急,献了城
池,一同攻打东吴,如之奈何?(能容忍眼前的侮辱,放下架子,顾全大局,这叫厚)
瑜表示:瑜等用计策,损兵马,费钱粮,刘备去图现成,岂不可恨!
肃表示:肃亲见刘备,将理来说刘备,若说不通,那时动兵未迟(先礼后兵,以理服人)。
诸将皆赞成肃的主张。
鲁肃引从者径投南郡来,到城下叫门。
赵云告知:刘备与孔明在荆州城中。
肃径奔荆州,见旌旗整列,军容甚盛,肃暗羡孔明。
孔明接肃入衙,讲礼毕,分宾主而坐。
肃表示:今刘备用诡计,夺占荆襄,使江东空费钱粮军马,而刘备安受其利,恐于理未
顺。
孔明巧辩:荆襄九郡,非东吴之地,乃刘景升之基业。刘备固景升之弟也,景升虽亡,景升子尚在,以叔辅侄,而取荆州,有何不可?
肃言:若果系公子刘琦占据,尚有可解。孔明命左右从屏风后扶出刘琦。
琦对肃言:病躯不能施礼,子敬勿罪。
鲁肃吃了一惊,默然无语,良久,言:琦若不在,便如何?
孔明表示:琦在一日,守一日,若不在,别有商议。
肃表示:若琦不在,须将城池还东吴。
孔明只是轻言:子敬之言是也(口说无凭,立据为证)。遂设宴相待。
宴罢,肃辞出城,连夜归寨,具言前事。
瑜担心:刘琦正青春年少,如何便得琦死?这荆州何日得还?
肃表示:肃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现今面色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琦必
死,那时往取荆州,刘备须无得推故。
周瑜犹自忿气未消,孙权遣使至,使传孙权特令:周瑜收回大军,且拨兵赴合淝相助。
周瑜只得班师回柴桑养病,令程普部领战船士卒,来合淝听孙权调用。
二、贤士献计
刘备自得荆州、南郡、襄阳,心中大喜,商议久远之计。
伊籍上厅献策,刘备感籍旧日之恩,十分相敬(知恩图报,善莫大焉),坐而问之。
籍言:要知荆州久远之计,求贤士以问之。
籍推荐:荆襄马氏,兄弟五人并有才名:幼者名谡,字幼常,其最贤者,眉间有白毛,
名良,字季常。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以夷制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
刘备遂命请之,马良至,刘备优礼相待,请问保守荆襄之策。
良献计:荆襄四面受敌之地,恐不可久守,可令刘琦于襄阳养病,招谕旧人以守之,就表奏琦为荆州刺史,以安民心。然后南征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积收钱粮,以为根本,此久远之计也。
刘备大喜,遂问:四郡当先取何郡?良言:湘江之西,零陵最近,可先取之;次取武陵;然后湘江之东取桂阳;长沙为后。
刘备遂用马良为从事,伊籍副之,请孔明商议送刘琦回襄阳,替云长回荆州。
三、众人取一地
调兵取零陵,差张飞为先锋,赵云合后,孔明、刘备为中军,留云长守荆州,糜竺、刘封守江陵。
零陵太守刘度,闻刘备军马到来,乃与度子刘贤商议。
贤言:刘备虽有张飞、赵云之勇,零陵上将邢道荣,可以抵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刘度遂命刘贤与邢道荣引兵万余,离城三十里,依山靠水下寨。
道荣直冲杀过来,张飞挺矛跃马,直取道荣,战不数合,气力不加,拨马便走。
翼德随后赶来,喊声大震,两下伏兵齐出,道荣舍死冲过,前面赵子龙拦住去路,道荣料敌不过,又无处奔走,只得下马请降(怯战而降者,无信也)。
子龙缚来寨中见刘备、孔明,刘备喝教斩首,孔明急止之,问道荣:道荣若与孔明捉了刘贤,便准道荣投降。
道荣连称愿往,孔明问:道荣用何法捉刘贤?
道荣言:若肯放荣回去,荣自有巧说,今晚孔明调兵劫寨,荣为内应,活捉刘贤,献与孔明,刘贤既擒,刘度自降矣。
刘备不信荣言,孔明扬言:邢将军非谬言也。遂放道荣归。
道荣得放回寨,将前事实诉刘贤。
贤问:如之奈何?道荣献计:今夜将兵伏于寨外,寨中虚立旗幡,待孔明来劫寨,就而擒之。刘贤依计。
当夜二更,果然有一彪军到寨口,刘贤、道荣两下杀来,乘势追赶,赶了十余里,军皆
不见。
刘贤、道荣大惊,急回本寨,只见火光未灭,寨中突出一将,乃张翼德也。
刘贤叫道荣:不可入寨,却去劫孔明寨便了。复回军,赵云引一军刺斜里杀出,一枪刺道荣于马下(无信无义之辈,当杀)。
刘贤急拨马奔走,背后张飞赶来,活捉过马,绑缚见孔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