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回 先礼后兵 礼尚往来
第五十一回 先礼后兵 礼尚往来 (第1/2页)一、有言在先
孔明欲斩云长,刘备劝阻:昔备三人结义时,誓同生死,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
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写军令状时,可曾想过前盟?)。孔明方才饶了。
瑜正与众商议征进之策,忽报:刘备使孙乾来与瑜作贺。
瑜命请入,乾施礼毕,瑜问:刘备在何处?乾答:现移兵屯油江口。
瑜惊问:孔明亦在油江否?乾言:孔明与刘备同在油江。
瑜表示:瑜亲来相谢也。瑜收了礼物,发付孙乾先回。
肃问周瑜:为何失惊?瑜言:刘备屯兵油江,必有取南郡之意(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
肃问:当用何策退之?瑜表示:瑜自去和刘备说话,好便好;不好时,不等刘备取南郡,先结果了刘备!(一句托辞,两手准备)
瑜与鲁肃引三千轻骑,径投油江口来,孙乾回见刘备,言周瑜将亲来相谢。
孔明言明:止为南郡而来。遂于油江口摆开战船,岸上列着军马。
孔明使赵云领数骑来接周瑜等人,瑜见军势雄壮,心甚不安(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刘备举酒致谢鏖兵之事,酒至数巡,瑜问刘备:莫非有取南郡之意否?
刘备言:闻周瑜欲取南郡,故来相助,若周瑜不取,备必取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瑜当即表示:瑜若取不得,那时任从刘备取(做人做事千万不可以自负!骄傲自大,必
败)。
刘备言:子敬、孔明在此为证,周瑜休悔。
鲁肃踌躇未对,瑜表示:大丈夫一言既出,何悔之有!
孔明立即表示:先让东吴去取,若不下,刘备取之。
刘备担心周瑜先取了南郡,孔明大笑刘备:当初亮劝刘备取荆州,刘备不听,今日却想耶?
刘备言:前为景升之地,故不忍取,今为曹操之地,理合取之(强盗逻辑!)。
孔明表示:不须刘备忧虑,尽着周瑜去厮杀,早晚教刘备在南郡城中高坐。
刘备听了孔明的计策大喜,只在江口屯扎,按兵不动。
二、兵来将往
周瑜之所以许诺刘备可取南郡,因瑜自认:弹指可得南郡,落得虚做人情(毫无根据的做美梦便是异想天开)。
蒋钦主动请缨先取南郡,瑜命钦为先锋,徐盛、丁奉为副将,先渡江,瑜随后引兵接应。
曹仁在南郡,分付曹洪守彝陵,以为犄角之势。
仁欲以坚守勿战为上,骁将牛金奋然进谏:兵临城下而不出战,是怯也。况曹兵新败,正当重振锐气,金愿借精兵决一死战。
仁从之,令牛金引军出战。
奉诈败,牛金引军追赶入阵,奉指挥众军裹围牛金于阵中。
曹仁在城上望见牛金困在垓心,遂披甲上马,引麾下壮士数百骑出城,杀入吴阵。
徐盛迎战,不能抵挡,曹仁杀到垓心,救出重围。
正遇蒋钦拦路,仁弟曹纯,亦引兵接应,混杀一阵,吴军败走,曹仁得胜而回。
蒋钦兵败,回见周瑜,瑜怒欲斩之,众将告免。
瑜即点兵,要亲与曹仁决战。
甘宁进谏:今曹仁令曹洪据守彝陵,为掎角之势,宁愿以精兵,径取彝陵,周瑜然后可取南郡。
瑜服宁论,先教甘宁领兵攻打彝陵,早有细作报知曹仁,仁与陈矫商议。
矫进谏:彝陵有失,南郡亦不可守矣,宜速救之。仁遂令曹纯与牛金暗地引兵救曹洪。
曹纯先使人报知曹洪,令洪出城诱敌,宁夺了彝陵,至黄昏时,曹纯、牛金兵到,两下相合,围了彝陵。
得知甘宁困于彝陵城中,瑜大惊。
吕蒙建议:留凌公绩当之,蒙为前驱,周瑜断后,不须十日,必奏凯歌。
瑜问:凌公绩肯暂代瑜任否?凌统言:若十日为期,可当之;十日之外,不胜瑜任矣。
瑜大喜,遂留兵万余,付与凌统,即日起大兵投彝陵来。
蒙向瑜献计:彝陵南僻小路,取南郡极便,可差五百军去砍倒树木,以断曹路。曹军若败,必走此路,马不能行,必弃马而走,蒙可得曹马也。
瑜从之(听一句良言,识一位益友,人生就是不同),差军去讫。
大兵将至彝陵,周泰即时绰刀纵马,直杀入曹军之中,径到城下,甘宁望见周泰至,自出城迎之。
曹洪、曹纯、牛金闻周瑜兵将至,先使人往南郡报知曹仁,一面分兵拒敌。
及吴兵至,曹兵迎之,比及交锋,曹兵大乱,吴兵四下掩杀,曹洪、曹纯、牛金果然投小路而走,却被乱柴塞道,马不能行,尽皆弃马而走,吴兵得马五百余匹。
周瑜驱兵星夜赶到南郡,正遇曹仁军来救彝陵,两军接着,混战一场,天色已晚,各自收兵。
三、依计而行
曹仁回城中,与众商议。
曹仁遂拆曹书观之,便传令教五更造饭,平明,大小军马,尽皆弃城,城上遍插旌旗,虚张声势,军分三门而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