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得心者远胜得人者 第三十七回 高人
第三十六回 得心者远胜得人者 第三十七回 高人 (第2/2页)徐庶既别刘备,恐孔明不肯出山辅之,遂乘马直至卧龙冈下,入草庐见孔明(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
孔明知徐庶来意,言:徐庶以孔明为享祭之牺牲乎!(换位思考,换位做事,换位做人,将心比心)说罢,拂袖而入。
庶羞惭而退,上马趱程,赴许昌见母。
预知后事若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七回高人
一、为义身死
徐庶趱程赴许昌,入相府拜见曹操,急往见徐母,泣拜于堂下。
徐母勃然大怒,拍案大骂:徐庶弃明投暗,自取恶名,徐母没有面目与徐庶相见!(如此深明大义之人,怎可轻易放弃生命!事已至此,生死无益,不若苟活,以求补过!)
骂得徐庶拜伏于地,不敢仰视,母自缢于梁间。
曹操使人赍礼吊问,又亲往祭奠,徐庶葬母柩于许昌之南原,居丧守墓。
凡曹操所赐,庶俱不受。
操欲商议南征,荀彧谏:姑待春暖,方可长驱大进。
操从之,乃引漳河之水作一池,名玄武池,于内教练水军,准备南征。
二、一顾茅庐
刘备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司马徽来见。
刘备大喜,请入后堂高坐,司马徽得知徐庶回许昌,料定徐母必死。
刘备又向徽打听诸葛亮其人,徽将亮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
徽下阶相辞欲行,刘备留之不住。
徽出门仰天大笑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传言:司马徽早就看出刘备不能统一天下,所以说“不得其时”)
次日,刘备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
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作歌: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旁人助其宣传,其必有过人之处)
刘备闻歌,勒马唤农夫,方知乃卧龙先生所作也(卧龙真乃自我营销之高手也)。
刘备策马前往卧龙冈,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
刘备先自报家门: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童子记不得许多名字。
刘备方才让小童只说刘备来访,童子告知:卧龙今早少出。
卧龙踪迹不定,归期亦不定,刘备惆怅不已,张飞建议:既不见,自归去罢了。
刘备则欲待片时,云长建议: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
刘备从羽言,嘱付童子:如卧龙回,可言刘备拜访。
刘备上马,行数里,遇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二人对坐于林间石上(鸟伴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关、张侍立于侧。
州平建议不可强求,刘备坚持备身为汉胄,合当匡扶汉室。
州平自谦为山野之夫,不足与论天下事。
刘备向平问孔明去处,州平不知。
刘备请州平同至新野县,州平表示:无意功名久,言讫,长揖而去。
刘备与关、张上马而行。
三、二顾茅庐
刘备使人探听孔明,回报:卧龙先生已回矣。
刘备便教备马,张飞表示:可使人唤来便了。
刘备以“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教训张飞,遂上马再
往访孔明,关、张亦乘马相随。
时值隆冬,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张飞又建议:回新野以避风雪。
刘备正欲使孔明知被殷勤之意,呵斥:如飞怕冷,可先回去。
飞表示:不怕冷,但恐备空劳神思。刘备教飞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将近茅庐,忽闻路傍酒店中有人作歌,刘备立马听之,二人歌罢,抚掌大笑。
刘备想:卧龙在此间乎!(执念太深,终是自苦)
刘备下马入店,见二人皆卧龙之友也: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
刘备喜请二公同往卧龙庄上一谈,广元等婉拒,刘备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
到庄前下马,刘备待卧龙之弟诸葛均歌罢,上草堂施礼问均身份,均自我介绍:乃卧龙之弟诸葛均也,长兄诸葛瑾,现在江东孙仲谋处为幕宾,孔明乃二家兄。
均不知孔明具体去向,只能请刘备少坐献茶。
张飞言:孔明既不在,请刘备上马。(人穷别说话,位卑莫劝人)
刘备认为既到此间,不可无一语而回,刘备再问诸葛均:卧龙先生熟谙韬略,日看兵书,可得闻乎?均表示:不知。
张飞再次催促早归,刘备叱止之。
均表示:容日却来回礼。
刘备表示:数日之后,备当再至。备借纸笔作一书,留达卧龙,以表备殷勤之意。
刘备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拜辞出门,均送出,刘备再三殷勤致意而别。
方上马欲行,又遇孔明岳父黄承彦。(力微休负重,遭难莫寻亲)
刘备向承彦问曾见孔明否?承彦表示:其也来看孔明。
刘备闻言,辞别承彦,上马而归。
刘备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
刘备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
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刘备。
预知其言若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