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孙策身死 孙权初成
第二十九回 孙策身死 孙权初成 (第2/2页)守尸军士报知孙策,策怒,欲杀守尸军士。
忽见“于吉”从堂前徐步而来,策大怒,正欲拔剑斫之,忽然昏倒于地。
夫人认为是孙策斩杀于吉惹的祸,劝孙策做好事弥补,孙策不听。
夫人料劝不信,乃自令左右暗修善事禳解(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孙策后又被“于吉”所惊,吴太夫人闻之,转生忧闷,策乃扶病强行,以宽母心。
母建议孙策亲往郡之玉清观内拜祷,策不敢违母命,只得勉强乘轿至玉清观。
道士接入,请策焚香,策焚香而不谢。
孙策于观内又见“于吉”,传令逐出本观道士,放火烧毁殿宇。
策怒归府,又见“于吉”立于府门前,策乃不入府,随点起三军,出城外下寨。
是夜孙策宿于寨内,又见“于吉”披发而来,策于帐中叱喝不绝(纸老虎——一戳就穿,何故自己吓自己!?)。
策归见策母,夫人见策形容憔悴,策即引镜自照,忽见“于吉”立于镜中。
策拍镜大叫一声,金疮迸裂,昏绝于地。
三、安排后事
须臾苏醒,策自知命不久矣。
随召张昭等诸人,及弟孙权,至卧榻前,嘱付:天下方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大可有为,子布等幸善相孙权。
取印绶与孙权嘱咐: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孙权不如孙策;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孙策不如孙权。孙权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
权大哭,拜受印绶。
策告母:今将印绶付孙权,望母朝夕训之,父兄旧人,慎勿轻怠。
母恐孙权年幼,不能任大事,策坚信孙权才胜孙策十倍,足当大任,并嘱咐: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
又唤诸弟嘱:策死之后,诸弟并辅仲谋,宗族中敢有生异心者,众共诛之,骨肉为逆,不得入祖坟安葬。诸弟泣受命。
又唤妻乔夫人谓:乔夫人须孝养尊姑,早晚乔夫人妹入见,可嘱其转致周郎,尽心辅佐孙权,不负孙策平日相知之雅(汉武帝与秦始皇的重要区别——后事安排是否妥当;妥当,江山长存;不妥,江山易主)。
言讫,瞑目而逝,年止二十六岁。
四、孙权奠基
孙策既死,孙权哭倒于床前。
张昭建议:不是孙权哭的时候,宜一面治丧事,一面理军国大事。
权乃收泪。
张昭令孙静理会丧事,请孙权出堂,受众文武谒贺。
昔汉使刘琬入吴,见孙家诸昆仲,曾对人说:只有孙权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贵之表,又亨高寿,众皆不及也(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
孙权承孙策遗命,掌江东之事,周瑜自巴丘提兵回吴。
周瑜哭拜于孙策灵柩之前,吴太夫人出,以遗嘱之语告瑜,瑜拜伏于地表示愿效犬马之劳。
周瑜拜见孙权毕,孙权问周瑜:何策以守父兄之业?
瑜建议: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
瑜推荐鲁肃辅助孙权,权大喜,即命周瑜往聘(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瑜奉命亲往,见肃叙礼毕,具道孙权相慕之意。
在周瑜劝说下,肃遂同周瑜来见孙权,权甚敬之,与之谈论,终日不倦。
权问肃有何治国之策,肃建议: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权闻言大喜,披衣起谢,厚赠鲁肃,并将衣服帏帐等物赐肃之母(爱屋及乌,柔远能近)。
肃又荐诸葛瑾见孙权,权拜之为上宾。
瑾劝权勿通袁绍,且顺曹操,然后乘便图之,权依言,乃遣陈震回,以书绝袁绍。
曹操闻孙策已死,欲起兵下江南。
侍御史张纮谏:乘人之丧而伐之,既非义举;若其不克,弃好成仇:不如因而善遇之(利人之色,不仁;乘人之危,不义)。
操然纮说,乃即奏封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太守,即令张纮为会稽都尉,赍印往江东。
孙权大喜,又得张纮回吴,即命与张昭同理政事。
张纮又荐顾雍于孙权,权以为丞,行太守事。
自是孙权威震江东,深得民心(民心所向,胜之所往,大道可成)。
陈震回见袁绍详说:孙策已亡,孙权继立,曹操封孙权为将军,结为外应矣。
袁绍大怒,遂起冀、青、幽、并等处人马七十余万,复来攻取许昌。
预知胜负若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