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影像中的审判 > 139章《科技向善终章》

139章《科技向善终章》

139章《科技向善终章》 (第2/2页)

从心开始”
  
  字迹虽淡
  
  却像一盏灯
  
  照亮后面的名字
  
  赵野退休后
  
  花了三年时间写了一本回忆录《刑警手记:科技恐怖与人性光明》
  
  书里详细记录了从张明案到404机房爆炸的全过程
  
  特别提到当年“把异常当超自然”的误判
  
  是陈默的坚持让他重新调查
  
  最终揭开黑盒项目的真相
  
  这本回忆录后来成了警方的培训资料
  
  赵野偶尔还会去警校授课
  
  每次都会对年轻刑警说:“科技犯罪比普通犯罪更隐蔽
  
  你们要警惕所有‘异常’——比如奇怪的能量波动、无法解释的斑纹
  
  这些可能不是超自然
  
  是科技在‘求救’
  
  要用科技工具查案
  
  但不能被科技迷惑
  
  守住正义的底线
  
  比什么都重要
  
  ”
  
  高明后来专门从事“科技伦理鉴定”工作
  
  成了全球知名的法医
  
  有一次
  
  他在一具尸体的神经组织里发现类似“数据灼痕”的斑纹
  
  凭借当年对抗黑盒项目的经验
  
  他判断这是“微型恐惧核心”造成的伤害
  
  立刻联系警方
  
  最终阻止了一个利用“恐惧核心”控制市民的犯罪团伙
  
  他出版了《科技犯罪法医鉴定指南》
  
  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还获得了“全球法医科技伦理贡献奖”
  
  领奖时
  
  他拿着奖杯说:“这个荣誉不属于我
  
  属于当年黑盒项目的牺牲者——是他们的经历
  
  让我明白法医不仅要查‘怎么死’
  
  还要查‘为什么死’
  
  要从尸体上找到科技犯罪的痕迹
  
  守护更多人的生命
  
  ”
  
  李哲的“全球能量监测网络”后来扩展到了海洋和太空
  
  不仅能监测“恐惧能量”
  
  还能捕捉异常的科技能量波动
  
  有一次
  
  网络捕捉到南美洲一家公司研发“意识控制芯片”的异常能量
  
  联盟立刻联合当地警方查封了公司
  
  避免了一场灾难
  
  李哲不断升级网络
  
  增加了“AI伦理风险”专项监测模块
  
  还把监测数据分享给全球的科技公司
  
  他在一次采访中说:“科技伦理防范不能只被动应对
  
  要主动预测——但不管网络多先进
  
  最终还是要靠人类的伦理意识
  
  就像当年陈默先生说的
  
  科技是刀
  
  握刀的人很重要
  
  ”
  
  林晓的研究小组和全球200多所大学合作
  
  开设了“科技伦理跨学科专业”
  
  核心课程包括“黑盒项目案例分析”
  
  学生们上课用的教材里
  
  夹着苏岚笔记本的复印件
  
  每次讲到“恐惧实验的危害”
  
  林晓都会让学生们传阅复印件:“你们看
  
  这不是故事
  
  是真实发生过的悲剧
  
  你们以后研发科技、推广科技时
  
  要记得这本笔记本里的话
  
  别让悲剧重演
  
  ”
  
  有一次
  
  学生们的作业是“如何避免实验失控”
  
  有个学生提出“伦理审查前置”——任何科技实验
  
  先过伦理审查
  
  再开始研发
  
  这个方案后来被全球多个科技公司采用
  
  林晓看着学生们的作业
  
  欣慰地笑了:“年轻一代懂了
  
  科技伦理不是‘束缚’
  
  是‘保护’——保护科技
  
  也保护人类
  
  ”
  
  周明的“恐惧互助会”后来转型为“预防恐惧产生”的公益组织
  
  除了组织幸存者分享经验
  
  还和林墨的公司合作
  
  免费提供“情绪共鸣仪”——能帮助因科技产生焦虑的人缓解情绪
  
  有位曾因“AI取代工作”陷入焦虑的市民
  
  在互助会里听了幸存者的故事
  
  用“情绪共鸣仪”调整心态
  
  最后找到了新的工作
  
  他说:“互助会让我明白
  
  恐惧不可怕
  
  可怕的是被恐惧困住
  
  就像陈默先生说的
  
  勇气比科技更有力量
  
  ”
  
  陈默的学生们还发起了“科技伦理进校园”活动
  
  带着情景剧走进中小学
  
  有一次在小学表演《小明与失控超视镜》——小明因为用超视镜看奇怪的影像
  
  差点被数据幽灵缠上
  
  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使用超视镜
  
  表演结束后
  
  有个小朋友举手问:“姐姐
  
  我们怎么知道科技是不是安全的呀
  
  ”学生笑着回答:“记住三个词:不沉迷、不盲从、守隐私——比如超视镜不能看太久
  
  不能看陌生人发的影像
  
  不能用超视镜看别人的隐私
  
  这样就安全啦
  
  ”
  
  小朋友们听完
  
  都在“科技使用承诺卡”上写下自己的承诺
  
  有的写“不沉迷超视镜”
  
  有的写“不用平板看奇怪的视频”
  
  一张张卡片贴在教室的墙上
  
  像一朵朵小小的向日葵
  
  迎着阳光生长
  
  全球科技伦理博物馆还每年举办“科技伦理创新大赛”
  
  鼓励年轻人研发“伦理科技产品”
  
  有一年
  
  一组学生研发的“智能伦理监测手环”获得金奖——这款手环能监测使用者的科技使用情况
  
  比如用超视镜超时会提醒
  
  接触到有风险的科技产品会报警
  
  学生们说
  
  灵感来自当年“超视镜导致现实脱节症”的案例
  
  “我们想做一款‘保护型’科技产品
  
  让科技既能帮助人
  
  又不会伤害人
  
  ”
  
  林墨作为评委
  
  在颁奖时说:“你们用科技解决科技带来的问题
  
  这就是科技伦理的初衷——不是拒绝科技
  
  是让科技变得更好
  
  陈默先生要是看到
  
  一定会很开心
  
  ”
  
  康安医院404机房的废墟上
  
  建起了一座“科技伦理警示碑”
  
  碑体是用当年机房的旧金属改造的
  
  正面刻着“黑盒项目时间线”:1995年项目启动-2005年机房爆炸-2025年彻底终结黑盒残留-2035年全球科技伦理体系成型
  
  背面刻着牺牲者名单
  
  吴芳、马涛、张明等108个名字旁都配着黑白照片
  
  名字用红色突出
  
  旁注“他们用生命唤醒伦理”
  
  碑顶刻着“科技伦理三大原则”:“1.人类福祉优先2.风险前置评估3.失控立即终止”
  
  警示碑周围种了108株向日葵
  
  对应108位牺牲者
  
  每株向日葵旁都挂着市民写的“伦理承诺卡”
  
  有的写“研发AI时会先评估风险”
  
  有的写“不会用科技伤害别人”
  
  每年都有科技公司来这里举行“伦理宣誓仪式”
  
  新员工们手按苏岚笔记本的复印件
  
  齐声朗读三大原则
  
  宣誓结束后
  
  每个人都会把自己的“承诺卡”贴在旁边的墙上
  
  有一次
  
  一家研发“医疗AI”的公司来宣誓
  
  CEO贴完承诺卡后说:“我们研发的AI是用来治病的
  
  要是脱离伦理
  
  就可能变成‘害命’的工具
  
  这座警示碑提醒我们
  
  不管走多远
  
  都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
  
  ”
  
  苏岚笔记本的“续篇”——一本记录“科技向善”案例的册子
  
  也在博物馆展出
  
  里面记录了“情绪中和剂推广”“AI心理医生帮助焦虑症患者”“智能伦理手环进校园”等案例
  
  最后一页贴着陈默晚年的照片
  
  照片旁是他写的“科技向善
  
  永无止境”
  
  有位头发花白的参观者
  
  站在展柜前看了很久
  
  最后对着照片鞠躬:“陈老
  
  谢谢您
  
  我当年是黑盒项目的受害者
  
  现在我的孙子能在阳光下用超视镜学习
  
  不用再怕‘数据幽灵’了
  
  ”
  
  很多年后
  
  纪念公园的向日葵依然每年盛开
  
  孩子们在公园里奔跑
  
  手里拿着《陈默科技伦理文选》的儿童版
  
  年轻人坐在长椅上
  
  讨论着最新的科技伦理话题
  
  老人们坐在纪念碑旁
  
  给孩子讲陈默和苏岚的故事
  
  阳光洒在向日葵上
  
  也洒在人们的笑脸上——这就是陈默用一生守护的和平世界
  
  也是苏岚在信里希望的世界
  
  博物馆的屏幕上
  
  陈默晚年的影像循环播放
  
  最后定格在“科技向善
  
  永无止境”的手写字上
  
  屏幕下方
  
  不断有新的“科技向善”案例被添加进来:某公司研发“环保AI”减少污染
  
  某A大学开设“科技伦理儿童课”
  
  某团队用“能量监测”阻止犯罪……这些案例像一颗颗种子
  
  在全球生根发芽
  
  长成守护和平的大树
  
  恐惧终将被勇气战胜
  
  科技终将服务于人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