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章《科技向善终章》
139章《科技向善终章》 (第1/2页)陈默摩挲着苏岚的笔记本
指尖仍残留着当年404机房决战时幽影镜的凉意
笔记本封面的磨损痕迹里
还嵌着一点黑色粉末——是当年录像带盒身的粉末
他珍藏了几十年
像守护着那段对抗恐惧的记忆
已是八旬高龄的陈默
仍坚持每周去全球科技伦理联盟参会
每月到大学讲授“科技伦理与人类福祉”课程
一次授课时
他刚讲到“黑盒项目的伦理警示”
突然按住胸口
脸色发白
讲台下的学生赶紧扶住他
送往医院检查——是突发心脏问题
需要住院观察
林晓、赵野、高明、李哲等人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探望
病房里摆满了他们带来的向日葵——陈默说过
向日葵向着阳光
像科技该有的方向
“你们别担心我
”陈默靠在病床上
手里攥着苏岚的笔记本
“科技伦理的事业不能停
尤其是‘AI自主意识’‘意识控制芯片’这些新挑战
你们要守住‘人类优先’的底线
”
一直陪伴在旁的“幽影”——此时已从当年的黑色虚影变成淡蓝色的柔和光影
轻轻绕着陈默的手腕转了一圈
像是在安慰他
护士进来换药时
好奇地问:“陈老
您身边这团蓝光是什么呀
”陈默笑着说:“是老朋友
陪我走过很多年的老朋友
”
陈默住院期间
全球各地的联盟分部、大学、幸存者都发来祝福:非洲分部寄来手绘的向日葵画作
上面写着“谢谢您守护我们的无恐惧时代”
当年康安医院的幸存者王阿姨
托人送来亲手织的围巾
说“要是没有您
我早被数据幽灵缠上了”
甚至连之前被联盟阻止的“意识控制芯片”研发公司员工
也发来邮件
称“您让我们明白
科技的意义不是控制
而是守护”
康复出院那天
伙伴们在医院门口拉着“欢迎陈老回家
科技向善之路与您同行”的横幅
林墨还特意准备了陈默最爱的桂花糕
他们带陈默去纪念公园
那里新落成了一座“科技向善守护者”纪念碑——黑色花岗岩碑体上
刻着所有为科技伦理事业努力过的人
第一个名字就是“陈默”
名字旁刻着小小的向日葵图案
揭幕时
陈默摸着碑上自己的名字
眼眶湿润:“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
是吴芳、马涛、苏岚……所有牺牲者的荣誉
”林晓递过话筒
他对着在场的市民说:“科技像一把刀
能砍柴取暖
也能伤人
关键看握刀的人有没有伦理之心
我老了
但你们还年轻
希望你们守住这颗心
”
康复后
陈默用半年时间整理资料
出版了《陈默科技伦理文选》
书里收录了他从对抗数据幽灵到推动全球伦理体系的所有文章
最后一页附了苏岚笔记本里的一句话:“恐惧终将被勇气战胜
科技终将服务于人类
”
年轻学者上门请教如何平衡科技创新与伦理约束时
陈默总会拿出苏岚的笔记本
翻到夹着童年照片的那一页:“以‘人类福祉’为核心
就像父母守护孩子一样守护科技的方向
比如研发AI
先想‘它会不会伤害人’
推广新科技
先评估‘它会不会让一部分人陷入恐惧’
伦理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跟着科技发展完善
但核心不能变——科技服务人
不是人服务科技
”
某天傍晚
陈默坐在阳台看夕阳
“幽影”突然发出淡淡的蓝光
光影慢慢变得稀薄
他伸出手
蓝光在他掌心凝聚成半块幽影镜碎片
然后彻底消散——陪伴他几十年的“幽影”
终于完成了使命
他把碎片放进苏岚的笔记本
指尖划过书页时
突然摸到夹层里有硬物
拆开夹层
是一封苏岚写给未来的信
信纸已经泛黄
边缘有淡淡的泪痕
是用钢笔写的
字迹娟秀:“我的孩子
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到这封信
也不知道你会不会遇到我当年遇到的恐惧
我只希望你能生活在一个没有‘数据幽灵’、没有‘恐惧实验’的世界
希望科技能守护你的和平
而不是制造你的恐惧
如果有一天你要为这个世界努力
请记住
勇气和善良
比任何科技都有力量
”
信里还夹着一张陈默5岁时的照片
照片背面写着“妈妈永远保护你”
陈默拿起钢笔
在信的背面回复
字迹有些颤抖
却很坚定:“妈妈
我看到你的信了
你希望的世界已经实现了——没有数据幽灵
孩子们能在阳光下奔跑
科技在守护和平
我会继续守护这个世界
直到我闭上眼睛
就像你当年守护我一样
”
多年后
陈默安详地在睡梦中离世
享年85岁
他手心攥着那半块幽影镜碎片
旁边放着苏岚的笔记本
葬礼当天
天空飘着细雨
纪念公园的向日葵沾着水珠
像在落泪
联盟成员、陈默的学生、当年的幸存者、普通市民
来了上千人
林晓捧着苏岚的笔记本
声音哽咽地朗读那封跨时空的信
赵野摘下警帽
指尖摩挲着笔记本封面
眼眶泛红——当年若不是陈默坚持“异常不是超自然”
他可能永远查不出黑盒项目的真相
市民自发带来白色菊花
在墓碑旁摆成“向善”二字
孩子们举着“陈默爷爷
谢谢你”的手绘牌
跟着大人一起鞠躬
林墨走到墓碑前
把一枚刻着“科技向善
和平永存”的银质徽章放在碑上——这是联盟为“终身守护者”定制的徽章
陈默是第一个获得者
墓碑旁立着一块刻有“幽影”图案的石碑
正面是淡蓝色的光影浮雕
背面刻着苏岚笔记本里的话:“恐惧终将被勇气战胜
科技终将服务于人类
”葬礼结束后
赵野在陈默的抽屉里找到一本未写完的《科技伦理续篇》
最后一页只有一句话:“苏岚
我们做到了
”
后人谈论“无恐惧科技时代”时
总会提起陈默的故事——那个拿着录像带对抗数据幽灵、用一生推动科技伦理的老人
苏岚的笔记本被收藏在全球科技伦理博物馆
放在防弹玻璃展柜里
展柜上方的屏幕循环播放着陈默的影像:有他年轻时在404机房的身影
有他老年授课的模样
最后定格在他写“科技向善
永无止境”的手写字上
博物馆里
每天都有参观者驻足在笔记本前
戴超视镜的少年第一次来参观时
超视镜突然发出“滴滴”的警示声
镜片上弹出当年“数据幽灵符文”的识别画面
附言“警告:科技若脱离伦理
可能产生未知风险”
少年愣了几秒
摘下超视镜放进背包
小声说:“原来科技也会有危险
我以后再也不随便用超视镜看奇怪的东西了
”
林墨每年都会带公司员工来参观
每次都会站在展柜前讲解:“这本笔记本不是普通的旧物
是我们科技从业者的‘圣经’
它告诉我们
不管研发多先进的科技
都要记得‘为什么研发’——不是为了利润
不是为了名气
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好
”
每年10月15日——黑盒项目灾难纪念日
康安医院旧址的纪念公园都会举办“科技伦理论坛”
学者、科技从业者、普通市民坐在一起
讨论当下的科技伦理挑战
有一年论坛上
一位年轻学者提出“AI自主意识是否该拥有伦理权”的争议
林晓站起来
引用了林建国当年的观点:“科技的伦理权永远属于人类
不管AI多智能
都不能凌驾于人类伦理之上——就像当年的‘数据幽灵’
再强大
也敌不过人类守护和平的决心
”她的话引发全场掌声
论坛结束后
所有参与者都会在“伦理承诺墙”上签名
墙上已有十几万签名
最上面是陈默晚年签的“科技向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