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 第137章 三十六计贴上墙,小孩都能看懂

第137章 三十六计贴上墙,小孩都能看懂

第137章 三十六计贴上墙,小孩都能看懂 (第1/2页)

清晨的露水还挂在青瓦上,阿强踩着竹梯“吱呀”一声直起腰。
  
  竹节的凉意顺着掌心爬上来,他左手扶着新钉的木板,右手捏着铁锤,指节因为用力泛白——这是他第三次调整漫画的位置,要确保最矮的小丫头踮脚也能看清画里的小人。
  
  晨风拂过,带着稻叶的清香,吹得木板微微晃动,像在点头应和。
  
  “阿强哥!钉子歪啦!”扎羊角辫的小丫头抱着蜡笔盒蹦跳,发梢沾着草屑,像只急着报信的小麻雀。
  
  她的声音清脆,混着远处鸡鸣和溪水轻拍石岸的声响,在薄雾中荡开一圈圈涟漪。
  
  阿强低头看,果然那枚铁钉斜着扎进木板,在“瞒报灾情=掩耳盗铃”八个大字旁戳出个小坑。
  
  木屑簌簌落下,落在他沾着泥的布鞋尖上。
  
  他挠了挠后颈笑:“咱们柳河村的规矩,可不能歪半分。”重新拔起钉子时,阳光刚好漫过东头的老槐树,在漫画上投下一片金斑——
  
  画里戴草帽的老汉正捂着耳朵往瓦罐里塞铃铛,旁边用歪扭的童体字写着:“骗别人前,先骗不了自个耳朵”。
  
  光斑晃动,仿佛那铃铛真在无声作响。
  
  肖锋蹲在竹棚下的石墩上,手里转着铅笔,指尖传来木质的粗粝感。
  
  此刻看着孩子们围在梯子下叽叽喳喳,笑声如碎瓷片洒在石板上,他喉结动了动——小丫头说“像课本里的故事”时,他藏在裤袋里的手指轻轻蜷起,像攥住了一粒滚烫的种子。
  
  这不是巧合,是他翻遍了村小三年级的语文课本,挑出《掩耳盗铃》《围魏救赵》这些连背篓里的娃都能复述的故事。
  
  每一个画面都经过反复推敲:人物要穿对襟褂子,场景得是晒谷场,连老汉的皱纹都要画成柳河村常见的“犁沟纹”。
  
  “叮——”最后一枚钉子敲实的脆响惊飞了檐下的麻雀。
  
  羽翼扑棱声掠过屋脊,惊落几片露水,砸在肖锋肩头,凉得他一颤。
  
  阿强从梯子上跳下来,沾着木屑的手掌在裤腿上蹭了蹭,转身就撞进肖锋的目光里。
  
  “成了?”肖锋问。
  
  阿强摸了摸后颈,发梢的草屑簌簌往下掉:“李奶奶刚才路过,说那捂耳朵的老汉像极了去年偷藏灾粮的王会计。”
  
  他忽然压低声音,眼里亮得像刚淬过火的刀:“肖书记,您说的对,把大道理揉碎了喂给村里人,比拿着文件念十遍都管用。”
  
  肖锋没接话,他望着墙上的漫画,心里却在过电影——上周镇里突击查账,王会计把半车赈灾米记成两袋,要不是张姐带着几个婶子翻了三天麻袋,这事差点就蒙混过去。
  
  此刻,阳光照在“掩耳盗铃”四个字上,墨迹仿佛在微微发烫。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笔记本,上面记着昨晚和阿强熬夜改的三十版草图,纸页已被汗水浸得微皱,每一笔都算过:人物要穿对襟褂子,场景得是晒谷场,连老汉的皱纹都要画成柳河村常见的“犁沟纹”。
  
  十点的日头爬上了竹棚顶,老李的胶鞋声“吱呀吱呀”碾过石子路,像旧唱片在缓慢旋转。
  
  肖锋抬头时,正看见村支书扒着竹棚的竹帘,灰白的鬓角沾着晨露,手里攥着个磨得发亮的黑皮账本——那是柳河村近十年的“命根子”,从前老李上茅房都要锁在木箱里。
  
  皮革的陈旧气味随风飘来,混着泥土与汗味。
  
  “肖书记。”老李把账本往石桌上一放,手背上的青筋跳了跳,“您说的那个‘项目评议会’……能不能先从修路开始试?”
  
  他喉咙动了动,目光扫过墙上的漫画,“我琢磨着,要是真能防住上面查账……”尾音消散在风里,像片飘不起的落叶。
  
  肖锋没急着接话。
  
  此刻看老李发皱的领口,他想起昨晚在村头遇见的王婶——王婶拽着他的袖子抹眼泪:“老李他侄子去年修桥贪了五千块,上边要是查下来,老李家的祠堂牌位都得被人砸。”袖口的布料还残留着她指尖的湿意。
  
  “可以。”肖锋翻开账本,指尖停在“2021年修桥项目”那页,“但得你带头公示去年修桥的钱去哪了。”他抬头时,正撞进老李骤缩的瞳孔里。
  
  老李的喉结上下滚动,手指无意识抠着石桌的裂缝,木刺扎进指腹,他却浑然不觉:“那笔账……”
  
  “我知道你怕翻旧账。”肖锋打断他,声音像浸了水的麻绳,软却勒得紧,“可你更怕修完路的钱又不翼而飞,对吧?”
  
  老李猛地抬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