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第324章 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第1/2页)笔锋沾着浓墨,在半空略作停顿。
刘彻忽忆起天幕上朱厚熜迁往西苑的异象。
“霍光!”
他不抬头,笔尖一落,竹简上顿时显出沉稳的墨痕。
“自明日起,朕每日于宣室殿召见群臣,议论军政要务。”
“凡方士巫祝,不得擅入宫门一步。”
烛火摇曳,光影映出他棱角分明的面庞。那双曾因求仙而迷离的眼,如今清透坚定。
案几上的史记正翻在五帝本纪篇,他以朱笔重重划过“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一行。
夜色深沉,更夫梆声三响,建章宫归于寂静。
远处仅剩巡逻卫士的铠甲摩擦声,被冷风切割得断断续续。
刘彻搁下笔,目光投向窗外。无垠夜空星河璀璨,恍若大汉疆域上的万座城郭。
“帝王之责,在安黎民,定四夷……”
他低声喃喃,话音随风飘散在宫墙深处。
“若连自家宫阙都守不住,何谈开疆拓土?”
夜愈深,檀香在鼎中缭绕。
那烟不再如往昔般迷离,反倒似一柄柄无形之剑,守护着皇宫与江山。
刘彻心知,朱厚熜的覆辙,将化作大汉帝基上一块警世的石砖,让这座帝国更加稳固。
……
蜀汉时期!
永安宫的寝殿内,锦被下的人影单薄,几乎与风同轻。
刘备的咳声断断续续,枯瘦的手死死攥着榻边的玉如意,指节发白。
殿角铜炉燃着安神艾草,青烟缭绕,却驱不散药香与病气交织的沉闷。
“咳……咳……”
他侧过身,剧烈咳嗽令胸口起伏不止,苍白的面颊泛起一抹不自然的潮红。
侍女匆匆上前,端来青瓷碗,却被他轻轻抬手拒绝。
目光投向窗外那棵早已落叶的枇杷树——
那是章武元年亲手所植,如今枝桠枯槁,正如他心境。
屏风后传来脚步声,诸葛亮拂尘而出,素巾染上微尘,显然是星夜自成都赶来。
案上奏章尚未拆封。
他拱手低声道:
“陛下,臣方才所述,乃明朝朱厚熜之事。”
刘备缓缓转眸,浑浊的眼里微光闪烁。
“再说一遍!”
那沙哑的声音如风磨石,“那宫女,为何行此极举?”
诸葛亮长叹:
“据载,朱厚熜沉迷方术,命宫人凌晨采露炼丹,劳死者众。”
“杨金英等十六人忍无可忍,遂起逆心……”
“采露?”
刘备喃喃复述,良久,发出一声长叹。
“可悲啊……”
他招手让诸葛亮上前,枯瘦之手紧握其腕。
那只曾握双股剑、挥军数万的手,此刻颤抖不止,青筋如老藤盘结。
“孔明,你看那砖纹。”
他指向榻前地面:
“宫墙再厚,若地基松动,终有崩塌。”
“百姓是基,下人如砖,苛待之,即毁根本。”
诸葛亮心神微震,忆起当年长坂坡,先主护民不舍,甘愿迟行。
那句“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仍在耳畔。
“陛下之言,发自至理。”
刘备苦笑,咳出的血丝染红锦帕。
“昔日在新野断粮,将士采野菜充饥,孤亦同食。若孤独享丰盛,早失人心。”
他望向帐顶的绣纹,泪光微现,仿佛重见糜夫人投井、白帝托孤的往事。
风卷落叶拍窗,药香氤氲。那碗未动的参汤散发淡淡苦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