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让天下人知,强汉之基,在兵,不在丹——!!
第323章 让天下人知,强汉之基,在兵,不在丹——!! (第1/2页)“可她们也不能拿陛下撒气啊!”
樊哙急得满脸通红,嗓音粗得像砂纸:
“那可是真命天子,谁敢造这样的反!”
“真命天子?”
刘邦闻言哈哈大笑,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褶皱的麻布。
“当年项羽也自称天命所归,结果呢?”
“还不是被咱逼到乌江边,自己了结。”
笑声未歇,他放下酒碗,眸中忽然掠过一抹寒光——
那是鸿门宴上项庄起舞时,他透过酒气看到的杀机。
“不过话说回来,宫里的确得多留个心。”
他斜眼瞟向樊哙,阳光透过槐影斑驳地落在脸上,一半明、一半暗。
“记着,让侍卫营的弟兄们多上点心。
凡宫中太监宫女聚作小圈子的,统统盯着点儿。
别像那朱厚熜,被勒了脖子才知道疼。”
樊哙当即一拍胸口,铜环叮当作响。
“陛下放心!俺这就去办。谁敢作怪,俺一斧子劈了他!”
话音未落,就要转身离去,却被刘邦伸手拦住。
“慢!”
刘邦从竹榻下摸出个布包,丢过去。
布包滚开,几颗莹白的珍珠散在地上——那是韩信去年从楚地献上的贡物。
“拿去赏侍卫营的兄弟,让他们打起精神。”
顿了顿,他又道:
“再传话下去,若有人心有冤屈,可直接奏到咱面前来。”
“堵不如疏,咱在泗水亭当亭长那会儿就懂这理。”
樊哙一边拾起珍珠,一边笑得眼都眯了:
“陛下高见!比那朱厚熜懂事多了!”
刘邦未答,只是抬眼望向天幕,那上头正显着朱厚熜迁居西苑的影像。
他忽然叹了口气。
他忆起彭城大败,吕雉抱子带女逃难,险些被夏侯婴推下车;
忆起广武涧上,项羽挟父要挟,他还笑着说“分我一杯羹”。
一路走来,风刀霜剑,靠的从不是仙丹,而是兄弟义气与百姓心。
“你看啊,樊哙!”
他指着天幕,语气沉静:
“这江山就像那老槐树,根扎得深,风雨才吹不倒。”
“朱厚熜那厮,净想着往天上窜,不被雷劈才怪。”
话音刚落,吕雉从回廊走来,手里提着个漆食盒——
裙角拂过阳光下的金屑光斑,仿若拖着一地流霞。
“陛下说什么呢,这么热闹?”
她笑着将食盒放下,打开一看——几碟小菜,腌黄瓜、毛豆,还有一碗热气腾腾的狗肉。
“在说那明朝皇帝,被宫女闹得焦头烂额。”
刘邦抓起一块狗肉塞嘴里,含糊道:“还是你知道咱的口味。”
吕雉轻轻为他斟酒,腕上银镯叮铃作响。
“陛下胸怀天下,怎会沉迷那些虚妄。”
她抬眼看向天幕,又轻声补道:
“但后宫之事,确实该防微杜渐。”
“臣妾回头让女傅多讲讲女诫,让她们懂规矩。”
刘邦点头,顺手扔进一颗梅子,酸得眉头直皱。
“你女人最懂女人。不过也别太逼紧,她们也都是人家的女儿。”
他记起当年在酒肆,见老板娘被丈夫打骂,自己拔刀去劝的那一幕。
此时夕阳斜照,影子拉得老长。
刘邦伸腰,竹榻吱呀作响;樊哙已去布令,吕雉在收碗筷,麻雀也归巢。
“归根结底啊……”
他望向天边余晖,语气懒散而深远:
“当皇帝,就得实在点。”
“别想着成仙,先把弟兄安顿好,把百姓稳住,比啥都强。”
风过,老槐树叶沙沙作响,像在附和。
天幕光影渐淡,刘邦却记在心底——那朱厚熜的覆辙,千万不可再重演。
这江山,不靠丹药筑,而是靠实心实意、靠酒肉与真情,才撑得住人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