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抢椅子
第二百四十章 抢椅子 (第1/2页)参加县试是读书人漫漫科举路的第一步,无论其本人还是家人,都十分重视。
家里有孩子第一次参加县试,有钱没钱都会大摆酒席为其饯行。各家亲戚都会前来吃席……并送行。
反倒是考生最多只敢吃个七分饱……
饭后,年轻的童生们穿着全新的衣袍,在七大姑八大姨的相送下前往考场。这时街坊们也会自发走出来,纷纷送上祝福。
总之在人们眼中,考科举,哪怕只是最基层的县试,都是件十分神圣,无比光荣的事业!
当然这都是新考生才有的待遇,那些考了好几回还没过这一关的就低调多了。他们形单影只,脚步匆匆,就算有人寒暄也顾不上理睬。
不好意思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得赶紧去抢座啊!
县试尤其是头场,三千多考生一起入场,县里根本没能力提供足够的考场。大部分考生只能露天考试,最多用竹竿和芦席搭个简陋的雨棚子。
遇上下雨天,外头大下里头小下,考生甚至还得一手打伞、一手答卷。弄不好脚底下也淌水,鞋袜全都给你湿透了。
就算不下雨,这才刚进二月,春寒料峭,露天考试也够要命。北方的考生人都冻木了,手都冻僵了,还怎么写字,怎么考试?
哪怕合江比较暖和,考生还不至于冻僵,那在外面让风吹一天,也不如在屋里暖暖和和答卷舒服啊!
合江县试考场设在县学致公堂前,就是当初两千名蒙童表演注音符号的地方。在致公堂两侧和广场周围,建有一圈永久考场,满打满算能容纳不到一千考生同时考试。
而且县里连考试用的三千套桌椅都凑不齐,只能在考前临时向百姓家里、餐馆客栈周借。
一时间县城里的桌子凳子都成了稀有之物,就这样也实在凑不齐,甚至连老百姓的案板都借来,支上几块砖就算是桌子,然后再摞上几块砖就算是凳子。
考生要是不幸真落块案板,也只能老老实实趴在上头写字。正如《竹枝词》所言:
‘国家考试太堂皇,多少书生坐大堂。
油板压车为试案,考终衣服亮光光。’
其实案板无非就是脏点,更要命的是几块砖垫在屁股底下,动也不敢动,一动就摔个屁股蹲儿。半天不到腰都要断了,还怎么考试?
这些五花八门的桌椅一般都会在临时的考棚里,永久的考场里,有县学自己的桌椅,虽然质量也不咋的,但至少它不影响考试啊!
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着急忙慌就是为了去抢这么一个位子!
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让家里人或书童先去排着队?
其实几乎所有考生家里人都会去排队,有不少昨天晚上就拿着马扎去了,所以新考生们才会不急不慢。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提前排队根本就没用!
便见卯时一到,号炮一响,学宫门一开,几千人便蜂拥而入抢座位,那场面就跟老头老太太抢鸡蛋差不多。
排队?排你娘的队!
维持秩序的官差拦也拦不住,索性也就不拦了,由着他们冲进去抢位子。
有人又要问了,不搜身吗?按规定是要搜的,但法律还规定官员贪污就要扒皮充草呢……整整三千考生,县里根本没有能力按规定挨个搜身。还要检查考篮,完事差不多天也就黑了,还怎么考试?
所以这头场县试,几乎就是在放羊。但对官府来说问题不大,因为后面还有好几场,每场的考生都越来越少,到时候再严格点,啥也不耽误。
但对考生来说,第一场考不好,可就没有后面了……
~~
那些姗姗来迟的新考生,看着院子里剩下的草席子破桌子烂椅子,一个个都傻了眼,这还怎么考啊?
有人见只剩下案板桌砖头凳了,直接就哭了……
苏有才见状,感触良多道:“我记得第八回还是第九回入场时,我因为吃坏了肚子绵软无力,最后是在棺材板上考的。当时还安慰自己,棺材棺材,升官发财,最后也没考上。”
“爹,别感慨了。”苏录轻声道:“快进号舍吧,马上开考了。”
“跟你说了几遍了,今天不要叫爹,要叫前辈。”苏有才压低声音道。
“好。”苏录点点头道:“老苏前辈,祝你笔下生花!”
“小苏,也祝你……哎,你肯定没问题。”苏有才摆摆手,便往致公堂左边的第一个考舍走去。
苏录则往右边的第一个考舍走去。
已经坐下的考生不禁摇头,这俩人想什么呢,来得这么晚,还想进屋考?
就等着他俩灰头土脸出来,谁知两人进去之后就一去不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