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二月二,龙抬头!
第二百三十九章 二月二,龙抬头! (第1/2页)浮票类似于一个小开本的折页,左右两边都写着考生的座号。右边还写着考生的姓名和体貌特征。
其作用有二,一是入场时当做准考证使用;二是将其贴在试卷的姓名栏作弥封用。交卷时撕去右边部分带走,作为试卷凭证用于发榜时比对信息。
小心揣好浮票,众人便离开了县衙,跟着苏录来到街后巷的一处宅子。
那里原先是小叔家,后来搬进大宅后就空了下来,苏录便在这里对众同窗进行特训。
还是以讲截搭题为主,苏录将截上题、截下题、截上下题、承上题、冒下题,长搭、短搭、有情搭、无情搭、隔章搭……诸题一一拆解分明,为众人讲解诸般破法。还作诀曰:
‘截搭题,断中连,先找题眼后析弦;
长搭顺,短搭补,无情搭要靠义牵;
过脉虚,勾连实,比喻因果是舟船;
记范例,练拆句,考场破题如转环。’
最后还用一天时间,给他们讲了策论的要点……
十天时间转眼即过,正月三十特训结束。
二月初一,所有人休息一天调整状态,准备迎接第二天的考试!
~~
此时的合江城已经变成了书生的天下。街头巷尾、茶楼酒肆、勾栏瓦舍中,到处都是穿白衫戴儒巾的读书人,他们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吃酒作乐。看起来不像来考试的,倒像是来聚会的……
这些都是考了好多回的老油条了。其实就是苏有才原先那种状态,那点东西反反复复学了十几二十年,已经是书也读不进去,作文也沉不下心来。水平停滞不前,甚至不进反退……
但他们还是要不停地考,因为不考试就当不成读书人,只能脱掉长袍下地干活了。
那些还有上进心的读书人,这会儿都在平心静气,为明日的考试调整状态呢,哪还会出门耍乐?
苏宅书房中,苏满正在跟苏录和苏有才交代一应考试用具……
爷俩的考篮都是苏泰新做的,其实苏有才是有个旧考篮的,苏满也有一个。但夏哥儿非说自己手痒,还是坚持重新做了两个。
苏有才倒没啥,笑道:“我原先的考篮不吉利,换一个重新开始也是好的。”
“……”苏满却看了夏哥儿一眼,心说莫非也嫌我的不吉利?
不过话说回来,夏哥儿新制的考篮确实升级不小。两个考篮都是三层的方形提梁篮子。
编织考篮的藤条,经过打刺、洗晒、拗拉、削制、漂染、编织、上漆等十几道工序,都是夏哥儿亲手完成的。
不仅编制得十分精细,而且四角包铜,提梁上也嵌有铜制花片,盒盖和提梁两侧,还雕着鹭鸶、莲花、如意图样,寓意一路连科一路如意。
而且跟普通篮子不同的是,夏哥儿所制的考篮六面玲珑透光,从外面一眼就能看到里头的东西。因为按规定,考篮必须编成玲珑格眼,底面如一,以便搜检。
虽然县试搜检比较随意,但难保碰到有意刁难的搜子,那就太影响状态了,所以还是严格按规定来的好。
考篮外头罩着防水的油布,以免当天下雨。掀去油布,打开考篮上层是文具,分门别类,整齐置于小格中。
“魁星点斗笔四支,已经都给你们开好了。”苏满打开笔袋,露出四支红色笔头的毛笔。士子们为博彩头,都会购置此笔入场答卷。
红笔头既取彩头寓意,又呼应魁星神执笔捧斗、立于鳌头的传说。其实就是四支小白云……
“墨的话有两种。一是墨盒。”苏满说着拿起个铜制的墨盒,打开后内有吸墨的棉垫。“晚上调好墨汁,注入盒中,开盖即用。省去了考试时现场磨墨、墨色不浓的麻烦。”
“为了防止墨汁万一结干,所以也放上了墨条和水注,作双重保险。”苏满又拿起一个带着盖子,巴掌大小的袖珍砚台道:“磨墨的话,就用这种轻便的袖砚。”
“纸是用来打草稿的,每人十张,多了也没用,还得一张张检查有没有字迹,自找麻烦。”苏满接着拿起个油布袋,对苏录道:
“纸墨笔砚外,还有卷袋。领到考卷后,平放其中,高高搁起,防止折迭和水墨污坏卷面。卷面整洁要求最严,稍有污损,即使文章做得花团锦簇,也必然落榜。”
“嗯嗯。”苏有才深有感触道:“有一回我就是磨墨时,不小心溅了滴墨水在卷子上,结果就没中。”
哥几个看一眼苏有才,心说还回回不重样呢……
不过明天就进场了,大伙儿都不会刺激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