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借道朝鲜的丰臣秀吉
第314章 借道朝鲜的丰臣秀吉 (第1/2页)洪武十三年中秋夜已经到了第二天的一更天,此时的秋风抽打在奉天殿的琉璃瓦上,发出碎玉般的声响。
奉天殿前广场,巨大的天幕幽光浮动,映照着洪武君臣一张张凝重的脸。
朱元璋高踞龙椅,指节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扶手,发出笃笃的闷响。下方,徐达、冯胜、耿炳文、蓝玉等一干虎狼之将,眼神锐利如刀,死死钉在光幕上。空气里弥漫着压抑的躁动,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只等那倭国猴子亮出爪子!
光幕上,波涛汹涌的对马海峡。一艘悬挂着对马岛宗氏家纹的船只,艰难地劈开风浪,驶向朝鲜海岸。
旁白文字森然浮现:
【明万历十七年(日本天正十七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为消除国内大名威胁,决意以朝鲜为跳板,远征大明!首要一步:逼朝鲜臣服,借道!】
画面急速切换:
万历十七年(日本天正十七年)三月:大阪城,天守阁。
丰臣秀吉矮小的身影裹在华丽阵羽织里,眼神阴鸷。
他对着跪伏在地的对马岛少主宗义智,声音尖利如枭鸣:“告诉朝鲜国王!今年夏天,必须‘参洛’(来京都朝见)!否则……”
他猛地挥手,做了个劈砍的动作,“筑紫之兵(九州军团),踏平三韩!”
旁白补充:此前,秀吉使者柚谷康广因朝鲜拒绝遣使,已被秀吉怒杀!
万历十七年(日本天正十七年)六月:朝鲜王京,景福宫。
宗义智、僧人景辙玄苏一行,恭敬却暗藏胁迫地谒见朝鲜宣祖李昖。
宗义智言辞谦卑,承诺交出倭寇俘虏与朝鲜奸民。
画面闪过:十多名被捆绑的朝鲜人、三名倭寇头目、百余被掳朝鲜百姓被押送过境。朝鲜宣祖面露喜色。
万历十七年(日本天正十七年)十一月:朝鲜派出以黄允吉为正使、金诚一为副使的通信使团,携国书渡海赴日。使团船只驶离釜山港,朝鲜君臣脸上是侥幸的轻松,浑然不觉引狼入室。
“蠢!蠢不可及!”武将班列中,永昌侯蓝玉猛地啐了一口,一脚踹翻了旁边一个装温酒的小铜炉,炉灰四溅!“
这帮高丽棒子!脑子里塞的是马粪吗?倭寇刚抓了人还回去,就信了猴子的鬼话?这他娘的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连个信儿都不知道往咱大明报?活该被当垫脚石踩!”
老将冯胜捋着胡须,眼神凝重:“倭人狡诈,以退为进。朝鲜小国,畏威而不怀德,心存侥幸罢了。只是这‘借道’……哼,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光幕流转,场景切换至日本京都,聚乐第。
【万历十八年(日本天正十八年)十一月初七:聚乐第大宴!】
极尽奢华的殿宇,丝竹靡靡。
丰臣秀吉高踞主位,怀里抱着幼子鹤松,旁若无人地逗弄嬉笑,鼻涕口水蹭了孩子一脸。
下方,朝鲜正使黄允吉、副使金诚一及随员,身着正式的朝鲜官服,恭敬肃立,脸色却因这极度的轻慢无礼而微微发白。
宴会喧嚣中,一封盖着丰臣秀吉朱印的答书,被傲慢地递到朝鲜使臣手中。
光幕特写那狂悖的字句:
“郁郁久居此?予不屑国家之隔山海之远,一超直入大明国!易吾朝风俗于四百州,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者,在方寸中!贵国先驱而入朝……予入大明之日,将士卒临军营,则弥可修邻盟也!”
(译文:难道要郁郁久居于此吗?我不屑于国家间山海阻隔,将一举直入大明国!将我朝风俗推行于大明四百州,将帝都的政令教化施行于亿万斯年,皆在我一念之间!你国若为先锋入朝(归顺)……待我攻入大明之日,大军亲临你国军营,那时才更能巩固我们的同盟啊!)
“一超直入大明国?”
“易吾朝风俗于四百州?”
“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