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不知天高地厚的猴子
第312章 不知天高地厚的猴子 (第1/2页)奉天殿广场上,巨大的天幕幽光浮动,将二百多年后万历二十年的海疆烽烟,硬生生拽到了洪武君臣眼前。
朱元璋端坐龙椅,面沉如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紫檀扶手。
下方,徐达、冯胜、耿炳文、蓝玉等一干开国名将,如同嗅到血腥的猛虎,眼中精光灼灼,死死盯着那片虚幻的光影。
他们刚得了老朱“下南洋”的口风,正琢磨着去哪个蛮荒之地刮油水呢,这天幕,竟又送来一个更近、更肥的猎物!
光幕上,波涛汹涌,倭船如蝗。但与洪武初年那些零散凶悍、劫掠沿海的倭寇不同,这一次,是遮天蔽日的艨艟巨舰!船帆上狰狞的“毘”字旗、“丸十字”旗猎猎作响,刀枪如林,甲胄反光刺目。旁白文字冰冷浮现:
【万历二十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挟统一六十六州之余威,倾举国之力,以朝鲜为跳板,欲行蛇吞象之举,征服大明!】
画面急速回溯,如同快放的皮影戏:
烽火连天的日本列岛,无数插着不同家纹旗帜的小股军队在山林、平原、城垣下殊死搏杀,混乱如沸粥。
一个身材矮小、面容精悍、颧骨高耸、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的男子(旁白标注:丰臣秀吉,绰号“猴子”)在乱世中崛起。
画面闪过他卑微的出身(足轻?农夫?),谄媚侍奉织田信长,再到本能寺之变后火速接收遗产,于贱岳击溃柴田胜家,于小牧·长久手压制德川家康,最终在大阪城接受各地大名匍匐效忠,完成形式上的统一!
然而,画面并未停留在这“统一”的荣光上,而是急速扫过那些匍匐在地的大名:前田利家、伊达政宗、岛津义弘……他们低垂的头颅下,眼神或闪烁、或阴鸷、或不甘。旁白点破残酷现实:
【丰臣秀吉虽号令天下,然根基未固。各地大名(封建领主)仅表面臣服,仍保有独立石高(封地)、家臣团与私兵!】
“哼!”龙椅旁侍立的朱棣,抱着胳膊,发出一声毫不掩饰的嗤笑,“闹了半天,这猴子就是个空壳盟主?下面那群刺头,随时能炸窝?”他眼中闪烁着战场老狐狸的精光。
光幕继续:
【为巩固权力,丰臣秀吉推行“太阁检地”(丈量全国土地,确立税收基础)、“惣无事令”(禁止大名私斗)、“刀狩令”(收缴民间武器)!】
画面中,丰臣秀吉的检地使拿着丈杆,在田间地头与地方豪强争执;大名们被迫在盖着朱印的禁令文书前低头;农民们不情不愿地将祖传的刀剑、长矛上交。
“哟呵!”一直凝神观看的朱元璋,浓眉一挑,破天荒地咧开嘴,露出一丝不知是赞许还是嘲讽的古怪笑意,“这只倭国猴子,倒跟咱想到一块堆儿去了!丈田亩、收兵器、禁私斗……都是稳固江山的硬招数!”
他顿了顿,手指点着光幕上那些明显带着抵触情绪的大名和地方势力,话锋陡然转冷,“可惜啊!他算哪门子日本国王?名不正,言不顺!手里没咱老朱这把开国屠刀镇着,这些招数,就是给自个儿埋雷!那些个地头蛇、军阀头子,能真心听他吆喝?做梦!”
仿佛为了印证朱元璋的断言,光幕画面猛地一跳,充满了令人瞠目的狂妄!
丰臣秀吉的身影出现在大阪城巍峨的天守阁上,凭栏远眺西方,矮小的身躯仿佛要撑破那身华丽的阵羽织。
他手指着大海彼岸,声音通过光幕,带着一种癫狂的自信,清晰地回荡在洪武十三年的夜空中:
“明国?呵!不过一怯懦‘长袖之国’,只知舞文弄墨,保其虚世!我日本,乃天照大神庇佑之‘神国’,自神武天皇起,便是以‘弓箭’立国!以武勇征服四方!”
他脸上泛起病态的红晕,眼中燃烧着征服的欲火:
“明国,不过一待字闺中的‘处女’!我日本武士,乃天下至强之男儿!取之,易如反掌!”
紧接着,画面快速切换一封封措辞嚣张的国书:
给琉球的国书:“吾欲征大明,如大水崩沙,尔等小邦,速来朝贡,免遭玉石俱焚!”
给印度果阿葡萄牙总督的国书(翻译字幕):“日本已平,神威赫赫,下一步将饮马天竺!尔等红毛夷,识相者早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