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393章 掌管天气预报的神

第393章 掌管天气预报的神

第393章 掌管天气预报的神 (第2/2页)

“王总”
  
  洛珞叫住脸色凝重的王世峰,指着监控画面上一段刚完成的焊缝:
  
  “C-12区环缝第七段,焊后应力云图显示温度梯度陡峭区域残余应力峰值接近临界值,即使现在探伤通过,也要注意长期可靠性。”
  
  王世峰凑近看数据,确实如此。
  
  “洛总,这个区域空间狭窄,散热条件受限,要完全消除这个应力峰值难度太大,工艺上……”
  
  “工艺可以微调。”
  
  洛珞在本子上快速画了个示意图:
  
  “预热温度提高3%,但恒温带延长五分钟,氩气保护罩的流量和角度按我标注的参数调整。”
  
  他将几个具体数值写在旁边的白板上:
  
  “重点在控制冷却速度。返工的时间投入,远小于未来容器在极低温、强磁和高能粒子冲击环境下一次次温度循环下,因残余应力导致焊缝开裂再返工的风险。”
  
  王世峰看着洛珞平静却不容置疑的眼神,点点头:
  
  “明白了,这就按您说的调整参数。”
  
  又是几个小时的工艺调整验证。
  
  当新的参数成功实施,那道焊缝完成后,实时应力云图显示的峰值果然下降到安全裕度以内。
  
  工人们私下感叹洛珞眼光之“毒”,而王世峰则深知,这背后是洛珞对材料性能、热力学过程深刻到令人咋舌的理解力,以及他那强烈的责任感。
  
  六月至七月,是全年中台风最可能威胁舟山的时候。
  
  若是在几年前,此时的禺谷指挥部乃至整个华东沿海,必然早已风声鹤唳。
  
  传统天气预报,尤其是台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测,像隔着一层磨砂玻璃观察世界。
  
  气象模型不得不依赖大量的经验和参数化方案来“蒙上眼睛走钢丝”。
  
  预报员们面对屏幕上那巨大的气旋云团,能提供的往往是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路径误差范围——“可能登陆浙南到闽北一带”、“最大风速可能在14-16级之间”。
  
  这样的不确定性,对于盘古堆这样精密、庞杂、工期紧迫且在风暴前沿的超级工程而言,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可能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停工疏散,数以千计的精密设备、价值连城的在建结构暴露在未知风力的威胁下,宝贵的工期在无尽的等待和反复的准备中被浪费。
  
  更意味着无尽的担忧和资源错配——一次过度的防备耗费巨大,一次低估的后果则可能无法承受。
  
  然而,今年的景象截然不同。
  
  在黄泽岛禺谷基地临时加固的工程指挥中心内,巨大的气象信息屏占据了一整面墙。
  
  中心首席气象顾问、白发苍苍的齐老研究员,正指着屏幕上那个仍在积蓄力量、形态清晰的漩涡,语调中带着一种过去难以想象的笃定:
  
  “洛总,各位工友,台风‘海神’已经形成,强度持续增强。”
  
  “根据‘珞珈-曙光’模型的最新运算结果,‘海神’核心路径已锁定!预测未来48小时内,将稳定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动。”
  
  他顿了顿,眼神中流露出惊叹的光芒:
  
  “得益于洛总在流体力学基石上奠定的道路,‘曙光’模型的核心算法得到了根本性的重构!我们现在的分辨率、计算精度和对复杂流场演化的捕捉能力,是旧时代的十倍以上!”
  
  是的,洛珞完成了对N-S方程解的存在且光滑的证明,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就是流体力学。
  
  其中包括他的夸父工程,还多风洞实验等多项大型的工程项目,还有一个受其影响巨大的,就是天气预报了。
  
  此时屏幕上,那条蓝色路径线狭窄而清晰,覆盖区域精准地圈定了可能的登陆点范围,几乎只有一个县市的大小。
  
  旁边的数据窗滚动着精确到小时的预测:最大风速将达到每秒55米,也就是16级,核心风圈半径,7级风圈半径,每一步的移动速度,甚至连风眼内部细微的次级环流结构都一清二楚。
  
  更重要的是,模型清晰地模拟出了关键的转向点:在距离舟山以东约300公里处,“海神”将受到副热带高压脊一个微妙变化的影响。
  
  “看这里”
  
  齐老放大屏幕上的一个关键区域:
  
  “模型精确捕捉到高层一个微弱的引导气流扰动,它将导致‘海神’在72小时后出现一次关键的路径北折,偏转角度35度,这意味着它将在接近舟山群岛最外缘的嵊泗列岛附近时转向东北,核心风圈会完美地擦过黄泽岛的南侧边缘而过,不会正面冲击!”
  
  洛珞闻言微微颔首:
  
  “好,齐老,劳烦继续密切追踪,确保模型持续更新校准。”
  
  他转向总工程师赵守礼:
  
  “通知所有工区,‘海神’核心路径明确擦边,黄泽岛最大风力预计在阵风12级左右,属于基地强化结构完全可承受范围。”
  
  “我们获得了关键的时间窗!”
  
  洛珞的声音沉稳有力,下达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
  
  “暂停无关设备的吊装和外围易损结构的施工,所有大型吊塔按照防风最高等级加固落锚,核心区——杜瓦容器内部组件安装、超导磁体布线、激光集成模块调试……这些工作,按原定计划继续进行,进度不能停!”
  
  “台风转向前的这个关键期,恰恰是我们宝贵的施工窗口!”
  
  他强调道:
  
  “气象组务必提供每小时一次的精细化滚动更新,尤其是对路径偏转点前后几小时的风力演变预测。”
  
  洛珞的底气,正是源于气象预测精度。
  
  这不是模糊的概率,而是基于最底层的数学确定性和超级计算能力的、无比清晰的物理图景。
  
  三天后,当“海神”如期在预设的点位精准北折,庞大的风圈边缘裹挟着狂暴的雨幕掠过黄泽岛南部海域时,禺谷基地正经历着一场奇特的共存。
  
  岛外,海天失色,怒涛翻腾拍打着新筑的防波堤,发出雷鸣般的怒吼。
  
  狂风吹过指挥中心的外墙和钢铁支架,带来刺耳的尖啸,雨水猛烈击打着防弹玻璃窗。
  
  然而,基地内部的核心施工区域,却在一系列高效严谨的加固和管理下,展现着一种与风暴并存的平静。
  
  工人们在安全防护下,按部就班地拧紧每一颗螺丝,调试着精密的仪器,高处的焊接弧光在应急照明下稳定地闪耀。
  
  洛珞本人甚至就在现场巡查关键节点的应力监测数据。
  
  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海神”的实时路径严丝合缝地紧贴着三天前模型精确规划出的那条蓝色轨迹线,几乎没有丝毫偏差。
  
  最大风力的实测值也仅在预测值上下微幅浮动。
  
  在洛珞的精准调度下,工程团队利用风暴前的强风间歇期,争分夺秒抢装完成了激光驱动阵列的防护外壳,并在大雨降临前对所有关键电气接口进行了深度防水处理。
  
  ……
  
  伴随着风“海神”过境的最后一丝余威散尽,盘古堆工地重新沐浴在刺眼的探照灯光下。
  
  海风虽然湿冷,但指控中心的空气中却弥漫着灼热的惊叹。
  
  副总工王世峰站在略有积水的场坪上,看着几乎完好无损的核心施工区,不由的感叹着:
  
  “这次的天气预报简直神了,说风几点到、雨几分停,它就真一分不差!咱们抢出来的这三十二小时关键窗口,顶得上平时干半个月!”
  
  他转向正低头检查设备防水密封的洛珞,眼神炽热:
  
  “洛总,您搞那个‘珞珈-曙光’气象模型……也太厉害了!”
  
  周围的工程师们纷纷附和,满是对奇迹般精准预报的震撼。
  
  这半年来洛珞一次次“未卜先知”般化解工程危机的形象,被这场完美避开的台风推到了新的高峰。
  
  他却像没听见这些赞誉,检查完接口密封胶的固化情况后直起身,眉头习惯性地微蹙,脸上没什么波澜。
  
  “气象条件只是工程变量之一,NS方程解的应用核心在堆芯冷却流场稳定性计算,应对台风是顺手。”
  
  洛珞的声音平静无波,在众人的狂热气氛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他从工装裤口袋掏出仪器,指尖迅速滑动着复杂的应力云图:
  
  “‘海神’虽然过去,但7B区基座的残余潮气可能会影响下一阶段的超导磁体冷缩焊接,需要加一组高频热风除湿,参数我已经发系统里了。”
  
  众人一愣。
  
  原以为洛总会对气象模型大获成功多少表露一丝自得,谁知他一开口就精准点向下一个技术细节,仿佛刚才那场足以载入气象史册的精准预测只是给自家菜地搭了把遮阳伞那样平常。
  
  没人知道,几年前洛珞在演算纸上攻克那道折磨了数学家近百年的流体方程后,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解决聚变堆第一壁材料循环冷却系统中的湍流能量损失。
  
  台风的威胁只是在模型验证期间偶然冒出的“应用分支”,他随手优化了几个参数扔给了气象院的齐老团队,几乎没再关注。
  
  直到这场超强台风将黄泽岛纳入擦边轨迹,他需要精准的台风登陆时间,才想起有这么一回事。
  
  就这样他和气象台的同志们,再次一同优化了预报的模型,也就是让众人惊叹不已的‘珞珈-曙光’气象模型了。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为了盘古堆的顺利完工,随意为之的一次模型制作,一共也没耽误他几天时间。
  
  殊不知他这位N-S方程证明者的随手而为,省下了气象台那些科研学者们多少的时间精力。
  
  毕竟……双方对N-S方程和流体力学的理解,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其实洛珞虽然在在这个问题上断层式领先,但国内擅长偏微分方向的人才也并非没有。
  
  只不过就像他的老师陈教授,还有那些他相熟的顶尖学者们,要么在各大高校任职,要么则是在各个研究所和重要项目上,嗯~甚至现在的禺谷站基地里,就有不下十位这个方向的科研人才。
  
  至于气象台……确实没有几个这个方向上的大牛在。
  
  难怪直到十多年后,天气预报仍被调侃为一场豪赌。
  
  暴雨就是预报有雨,大雨就是大概有雨,小雨就是小心有雨!阵雨就是不知道哪阵有雨!
  
  不过,现在随着‘珞珈-曙光’气象模型的诞生,估计以后的气象台应该不会再被如此调侃了。
  
  ……
  
  几周后,一份加着最高级别签批的内部通报悄然传遍国家级科研单位,措辞极其低调,内容却石破天惊:
  
  “基于新型数学物理模型的‘珞珈-曙光’气象预报框架即日起列为国家基准平台之一,各相关单位协调系统对接,数据精度偏差率旧基线为16.7%,现需按低于3%标准执行更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