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393章 掌管天气预报的神

第393章 掌管天气预报的神

第393章 掌管天气预报的神 (第1/2页)

随着两人的车尾灯消失在基地主干道尽头,指控中心厚重的气密门缓缓闭合,将海风的咸涩与引擎的余音隔绝在外。
  
  主屏幕上盘古堆依旧自顾自的旋转着,浑然不觉在刚才短短的几分钟内,它被寄予了怎样的厚望。
  
  洛珞坐回主控位,继续查看着数据图分布图。
  
  对于他来说,退出ITER这件事对于盘古堆技术上的建设,完全没有一点影响,但……不代表没有其他方面的影响。
  
  国际舞台上的目光,此刻必然像锁定猎物的鹰隼,穿透遥远的太平洋水汽,死死聚焦在这座名为“禺谷”的孤岛,聚焦在他——这个被推到风暴眼中心的年轻人身上。
  
  刚才张云超书记临行前看似随意的叮嘱在耳边回响:
  
  “洛珞啊,安心干你的技术,其他的,有组织。”
  
  梁局长离去前那个意味深长的拍肩动作,力道格外沉。
  
  现在回想,那绝不仅仅是寻求安慰的造访。
  
  他们带来的,是无声的警讯,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未言明的责任转移。
  
  他的目光扫过主控室内几个关键位置,那几位隶属于总参某部警卫局、如同磐石般伫立的警卫人员,似乎比往日更加凝神肃穆。
  
  他明白了——张书记和梁局的到来,本身就是一道命令。
  
  在告知退出ITER这个重磅消息的同时,他们已将一项看不见的变动悄然布置下去:
  
  洛珞本人的安保等级,以及整个禺谷站的防护网,已被无声无息地提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层级。
  
  这是必然的应对。
  
  美俄既然能在ITER会议上拿着精心筛选的情报“证据”发难,退出后只会引来更高强度的窥探。
  
  那些隐藏在国际海域的侦察船、掠过轨道上空的“眼睛”,恐怕数量会激增,手段会更加隐秘而直接。
  
  目标不仅是最新的磁箍缩惯性约束聚变技术、盘古堆的核心参数,还有他这个总设计师的头脑、行踪乃至安全。
  
  洛珞靠向椅背,指尖轻抵额角。
  
  他不喜欢被重重束缚的感觉,之前杜瓦基环安装时,层层迭迭的安保让他在工程一线移动时都显得滞涩。
  
  但此刻,他的理智清晰无比。
  
  这并非个人好恶的问题。
  
  他代表的是一条全新的、足以撬动全球能源格局的技术路线,是华国倾注无数资源、顶住巨大压力孤注一掷的“夸父”。
  
  他的安全,就是火种的延续;禺谷站的壁垒,就是保护这星火不灭的堡垒。
  
  提升的安保必然是内敛而专业的,不会有夸张的装甲车开上小岛码头,也不会有机枪岗哨林立破坏科研氛围。
  
  这种升级,只会体现在水面下:
  
  警卫小队内部的轮替与补充必然已经完成,核心人员可能增加了更精干的贴身防护;基地周边海域海军的监控力度必定加大,新型电子监控与信号屏蔽设备或许已在某些薄弱点悄然部署;所有进出人员的筛查过滤,所有信息的传递通道,必将经历更高规格的加密与多层冗余防护。
  
  总参的吴峻,此刻应该正在某个房间,对着更新迭代后的部署地图,目光锐利地审视着每一条防线。
  
  这就像是在盘古堆杜瓦容器外围,无声地焊接上了一层更厚、更坚韧的安全冷屏。
  
  一阵低沉的嗡鸣从脚下的结构中隐隐传来,那是重型设备的动静。
  
  洛珞的目光重新聚焦在主屏幕上那不断流动的光点矩阵上。
  
  紧张感是客观存在的,但还是那句话,退出ITER,不过是搬开了挡在技术冲刺跑道上的绊脚石。
  
  而此刻提升的安保,就像为这冲刺加固了跑道护栏——它不是为了限制速度,而是为了保证这最后的冲刺能够不被任何外来的恶意所干扰或打断。
  
  “盘古堆点火必须成功……不只是我,国家也跟着一起押上了所有筹码。”
  
  他无声地对屏幕上的模型宣告,再次挺直脊背,双手放回操作台。
  
  外部世界的压力骤增,却奇异地转化为一种更纯粹的定力。
  
  他仿佛能听到那无形的防护壳悄然合拢的声音,隔绝了所有风暴,让思路更加清晰。
  
  往后的日子里,洛珞几乎完全待在了岛上,力求把自身的风险降到最低,也给负责安保的同志们省了大事,连秦浩和吴峻都少见的各自放了个长假。
  
  唯一辛苦的就是洛珞,半年的时间里没有离岛半步。
  
  三月的黄泽岛,海风还带着料峭的寒意,吹在脸上像粗糙的砂纸。
  
  岛中央原本的小渔村痕迹已被彻底抹平,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巨大的、用混凝土和钢筋编织的几何图案——盘古堆的基座。
  
  验收的日子临近。
  
  工地上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张,大型机械暂时偃旗息鼓,取而代之的是技术人员拿着精密仪器在各个区域穿梭,记录着微米级的沉降数据、钢筋的应力状态。
  
  洛珞裹着深色的防风外套,身影在清晨的薄雾中显得有些单薄。
  
  他并非例行公事般地走过场,而是真正深入地走在混凝土浇筑的庞大地基上。
  
  他手中的机器连接着遍布基座的传感器网络,实时显示着温度、湿度、应力的三维模型。
  
  大部分区域的数据都呈现出令人满意的绿色光谱。
  
  然而,当他行至靠近海边,海风最为强劲的3A区和7B区结合部时,脚步停住了。
  
  指尖在光滑冰冷的混凝土表面缓缓划过,触感细微的差异让他心中警铃微作。
  
  平板上的模型放大了局部应力图,结合部的数值呈现出一种不易察觉但持续存在的、高于设计平均值的拉伸应力带。
  
  “赵工”
  
  洛珞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现场的轻微嘈杂:
  
  “这里的超声波探伤报告给我看看。”
  
  旁边的赵工程师立刻递上报告:
  
  “洛总,检测过两次了,报告显示无明显缺陷,都在合格范围。”
  
  洛珞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着图表和数据。
  
  数值确实在合格线内,但靠近上限。
  
  他抬头望向不远处翻卷的海浪,咸湿的空气仿佛能渗透钢铁。
  
  “海水的盐分侵蚀,加上昼夜温差带来的反复胀缩,对这种应力集中区域是隐形的加速剂。”
  
  他指着应力图上那条微弱的红色细线:
  
  “合格线内,不代表绝对安全,基础不稳,大厦倾覆只在瞬息,启动D方案预案,在这里,还有对称的C2区外侧结合部,立刻补注双组分高强度环氧树脂浆液,钻孔要精准,注浆压力和饱和度由我亲自校准参数。”
  
  没有质疑,只有迅速的行动。
  
  对于赵工来说,过去的几个月里他早已经见识到了这位总设计师的厉害。
  
  当下立刻通知专业施工队按洛珞说的整改。
  
  洛珞在现场亲自监督了第一个钻孔点位的确认,确保穿透到钢筋层下足够深度。
  
  当特制的、流动性极好的环氧浆液被高压注入那些肉眼几乎不可见的潜在缝隙时,洛珞的神情才略微舒展。
  
  他看着灰色的浆液缓缓沁入混凝土深处,像大地内部的隐秘伤口被悄然缝合。
  
  这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是确保万吨巨构安稳伫立、对抗时间与自然侵蚀的关键一针。
  
  四月,阳光开始有了温度,工地的喧嚣更甚。
  
  大型构件的装配进入高峰,巨大的吊臂如同钢铁巨人的手臂,在高空缓缓移动,将重达数百吨的冷屏组件模块小心翼翼地吊往预定位置。
  
  编号为“玄冰-7”的核心冷屏组件在四台巨型塔吊的协同下,正被平稳地吊起。
  
  高度一点点升高,越过混凝土基座,向着正在组装的庞大真空室杜瓦结构靠拢。
  
  主控室的操作人员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现场指挥通过对讲机不断微调着角度。
  
  突然,主塔吊的驾驶室内,一个黄色的警示灯亮起,同时操作员的耳麦里传来轻微的、异常的金属摩擦音报警——主万向节的传感器捕捉到了异常震动信号。
  
  “停止吊装!”
  
  主控室的操作员立刻发出指令,巨大的组件悬停在离目标位点还有十米高的半空中,像一枚随时可能坠落的巨石。
  
  现场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计划被打乱,每一分钟都在消耗宝贵的工期。
  
  洛珞几乎同时抵达指挥室。
  
  他没有看屏幕的警报灯,目光直接锁定了实时回传的吊装力学分析和轴承健康度曲线图。
  
  异常的震动频谱显示不是简单的载荷波动。
  
  他调取了过去三个月的同类型吊装数据比对,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一个微型力学模型在平板上快速生成、迭代计算。
  
  “不是风载引起的共振,也排除了钢丝绳问题。”
  
  洛珞的声音冷静得出奇:
  
  “问题在承力点上,万向节内部轴承……轴承滚珠在特定负载角度下出现了微小裂纹,摩擦音和频谱特征符合轴承非正常磨损特征。”
  
  他的指尖点在轴承结构图的薄弱点上:
  
  “受力角度最刁钻的那几个滚珠,在高负载下局部应力超过了材料极限。”
  
  “立刻更换主吊所有承力万向节!备用件启用前必须进行三倍级超高频无损探伤。”
  
  洛珞下达指令干脆利落:
  
  “待吊组件稳定悬停状态,待万向节更换完毕,重新校核载荷路径后再进行安装,其他吊装作业暂停,全面排查同类部件。”
  
  悬在空中的“玄冰-7”最终被安全移回临时支架,更换部件,重新检测。
  
  五月,海岛上已然有了初夏的气息。
  
  盘古堆最为核心的、如同巨大钢铁鸡蛋的真空室杜瓦容器,开始了最关键也是最艰苦的部分——主体结构的现场环缝焊接。
  
  这片区域被临时搭建的高大洁净厂房笼罩着,内部宛如一个巨大的手术室。
  
  焊工穿着全套防护服,焊接着厚度惊人、材质特殊的大型合金结构,对环境的洁净度、温度、湿度、焊接应力控制都有近乎苛刻的要求。
  
  现场工程师王世峰一直盯着,汗就没干过。
  
  工期已过了十天,即便已经顺利成这样,但进度依旧比洛珞的原计划落后,嗯~仅仅是他的原计划。
  
  而原因只有一个:焊缝质量要求达到了航天级标准。
  
  每一道焊缝完成后,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超声波、射线、渗透多重探伤。
  
  一个微小的气孔、一条超出长度允许的未熔合,都会被判为不合格,需要彻底清除原焊缝,重新处理母材,再焊一次。
  
  返工一次,至少耽误一天。
  
  洛珞的身影时常出现在这里,他没有穿防护服深入焊接点,但会长时间站在洁净区的监控台前,通过高倍摄像头实时监控焊接过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