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388章 禺谷站和盘古堆

第388章 禺谷站和盘古堆

第388章 禺谷站和盘古堆 (第1/2页)

海风带着初冬的凛冽,吹拂着东海上星罗棋布的岛屿,夕阳的金辉涂抹在略显陈旧的渔村屋舍上,码头停泊的小渔船随波轻晃。
  
  黄泽岛,这个原本宁静得如同被时间遗忘的小渔村,此刻却成了最高保密等级工程——“夸父”聚变示范堆计划的前哨阵地,已彻底变了模样。
  
  随着建堆计划的准备工作开始,本就不多的住户,都以拿到大量的拆迁款告别故土,迁往他处安置。
  
  人去楼空,只有海风在岸边呼啸,那份属于渔村的宁静,已被一种无形的、令人屏息的肃杀之气所取代。
  
  几辆挂着军牌、没有任何标识的墨绿色越野车,悄无声息地驶入了这片与世无争的海岬村落。
  
  车轮碾过布满贝壳残片的土路,没有扬起多少尘土。
  
  车还未停稳,一队身着深色便装、行动利落的身影已迅速下车。
  
  为首的男人约莫四十岁,面容刚毅,眼神锐利如鹰,肩膀线条绷得笔直,正是安全部门“特殊项目协调组”的吴峻,现在已经是中校了。
  
  距离最后一批岛民撤离半月有余,“肃清”早已不再是字面意义的清扫,而是更彻底的物理隔绝与信息封锁。
  
  此刻,围绕整个岛屿的除了海水……还有海军最新列装的022型导弹快艇组成的流动警戒线。
  
  任何未经许可接近白线的船只,无论是迷航的渔船还是好奇的货轮,立刻会被高频喇叭发出严厉警告驱离,暗藏在船上的短波电台会同步将情况报送至岸基指挥中心。
  
  更远处,依托大岛或礁盘建立的移动雷达站,其巨大的抛物面天线如同敏锐的电子巨眼,不分昼夜地凝视着这片海域,517型远程警戒雷达的波束穿透浓雾和夜幕,捕捉着最微弱的异常回波。
  
  海军巡逻艇划出的冰冷白线,如同无形的锁链,将岛屿与喧嚣的外界彻底隔断,但真正的壁垒构建,才刚刚开始。
  
  岛上本就不多的简易道路,已被工程兵部队用蛇腹型铁丝网和预制混凝土隔离桩分割包围。
  
  所有原有的码头、登岛点都设置了24小时双岗岗哨,配有简单的红外夜视观测设备和探照灯。
  
  核心区域——那个远离废弃村落、地势相对平坦、被选定为未来堆工地的巨大土坪周围,安保措施陡然升级。
  
  三层防线已经成型:
  
  外层:由海军陆战队一个连驻扎巡逻,依托天然礁岩和改造后的废弃石屋建立观测哨,重点监控整个海岸线和岛上非核心区域。
  
  他们配备着望远镜、便携式战场监视雷达和反狙击探测装置。
  
  中层:吴峻带来的人手部署在此,与工程指挥部临近。
  
  这里架设起由重型集装箱改造的临时指挥控制中心和多个固定岗楼,部署了最新的人脸识别与刷卡双重认证的门禁系统、移动式X光安检设备用于检查进出车辆物资。
  
  通讯主要以保密性极高的专用数字集群系统为主,辅以有线通讯作为备份,彻底屏蔽普通手机信号。
  
  内层:整个堆址场地已被近三米高、顶部覆盖刀刺滚笼的铁丝网围墙完全围闭,围墙地基深挖防止破坏。
  
  只保留一个主入口。
  
  围墙内外安装了高密度、可切换红外摄像头,所有图像实时汇聚到指挥中心的多屏幕监视墙上,所有画面保存期不少于90天。
  
  重要位置的更是永久存档。
  
  围墙下埋设了震动感应电缆,并布设了隐蔽的防入侵被动红外探测器。
  
  内部,一支从总参某部警卫局调来的精干小队负责最后的贴身守卫,他们甚至已开始进行堆工建筑结构图和紧急疏散预案的沙盘推演。
  
  信息保密是另一场无声的战争,建设未动,安保先行。
  
  在确定试验堆建立的一刻起,本就已经快要到顶的保密等级……还有上升空间,还能再往上提。
  
  岛上任何人——无论是军人、工程师还是后勤人员——都必须通过比常规涉密项目更为严格的政审和保密培训。
  
  任何电子产品严禁带入核心区,离开岛屿前必须经过专业设备检查。
  
  岛上的所有对外通信——包括军线——都需通过指挥中心的“信息滤网”,关键词触发即时警报和溯源。
  
  吴峻亲自设计了一系列反测绘、反侦察预案,包括对可能出现的低空无人机的反制准备,以及在岛屿周边部署了定向电磁干扰设备用于屏蔽低空信号。
  
  他深知,真正的威胁可能藏身于最普通的“杂波”之中。
  
  虽然项目的保密工作一直做得很好,但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他们这么大一个项目。
  
  尽管这边的岛屿有些偏僻,但此刻估计已经有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上这里了。
  
  新架设的高压氙灯将指挥中心外的空地照得亮如白昼,灯光边缘之外,黑暗浓重如墨。
  
  某处废弃房顶的阴影里,一个身披伪装网的观察哨,通过带有微光增像管的夜视瞄准镜,警惕地扫视着灯火界限之外的黑暗。
  
  空气中弥漫着湿冷、海腥,还有一种无形的、如同被绷紧到极限的弓弦般的紧张感。
  
  岛民带走了生活气息,而进驻的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秩序,一种只为守护地底深处尚未破土、却足以改变世界的秘密而存在的秩序。
  
  工兵营正连夜加固一段容易被风浪侵蚀的岸堤,挖掘机的轰鸣声在寂静的岛屿上显得格外刺耳,但这声音也被严格限制在低洼地带传播。
  
  ……
  
  几辆挂着特殊通行证的越野车碾过临时铺设的硬质路面,扬起细微的尘土,在一处视野开阔的高坡前停下。
  
  洛珞的靴子伸出车门,踏在覆盖盐霜的硬化路面上,发出沉闷的回响。
  
  他身边,吴峻中校按着腰间的通讯器,鹰隼般的目光扫过外层铁丝网与荷枪巡逻的海军陆战队,再投向远处被厚重围墙包裹的核心区。
  
  “洛总,最后一台移动式主动声呐阵列部署完毕,水下三维监控网成型。”
  
  吴峻的声音透过防寒服的通讯系统传来,清晰而冷静:
  
  “信息滤网覆盖率100%,目前未检测到任何异常电磁泄露或未授权测绘信号,所有三级预警预案已加载完毕,场地正在进行凭证工程。”
  
  洛珞停步,望向那片巨大的、覆盖着迷彩伪装网的平整基岩区域。
  
  扑面而来的除了寒意,还有巨型机械发动机低沉的嘶吼和岩层破碎的敲击声。
  
  他披着深色的工装夹克,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下方已然面目全非的建设工地——曾经的渔村基址,如今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重塑。
  
  场地平整工程正处于高峰。
  
  几台身形庞大的反铲挖掘机和凿岩机正协同作业,履带式推土机轰鸣着将松散的土石方推向指定区域,装载机和重型自卸卡车则如同忙碌的工蚁,有条不紊地将弃土运往岛上的回填区或临时堆料场。
  
  空气中弥漫着柴油味和新鲜岩石被破开时特有的气息。
  
  “洛总。”
  
  洛珞这边刚过来,一个穿着藏青色工装、戴着安全帽的中年人立刻快步迎了上来,他是负责现场土建施工的工程部负责人赵工,身旁跟着几名主要技术员和安全员。
  
  洛珞点点头,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问道:
  
  “进展如何?复勘结果确认了?”
  
  “正在进行最后阶段的详细复勘……”
  
  赵工指向不远处一台正在作业的地质钻探机:
  
  “加密钻孔点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按您的最高要求,深度全部达到设计持力层标高以下至少十米,目前采集的岩芯样本显示,与前期资料高度吻合,基岩整体性、承载力、节理分布良好,未发现未探明的软弱夹层。”
  
  “详细报告和分析模型预计今晚能汇总到指挥中心。”
  
  洛珞走近临时搭建的露天试验台,上面摆放着刚刚取出的、仍带着地气的灰白色岩芯样本。
  
  他拿起其中一截,手指在坚硬的断面纹理上摩挲了几下,又掂了掂分量,仿佛在亲自感受这片土地能否承托起试验堆的重量。
  
  核设施建造流程中,场地平整和基础工程永远是第一步。
  
  虽然他专业是纯粹数学,微分方程,以及计算材料学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对地质和工程学一窍不通。
  
  但作为总设计师,他是最清楚自己的聚变堆需要的硬性参数的。
  
  虽然其他项目上的总师只是负责协调全局,专人负责专事,像这种情况,通常都是两个部门协调确定。
  
  但……兹事体大,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所以……他又去“选修”了地质工程学。
  
  嗯~就用最后剩下的一百多积分。
  
  虽然不足以让他一跃成为国内顶尖的地质专家,但起码协调建堆前期的地质勘察、土地平整等工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尤其是在一些地质参数上,作为顶尖数学家,整个项目上都不存在能够替代带设计模型,规划具体参数的人。
  
  合作对接倒也不是不行,但总归两个人或者说两个部门,出错的风险就更大点。
  
  现在整个要求的参数和设计方案全部出自洛珞一人之手,出问题的概率就被降到了最低,除了……
  
  他要多辛苦一些了。
  
  否则按理说这种地质勘察的事情,还不需要他这个总师亲自过来看。
  
  “地下水位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