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选址!建堆!
第385章 选址!建堆! (第2/2页)“就按你说的办!选址,建造50兆瓦示范堆!需要什么,立刻启动!这条路,我们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老人十分欣慰的说道。
这一刻,他心中原有的担忧不仅消除,更生出极大的敬佩。
这个年轻人,不仅有着惊天的才华,更有着超越其年龄的远见、沉稳与难以撼动的科学定力。
那份看似被光芒掩盖的骄傲,如今却以“谨慎”的方式,化作了承载“夸父逐日”伟业最坚实的船锚。
建堆的目标已经明确,还就只剩下了一件事:
“选址呢?你有什么考量吗?”
按说聚变堆选址这种事,涉及到的远不止是聚变工程在实验上能否成功,后续的实用性和商业化发展更是重中之重。
这种事召集能源、环保、电力等一系列部门责任人,一起开个碰头会决定才是正理。
但此刻他就是希望看看洛珞对此有没有什么见解,这个年轻人已经给了他太多的奇迹,他想要知道洛珞只是在学术上有领先世界的思维,还是全面性人才,连这种综合性的项目也能有独到的见解。
书房的灯光映照着木桌,洛珞站在一旁,面对领导的询问,并未急于回答,而是从包里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地图。
那是一幅详尽的纸质图,上面有细致的手绘等高线、城市标记和交通网络:
“领导”
洛珞的声音平稳而清晰:
“选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很多,我仔细考虑过。”
他首先指向地图上的内陆区域:
“专家初期论证,确实有人倾向西部,优点是地广人稀,远离人口密集区,地质相对稳定。但存在不可回避的硬伤。”
他再次走回密码箱,从中取出几份厚厚的图纸和资料文件,轻轻铺开在桌上。
“第一,大型设备运输是噩梦。”
洛珞翻出几页带有尺寸标注的工程草图:
“您请看,‘夸父’的核心组件,比如由沪上振华重工制造的杜瓦容器直径接近15米。”
他用手在地图上比划着:
“还有激光阵列的反射镜组,体积和重量都非常规,内陆运输,公路桥梁限高限宽,铁路隧道孔径限制,几乎无法整体运输或需分拆成极多小件,这会大幅增加工程复杂度、成本和工期风险。”
洛珞拿起一张彩印的港口资料图,是宁波-舟山港的平面图和航道水深数据。
“第二,深水良港必不可少,这几乎锁定了沿海选址。”
他指着舟山群岛的位置,手指顺着那条深蓝色的航道标记移动:
“宁波-舟山港拥有世界级的深水泊位,其50米水深的航道和码头条件,能轻松停靠、装卸30万吨级甚至以上的巨轮,这意味着我们的大型关键部件,可以在沪上的工厂建造完成,由驳船直接运抵宁波港,再无缝转运至目标岛屿,成本低,效率高,风险完全可控,这一点,内陆无法比拟。”
“第三个关键点,电网接入与负荷匹配。”
洛珞又抽出几张国家电网华东地区的负荷分布和主网结构图,上面有红色标记出的长三角负荷中心,他指向舟山的位置:
“目前,舟山与宁波之间已经建设了500千伏海底电缆,意味着舟山的电力可以直接接入华东电网,而华东网,特别是沪宁杭区域,是整个国家电力负荷最重、增长最快、对清洁能源需求最迫切的核心区域!”
他将舟山位置和上海、杭州的方向用笔连接起来:
“我们的50兆瓦示范堆能量虽然不大,但验证成功后,后续发展空间巨大,选址舟山,产出的电能可以直接高效地注入最需要的腹地市场,避免长距离、高损耗、高成本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
“第四点,人才与技术协作半径。”
洛珞拿出了一份手写的清单,上面列着一些单位名称和距离估算:
“‘夸父工程’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需要最顶尖团队协同作战,王启明教授团队在材料所、李卫国教授团队在沪上的超导中心、陈光华院士团队在合肥的激光研究所,这些核心研究机构距离舟山的平均陆路+轮渡时间均在2-3小时以内,比去西部动辄6-8小时甚至更长的飞机加陆路行程要高效得多,快速的技术支援、人员交流、紧急情况处理,时间就是生命线。”
“至于最重要的安全与环境因素……”
洛珞语气郑重,这是他作为总设计师的本分:
“舟山群岛位置独立,有天然屏障,具体选址点我们倾向黄泽岛,周边人口极其稀少,辐射安全保障范围远超安全阈值。
地质上,东海海床稳定,地震活动远低于大陆板块内部,有实测的百年历史数据支撑,主要自然威胁是台风和盐雾。”
他又打开一份气象资料和工程方案草图:
“针对台风,方案设计包含三重硬保障:参照秦山核电经验,提高关键设备基准高程到历史最高风暴潮位以上;构筑重型防波堤;反应堆建筑物抗风结构按最高等级设计,确保极端情况下主体结构安全。”
“对于盐雾腐蚀,我们将采用多重物理隔绝和‘龙鳞-G1’的升级防护涂层、加上严密的厂房通风过滤系统,完全可以保证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行环境。”
洛珞将手中的最后一份图纸——一份标有初步码头位置、堆厂区划和防护结构的舟山群岛局部规划草图——在领导面前放好。
他没有描写任何花哨的未来前景,只有朴实的图纸、数据和基于工程逻辑的详尽分析。
领导的手指轻轻点在舟山群岛的位置,他是打算看看洛珞在这方面的想法,但对方似乎给他了一个选址的完整方案。
除了基本的能源运输,建造难度,就连台风这种自然因素也考虑在内了?
“你……你早就对此有所规划了?”
他不由的惊讶问道。
这样一份庞大的选址规划,绝不是短短一天就能完成的,即便这个人是洛珞。
显然早就有所准备。
“是的”
洛珞并未否认,他做的准备之早绝对超乎所有人的预料,早在立项之后他就在规划选址建堆的事宜了。
至于原因……当然是为了节省时间。
现在距离任务期限只有一年多了,保险起见,他最好在一年之内点燃聚变之火。
所以……领导以为他选择50兆瓦的试验堆是出于成熟的谨慎考量,虽然这也是原因之一。
但更重要的是,小型试验堆节省时间。
否则真要搞个上千兆瓦的聚变堆,且不说会不会因为体量的大幅增加而出现失败的可能,单单是建造需要的场地那庞大的土木工程,恐怕没个半年时间就别想完事。
等到聚变堆真的建造完成,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在这一点上,他跟领导的心思几乎是完全一致,求稳。
能够快准稳的建造,然后成功点火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提升功率,只要火光成功点燃,那么后面的事就不要太容易,一旦有了一,那么二三四五六不是自然而然的事嘛。
现在自然不用着这份急。
至于选址的问题……
领导沉思片刻,目光扫过桌上每一份承载着严谨思考的纸张。
地图上的舟山,并非一个闪烁的光点,而是众多岛屿构成的一片海域。
“黄泽岛…深水港、华东负荷中心、人才半径、独立安全…”
领导抬起头,看向洛珞:
“你的分析很系统,充分考虑了工程可行、建设效率、成本控制和长期发展需要,特别是运输和人才这两点,对这样一个复杂且追求效率的前沿项目尤为关键,看来,舟山群岛确实是最符合现阶段工程目标的现实选择。”
他的话语中满是惊叹。
从西部到舟山的权衡,从巨大潜力到可控风险的规模判断,再到此刻将不可控的自然天灾转化为可计划管理的工程挑战……这个年轻人在层层推进的思路上,展现出的不仅仅是未雨绸缪,更是对未来所有可能遭遇的风浪,都提前布下了牢固的计算与抵抗的锚点!
那种惊讶,已非仅仅是对一个方案的认可,而是对一个超越年龄界限、仿佛具有某种洞悉一切可能的非凡智谋的深切震动。
他看着眼前神色平静却目光坚毅的洛珞,最终,所有惊讶与赞叹都化作了一个无声的确认——这个选择,不仅正确,而且深邃。
他走到桌边,拿起钢笔,在洛珞准备的工程选址建议报告初稿上,清晰地签下了名字。
“好,那就定在舟山!按照你的计划,准备建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