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二百八十章 破釜沉舟!

第二百八十章 破釜沉舟!

第二百八十章 破釜沉舟! (第2/2页)

江昭挑眉,略有了然。
  
  一般来说,政斗肯定是为了政治资源。
  
  亦或是,干脆就是盯上了对方的官职。
  
  但,吕惠卿是正四品,王安石正二品,两人差距着实不小。
  
  吕慧卿弹劾王安石,自然不可能是为了他的乌纱帽。
  
  事实上,吕惠卿奏弹劾文书,就为了一点:
  
  干王安国!
  
  吕惠卿、王安石二人,关系相当之好。
  
  但,吕惠卿、王安国二人,关系却是相当恶劣。
  
  熙丰三年,八月初一,王安石、吕惠卿二人月下论道,本该是知音难觅,高山流水。
  
  谁承想,王安国竟是突然冒了出来,公然鄙夷吕惠卿的为人,认为他是谄媚奸猾之辈,搞得吕惠卿甚是尴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若非是事后王安石主动登门致歉,吕惠卿都差点以为是被人安排了鸿门宴。
  
  但不论如何,吕惠卿、王安国二人算是就此结下了仇怨。
  
  熙丰四年,一月末,王安石、吕惠卿二人煮茶论道,议论变法成效、岁计议政。
  
  谁承想,王安国竟是吹起了笛子。
  
  为了教导弟弟,王安石就来了一句“宜放郑声”,也就是让其不要沉迷于靡靡之音。
  
  结果,王安国回怼了一句“愿兄远离佞人”。
  
  吕惠卿一听,就知道王安国是在针对自己,就此怀恨在心。
  
  此外,王安国还公开几次批评过吕惠卿推行变法的举措,认为其执行本事不足,更是公然劝谏王安石持中立态度,莫要变法,认为变法可能会导致家破人亡,富贵不再。
  
  大大小小的言论,或多或少都传入了吕惠卿的耳中。
  
  其中,不乏挑拨王安石、吕惠卿二人关系的话语,也不乏诋毁新政的话语。
  
  其行为,不说恶劣,却也相差不大。
  
  偏生还没有半点改正的意思!
  
  爱屋及乌,恨屋也及乌。
  
  如此行径,自是被吕惠卿视为兄长王安石教导无方。
  
  可碍于王安石的存在,他也不太好发作,唯有任之忍之。
  
  结果,就在八月末,吕惠卿又听到了王安国在公开场合批评自己。
  
  堂堂正四品大员,富弼、韩绛一系的“接班人”,岂能一忍再忍?
  
  于是乎,吕惠卿心头大怒,干脆一连着两人一起弹劾。
  
  由此,也就有了内斗的状况。
  
  “无论是介甫,亦或是吉甫,都是为了变法大业。”
  
  江昭挑眉,平和道:“误会说开了就好。”
  
  王安石、吕惠卿二人相视一眼,皆是肃坐,并未作声。
  
  一时误会解开,但两人都得一定的时间缓解一二,自是不可能一下子就恢复如初。
  
  “不过,都是庙堂上有名有姓的变法者。”
  
  “此番内斗,若是毫不惩戒,未免有可能助长内斗之风,影响不太好。”
  
  江昭注目下去,淡淡道:“你二人,都得贬下去。”
  
  “但凭大相公处置。”吕惠卿一脸的严肃。
  
  “安石亦然。”王安石一样点了点头。
  
  关于两人的结局,几位内阁大学士或多或少都有透露。
  
  遭贬,已是注定!
  
  “近来,北疆异动。交趾灭国不久,恐有随风景从之辈。”
  
  “介甫,便任职西南都护府大都护吧,暂且全权处置交趾一切军政。”
  
  “诺。”王安石一礼。
  
  江昭注目于吕惠卿,继续宣判道:“半免费教育的政令颁下不久,勉强也算是可为之地,吉甫便去国子监任司业吧。”
  
  “诺。”吕惠卿点头,行了一礼。
  
  简短的几句话,两人都有一定幅度的贬谪。
  
  西南都护府为从二品建制,大都护为从二品官职,王安石从正二品落到了从二品。
  
  国子监为正四品建制,司业是祭酒的副手,为正五品,吕惠卿正四品落到了正五品。
  
  当然,贬的肯定不是太狠。
  
  不过,即便如此,也足以威慑其他人。
  
  毕竟,江昭对王安石的重视几乎是人人皆知。
  
  连王安石触犯了霉头都能贬,其他人自然更是不在话下。
  
  “至于王安国……”
  
  江昭淡淡道:“贬到九品吧。”
  
  “是。”王安石连忙点头。
  
  宣判结束,两人相继退了下去。
  
  江昭望着,不免摇了摇头。
  
  文人啊,就在乎一股“气”,往往为了心头的气折腾不断!
  
  甚至于,就算是出了庙堂也毫不停歇。
  
  就像是这几天,本来已经死如尘灰的反对者,竟是又搞起来“道统之争”,试图从理论学说上否定变法。
  
  难啊!
  
  ……
  
  兴庆府,白高殿。
  
  丹陛之上,并未有人。
  
  一道帘子垂下,隐约坐着一貌美妇人,凤袍披身,金钗凤冠,自有一股难言的威仪。
  
  这,赫然是太后梁氏。
  
  大殿正中,立着一人,却是国舅梁乙理。
  
  “七十万人南征?”
  
  帘幕之下,梁太后拾着文书,注目了两眼,声音不免暗含诧意。
  
  吹牛逼呢?
  
  就算是梁氏不通军政,却也知晓“七十万人”究竟是何其的假。
  
  景德元年(1004年),萧太后南征,一度差点打到汴京,并签订了赫赫有名的檀渊之盟,也仅是出兵二十万而已。
  
  关键,辽国有得起七十万南征大军?
  
  “自从雁门谷大败,耶律洪基足足损失了近六万嫡系大军。”
  
  梁乙理沉吟着,徐徐道:“如今,仅是败了不足两年,便欲二次南征,无非是破釜沉舟。”
  
  “七十万自是不太可能。不过,十万左右,估计还是有的。”
  
  “嗯。”
  
  梁太后轻轻点头。
  
  作为游牧民族政权,辽国是典型的“全民皆兵”。
  
  但凡是适龄的青壮年,几乎都可上马控弦。
  
  由此,也就使得其常备军卒量大概有七八十万。
  
  以耶律洪基的地位,以及统治力,一次大败,继续拉出十万军卒,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也仅此一次机会而已。
  
  辽国的组成实在太过杂乱,契丹族仅仅是人口总量的八分之一。
  
  要是二次南征还继续大幅度的损失嫡系兵马,辽国内部大概率是会动乱起来。
  
  毕竟,契丹族可没少压迫其他民族。
  
  “国舅决定出兵几许?”梁太后轻声问道。
  
  名义上,她是皇帝的母亲,垂帘听政者。
  
  但,实际上的掌权者,还得是国舅梁乙理。
  
  “十万!”梁乙理沉着脸,重重道。
  
  “十万?”梁太后一惊:“为何?”
  
  “背水一战。”梁乙理沉声道。
  
  耶律洪基是破釜沉舟,大夏又何尝不是背水一战?
  
  从江子川变法成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会诞生“大一统”的契机。
  
  要么,大周实现大一统。
  
  要么,大周国运被斩,被迫继续摆烂。
  
  “并且,陛下也要长大了。”梁乙理提醒道。
  
  小皇帝已经十一岁了,要长大了!
  
  作为皇帝,就算是什么也不干,李秉常的威望也都在一日一日的上涨。
  
  更何况,李秉常还不笨!
  
  这就非常可怕。
  
  不难预见,随着李秉常的威望越来越大,有朝一日,梁氏一族怕是得凶多吉少。
  
  逢此窘境,唯有一种解法:
  
  圈养皇帝!
  
  通过战争,拔高梁氏一族的威望,从而死死的压制皇帝的存在感,并设法让李秉常诞下儿子。
  
  其后,自然是皇帝不幸病亡,太皇太后被迫继续垂帘听政。
  
  外在威胁,源自于大周实现大一统的可能性。
  
  内在威胁,即将长大的小皇帝。
  
  两者,都逼着梁乙理不得不大肆集结兵力!
  
  “好。”
  
  梁氏点头:“一切,国舅自行做主即可。”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