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下何人不通袁?
第三百二十三章 天下何人不通袁? (第1/2页)随着张辽为汉王第八义子,魏续等众将献城投降,徐州门户就此大开,汉军长驱直入徐州。
当张辽与魏续的劝降书信发往各郡,当汉王攻无不克的威名传遍徐州,当纪灵再一次证明了自己天下无敌的实力,一合败张辽的事迹广为流传。
徐州诸郡,怎不惊惧?
随着小沛这座徐州门户打开,东海、广陵、琅琊、彭城、下邳!
各郡县乡无论是郡守长官,还是当地世家,无不在直面“八十三万”汉军的惊怖中惶恐难安。
而失去了可以作为屏障的张辽、魏续兵团,甚至当这支曾经守护他们抵御汉军的依靠,反而化作了带路先锋,成为汉军攻伐他们最锋利的矛之后。
除了在汉王兵锋下瑟瑟发抖,开城投降外,唯一还能让他们依靠的,便是齐王吕布留在徐州的最后底蕴。
陈珪,陈登,以及高顺!
于是乎一封封加急求援信,如雪花般急传下邳,纷至沓来。
【“快,汉军已破小沛,速速将消息传回下邳,请陈先生与高将军尽快来援。”】
【“速速回报,通传下邳。
汉军主力已至彭城治所二十里外,守城郡兵不过三五千人,纵殊死一搏,也恐难以抵挡,请陈先生速发援兵。”】
【“汉军已至十里外,陈登!汝再不派兵救援,无力抵抗之下,别怪我开城投降。”】
【“汉军已不足五里,速救!!!”】
【“喜迎汉王,普天同庆!
逆贼陈登,贼将高顺,何必负隅顽抗,自寻死路?
不若早归王化,以献徐州,来日同殿称臣,不枉同僚一场。
据城死守,徒添尔亡魂,为伪齐陪葬耳!”】
下邳,议事殿。
看着手中的一封封求援信,陈登深感无言。
面前同样看了信件的高顺见状,急催之曰:
“先生!
齐王临行前将徐州大事交托你我,眼下小沛才破,彭城便丢了,接下来可如何是好?
还请先生早做决断,以谋应敌之策!”
应敌之策?
陈登:“.”
不是,咱俩昨天刚收到小沛城破的消息,还没准备好怎么办呢。
结果今早上一觉醒来,汉军就到彭城二十里外了。
忙着商议援兵之事,午饭还没吃呢,汉军就到十里外了。
待整顿完兵马,刚把援军派出城,汉军已经到五里了。
然后现在,太阳西垂,日暮西山,彭城直接普天同庆了。
这玩意,你让我想啥主意?来,看着我的眼睛,你告诉我如何救援?
见陈登低头不语,似在思谋良策,高顺大喜。
“先生深思熟虑,必有良策在怀。
今何以破敌,还请先生教我。”
陈登:“.”
他沉吟良久道了句,“目下彭城已失,救援已来不及。
今当先召回出援之军,以防不测。
并向后方诸郡求援,聚集兵力,再急发信往琅琊,请齐王回援。”
高顺颔首,“先生心思缜密,所言甚是,顺这便安排。
不过汉军将至,齐国倾颓,危急存亡,就在眼前。
当何以破敌,还请先生教我。”
陈登:“.”
恰这时,又听传讯兵气喘吁吁的跑来,急呼之曰:
“陈先生!高将军!
不好了!
汉国大军已至下邳城三十里外,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降。
汉军一路长驱直入我徐州腹心之地,所过之地,望风而降,无人敢阻其兵锋。
只恐不久之后,兵临城下矣。”
高顺大惊!
“汉军怎来的如此之快?
一群贪生怕死之辈,便是要投降,也多少抵御片刻,给我等争取些喘息之机也好。”
高顺说着,神色愈急,紧紧握着陈登之手,催之曰:
“齐王与军师未归,齐国兴亡,今系于先生一人,若有良策,何不速言?
倘使齐国亡你我之手,九泉之下何以面目见齐王乎?”
话语愈发焦急,高顺朝陈登长拜不起。
“还请先生教我!”
陈登深深看了他一眼,平日自己陈家要趁着吕布不在,在徐州扩张影响力的时候,就属你高顺天天盯着我跟防贼似的。
现在齐国要亡了,汉军压境的时候,你知道要靠我的计策了?
尽管心思意味难明,陈登面上还是给了高顺一个一切尽在掌握的轻笑。
只见他轻笑慰之。
“将军勿忧!
汉王所以兴兵犯境,盖因齐王行刺其义子也!
今我或可亲往汉营出使,为汉王解开误会,表明齐王只是一时糊涂,非有意冒犯天威。
届时痛陈袁吕联盟之利害,使汉王明白鹬蚌相争的道理,或可解徐州危局。”
高顺闻言,略感疑窦,眼神狐疑望向陈登。
“先生此计可行否?
汉王兴大兵而来,岂是一句误会就可平息?
只先生一人出使,如此轻易,就可解徐州之危?”
陈登见他起疑,故作无奈苦涩之态,为之一一解释。
“岂能如此轻易?
然鹬蚌相争的道理,天下皆准。
眼下汉王北上在即,同曹操殊死决战,近在眼前。
当下我等若倾力守城,不说挡住汉军,但却足以拖上一时半月的,使汉军消耗部分力量。
而此消彼长之下,岂非便宜曹营?
更何况汉军先锋今已至轘辕关,两军交锋在即,汉王主力若是被我等拖在徐州,使轘辕关战局有变,汉军先锋为曹操所趁,犹未可知。
再者我等虽无抵御汉军之力,可齐王率领精锐战力犹在,若是将齐王逼迫太甚,使之彻底投曹,共抗汉军,难道是汉王所希望看见的吗?
至于那位汉王义子,若是被齐王当真刺死了,事情无可挽回也便罢了。
眼下只是听汉王书信中言义子被刺,详情尚未可知。
我此去汉营说之,若是义子并未身亡,汉王又何必为他一人,而付出我所言的这些代价呢?”
高顺亦被陈登井井有条的道理说服,只觉深以为然,头头是道。
但隐隐又似感觉有哪里不对,没等他开口,陈登便趁热打铁,继而言之。
“仅以上这些,便妄想汉王退兵远远不够。
首先已经被汉军占据的郡县,肯定是要不回来了。
甚至为了请汉王退兵,我等要做好割地赔款,永为下邦的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