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一鸣惊人张儁乂
第124章:一鸣惊人张儁乂 (第2/2页)只见许攸面色坚毅道:
“若能在信都城下一战而毙贼首,则全局皆活也!”
不得不承认,许攸这个方案风险虽大,但是收益回报也是极高。
而且他说得也确实有道理。
甭管魏军现在占据多少优势,可一旦魏哲战死情况则会瞬间颠倒过来。
届时别说冀州了,魏军连幽州老巢能不能保住都未可知。
于是许攸话音一落,袁绍便不由眼神一亮。
随即只见他拍案而起,按剑昂首,毅然决然道:
“不必再议,此战不胜即死,如此方不负吾袁氏之名!”
没办法,许攸说得好处实在太香了。
按照逢纪的计策袁绍最好也不过勉强保全,依旧难改敌强我弱的趋势。
但按照许攸的算计,他却有可能一举逆转颓势,反败为胜。
如何选择,自然一目了然了。
并且谁让袁绍上次在公孙瓒身上就有过一次成功的经验呢。
先前公孙瓒气焰何等嚣张,一路势如破竹都要逼近邺城了,结果一朝战死当场,所有失地转眼就失而复得,传檄即定。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不对,当初袁绍的情况甚至比现在还要危急,可他依旧还是翻盘了。
可以说公孙瓒的例子,此刻给予了袁绍莫大的信心。
对此逢纪自然不甘,还想尝试劝谏袁绍改变主意。
但是还未等他开口,来自青州的战报就让逢纪无奈的闭上了嘴巴。
……
话说修县被围之后,郭图和张郃并未就此甘于沉寂,即便沮授动员渤海各家将修县城外挖的坑坑洼洼,几乎没有一处平坦的地面,但依旧被两人寻到了机会。
结果就是郭图依旧固守城池不出,而张郃则率万人突出重围。
而张郃的离开虽然减少守城的兵力,但却也大大降低了修县的粮食消耗。
郭图如果死守修县,想要破城还真不是一般的困难。
另一边张郃成功突围之后则并未选择反身一击。
毕竟现在看似是沮授围住了修县援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何尝不是郭图以万余兵马拖住了渤海魏军呢。
故此张郃率兵离开后直奔青州刺史周昂而去。
因为张郃心里比谁都清楚“修县-平原郡”防线存在的意义。
那就是阻挡钟扈的青州军进入冀州,避免广宗陷入围攻之中。
事实也正是如此!
本来钟扈率领青州军都快打穿平原郡了,华雄更是击破高唐袁军,眼看着就要进入清河国了。若是让华雄突破青州防线,那么平原县坚守的周昂也就不战自溃了。
然而张郃却绕道清河国腹地于渡口外埋伏,趁华雄率军渡过黄河立足未稳之时,猛然发起突袭,最终阵斩华雄,其所率领的魏军更是伤亡过半,溺死者数以千计。
可以说高唐一战,直接改变了青州局势。
要知道周昂都准备退守冀州了,可张郃的出现却让他瞬间压力大减,双方竟然再度僵持起来。
信都城内,当袁绍看到这份战报时那叫一个心情舒畅。
“好!哈哈哈~”
只见袁绍说着便忍不住放下战报哈哈大笑起来。
在将战报传示堂内众人之后,袁绍忍不住抚须而笑道:
“魏贼虽有小勇,却不知吾亦有大将!”
“儁乂之举,实在堪为诸将表率!”
说罢袁绍竟然直接当场便论功行赏起来,直接封张郃为荡寇将军。
如此干净利落的举动,着实让堂内不少将校都羡慕不已。
不过话又说回来,自开战后袁军败仗不断,张郃这次的表现确实挺提气的。
看似他这次只是斩了一个魏军校尉,但懂行的都清楚他挽救了袁军的东线战略。
所以众人虽然羡慕,但也都无话可说。
袁绍如此重赏张郃,其实也存着凝聚军心,提振士气的意思。
见此情形,逢纪知道没有机会了,哀叹一声后便无奈的坐下了。
而张郃的捷报也越发坚定了袁绍要在信都和魏哲决战的信心。
于是当魏哲率领大军出现在信都城外之时,看着远处旷野上越来越近的“魏”字旗,袁绍眼中已然满是战意,没有丝毫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