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狂如飓风
第285章 狂如飓风 (第1/2页)2003年3月23号,星期日。
美国加州洛杉矶柯达剧院。
从下午开始,剧院外便挤满了媒体和观众。
央视6套史无前例的派出了一支采访团,并且全程直播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
然而他们才开始直播红毯秀没几分钟就不得不切开镜头——有位不知名的大熊女演员,穿了一套半透视礼服,两点激凸,冲着央视镜头弯腰俯身……
“奥斯卡怎么这样啊?!”
第一次来到美国的年轻女记者面红耳赤,有一种幻想破灭之感,表现得极不适应。
“好莱坞就应该这样。”
摄影师见怪不怪,指着候场区那些花枝招展的女演员,笃定道:“待会儿肯定有人摔倒,四仰八叉的把裤衩露出来,你信不信?”
“呸!为了博眼球,简直没有下限!”
女记者没有想到,奥斯卡红毯居然是这样的,满脸失望。
“真没意思……方星河呢?他什么时候出场?”
“《英雄》剧组啊?那可得挺靠后了,倒数第三第四吧,还有得等呢。”
“咱们到底能不能拿奖啊?”
“这我可不知道,不过我琢磨着,上回的《卧虎藏龙》都拿了4个奖,《英雄》没道理不拿吧?”
“也是,12项提名呢,中一半也行啊!”
“嘿,你可真敢想!”
“哪儿是我想的?这不是全国人民的期待嘛~~~”
盲目乐观的情绪,不止是充斥在现场,更充斥在所有国人心中。
电影频道的奥斯卡之夜特别节目是如此展望的——
6大核心奖项,6提2中;
6大技术奖项,6提3中。
保5争6,从而实现对《卧虎藏龙》的全面超越。
央视主持人在提到最佳外语片这一核心奖项时,兴高采烈。
“今年没有任何一部影片能够和《英雄》竞争最佳外语片,不管是商业影响力,亦或者艺术价值,《英雄》都是今年所有非英文电影里的头号种子……”
国内所有媒体对此都极为乐观,在讨论时,早已默认《英雄》必拿最佳外语片。
方哥知道后,张口结舌了好半天。
不是,你们哪来的那么旺盛的自信心啊?
这都不只是盲目自信了,这不纯纯的无知自大嘛!
国内基本上是一点都不了解《英雄》在好莱坞的处境,正在冲击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把他们的野心吹到了一种极限。
官媒还稍微谦虚点,以难度为首的资媒那叫一个敢吹。
“《英雄》必将成为奥斯卡最大赢家!”
“《英雄》票房横扫全球,奖项也将横扫奥斯卡!”
“《英雄》出征,寸草不生!”
程一中更是扯着脖子喊:“《英雄》在本届奥斯卡根本没有对手,《指环王》、《猫鼠游戏》、《纽约黑帮》全都不在话下,少于5个奖就是黑幕!”
仗着国内观众不了解实情,故意忽略真正的获奖大热门《芝加哥》和《钢琴家》,疯狂捧杀《英雄》。
本质上,这仍然是在针对方星河。
一旦获奖情况不如预期,他们肯定会把大锅扣在方星河头上,如此这般,疯狂嘲讽和拉踩。
而一旦获奖情况超预期,那么功劳都是全剧组的,肯定只字不提方星河。
死敌嘛,是这样的。
现在你方哥跟国内95%以上的资媒都势同水火,这很不资本,但这非常中国。
国内的媒体就是立场大于赚钱,美国同行就不一样,美国媒体永远都是赚钱第一。
经费不到位,管你是不是友军同盟,哪凉快哪撅着去。
经费到位,白的分分钟给你扯成黑的。
目前的《英雄》在美国本土就处于一种经费溢出状态——得是什么级别的大片才能越过娱乐版面,让政经媒体专门为你唱赞歌啊?
也就当年的大船有过这待遇!
那些政经媒体没拿索尼和方哥的钱,但是拿了上面的钱,捎带着就把《英雄》给捧上了天。
要是让卫萍砸这笔钱,舍不舍得是一回事,主要是真砸不起。
可现在的《英雄》呢?
学院内部怎么看待它外人不得而知,反正单看热度,它是断层的第一。
民间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期待它能拿奖,甚至因此诞生了一个专属于《英雄》本身的粉丝团体,在各种场合为它鼓吹。
央视采访团特意将镜头对准了这一群体,在他们的横幅和标语上一一掠过。
女记者将英文挨个念了出来。
“英雄必胜!正义必胜!”
“你不止是今年最好的电影,你永远是最好的电影!”
“功夫圣碑!”
“今夜,我们都是英雄!”
念完之后,演播厅里的主持人感动到嗟叹连连。
“哇,《英雄》在美国的地位真是非同凡响!这样的盛况,让我想起了当年《少林寺》上映之时……”
其实还是不一样的,国内百姓对于《少林寺》的支持非常纯粹,但美国人民对于《英雄》的支持可不纯粹——那个声援组织,头领肯定是拿了钱的。
方星河站在酒店套房的落地窗前,俯瞰下方的几大方阵,嘴角流露出一丝不屑的轻笑。
《芝加哥》、《指环王》、《英雄》,三大热门,三个方阵。
这种场外支持,对于获奖没有任何意义。
但它对于后续的放映极有意义,所以,哈维搞了,彼得搞了,索尼也搞了。
中村敏锐的意识到BOSS的心情有些浮动,凑上前问:“方君,您对我们所做的一切还满意吗?”
“我知道你们尽力了。”
方星河用既轻且沉的语气,揭开了血淋淋的事实。
“但我满意与否,只取决于结果,不关乎过程。”
搞不定今年的奥斯卡,我的下一部电影,可就不是你们索尼的了……
方星河一直按着《少年的你》,没有和任何一家公司签署全球发行合同。
自打《英雄》的票房开始腾飞,他手头上仅剩的那部作品,就变成了好莱坞六大必争之物。
没人愿意等到戛纳的结果出来再行动,价格是一方面,压力是更重要的原因。
眼下,中村便被压得满头虚汗。
“方君,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业内都认为,今年真的不是最好的时间。
如果您愿意再给索尼一个机会,将《少年的你》放在暑期档上映,我们愿意以更高规格的投入、更持续耐心的公关、更具备针对性的长期布局,去为您斩获明年奥斯卡的真正大奖。
哪怕作为补偿,《少年的你》获奖的概率也远远高于《英雄》……”
这是业内普遍的观点。
业内,指的是以六大为首的制片发行公司,再加上好莱坞各大协会中坚成员。
即便《英雄》已经酿造出了如此巨大的声势,他们仍然不看好结果。
原因?
极其分散的数千个投票评委里,既不看电影也不看报纸的老人家有着将近1000人的基数,这就是原因。
哈维的工作细致到了会派人亲自上门赠送礼物和影碟的程度,那些老白男不一定看,但是随手投票时脑海里肯定会浮现出最熟悉的名字,那个名字不可能是《英雄》,只可能是《芝加哥》。
甚至《指环王》都要比《英雄》更靠前——人家有原著。
而索尼的行动虽然卓有成效,可终归是太晚了,也太宏观了。
就连中村和杰夫都难以确定,这20天的努力到底能够板回几分败局。
他们唯一能够确定的一点就是,假如今年《英雄》与核心大奖失之交臂,那么对方星河个人反而是一件好事。
混了一个脸熟,在学院内部取得了印象分和同情分,明年的《少你》作为一部完全独属于方星河的文艺片,拿到至高奖项的概率将大大增加,最起码远比今年有机会。
可方哥不干。
他看都不看中村,平静回道:“没有明年,没有下一个机会,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都不能拿到我想要的东西,那么最起码10年内我都不会再来奥斯卡。”
中村吓尿了,带着哭腔劝道:“方君,不必如此赌气啊!”
方星河瞥他一眼,轻嗤一声,没有回应。
谁说我是在赌气的?
如果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都不能拿奖,那就证明好莱坞内部的权力角色已经悄然统一了意见,决心将我排斥在外,与我所代表的意识形态进行长期对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