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初抵邺城
第五十五章 初抵邺城 (第2/2页)但在亲眼看见司马颖下车来迎后,他很快将这种不满抛之脑后,自己也下马上前,两人紧紧握住双手,相互打量间,他竟忍不住哽咽道:“十六弟,好久不见了!”
说罢,他顿了顿,眼角竟然泛出泪光,然后强忍住用手背拭去,在场众人无不动容。
是啊,晋武帝司马炎有二十多位皇子,除去那些早夭的,活下来的也有十多位。可历经了这么多风波后,现在还存活于世的武帝皇子,仅仅只剩下当今天子、常山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吴王司马晏、豫章王司马炽五人了!其中天子痴愚,吴王有先天疾病,豫章王又远离政坛。武帝一脉的希望,不全在这两人身上压着吗?
如今两人分别十年,在此危难之际,兄弟才终于相见,但凡是血肉之躯,又怎能不落泪动情呢?
可惜的是,司马颖表面上虽配合司马乂,可却难掩心中的茫然,毕竟他上次和司马乂分别时,才不过十二岁大小,感情并没有那么深厚。
还好,卢志事前有提议,让程太妃坐在副车之中,也跟着司马颖出来了。
程太妃今年也有四十多岁了,她当年在西宫的时候,和司马乂的母亲审美人关系很好,形同姊妹。此时看见司马乂当众落泪,连忙也下了车,拉着司马乂的手,上下打量着他,慢慢地,眼泪竟也止不住地从眼中流出来,她缓缓说:“士度,我苦命的好儿啊!”
程太妃近来体虚,哭了一会儿后,就开始喘气,她拉着司马乂在马扎上坐下。从始至终,都抓住司马乂的手没有放开。
她对司马乂说:“你小的时候,和你五兄经常来我宫中讨石榴吃,你还记得?”
司马乂连连点头。
她又说:“可惜你没见得你母亲最后一面,自从你五兄死了,你又被贬到常山。你母亲就天天以泪洗面,来我宫中和我哭着诉苦说‘不如生女好,嫁个洛阳的好人家,也不至于会惹出这么多祸事,再也见不着面!’”
“后来第二年,你阿母就哭瞎了眼睛,跟着就去世了。没想到嫁到皇家,也会这么苦啊!今天见到你,已经长大成人了!小伙子一表人才,想必你阿母泉下有知,也会安歇吧!”
司马乂听到这些话后,心中甚是悲痛,只是握着程太妃的手低头不语。在场的官员们也觉得造化无情,无不侧目凄然。
此时此刻下,就连刘羡也触景生情,想起了母亲张希妙。不知道她泉下有知,看见今日的自己,能否感到欣慰呢?
就这样,在一片至亲情深的氛围中,司马乂司马颖又攀谈了片刻。而后两人一同携手乘车,直奔到邺城的宫殿内,叙旧去了。
刘羡等常山王官属自然不能随行,他们由成都王左长史卢志所接待。卢志确认他们随行的人数后,沉思片刻,就商量道:
“现在城内合适下榻的地方不多,一个是金明门侧的军营,那里离西市近,热闹些;一个是广德门北的台阁,那里可以结交朋友,现在各方到来的义军首领,多下榻此处;再有一个,就是司马门前的文馆,那里离邺宫近,要是有要事商议,入宫可以省事些。”
刘羡和上官巳等人简单商议了一下,很快回答道:“那就去军营吧,劳烦卢君费心了,我们本来就是来打仗的,也不必弄这么麻烦。”
卢志闻言,不禁笑言说:“是啊,来时府君就打了一个不小的胜仗,大家都对您议论纷纷呢!”
刘羡谦虚说:“不过是剿除一个不曾上阵的蟊贼罢了,本也没有值得夸耀的。”
“您这么说,真是让我等汗颜了。”卢志感慨着,一面策马为刘羡引路,一面抱怨道:“您别看现在的邺城,好似花团锦簇,大家也都激情洋溢,形势大好,好像明天就能打进洛阳,活捉孙秀了。可这段日子,这些人啊,给我惹的麻烦也不少。”
“什么纵马伤人的,喝酒闹事的,嫖妓不给钱的,甚至还有什么,直接闯到百姓家里霸占妻女的,简直不堪入目。百姓告到我那里,我把他们一抓,这些人就恹得像只鸡。除了磕头如捣蒜,就是叫亲戚来捞人。你说这些人,能称之为义军,指望他们打胜仗吗?”
刘羡闻言,不由问道:“那不知卢君是怎么处置的?”
卢志叹气道:“当然是抓几个带头闹事的,把他们的头都砍了,挂在城门上警戒示众。里面每个人都有背景,杀了之后给我惹了一堆麻烦。可不能不管啊!”
刘羡宽慰他道:“世上本是如此,人心如水,没有约束就会四处流淌。非得用法律做河堤,再用道德教化疏通,才不至于让人心泛滥。卢君所言所行,都是君子之所为啊!”
刘羡说的是法家言语,向来是不受主流喜欢的,不料卢志却大为赞同,他赞许道:“是啊!民心如水啊!挖开河堤,让他们泛滥容易,想再收回来,就很难了。荀子说,水则载舟,亦能覆舟,不可不慎加考虑啊!”
紧接着,他又和刘羡谈起了对这次战事的看法:“现在河北雄兵云集邺城,兵力不可谓不雄厚。可参与诸将,各个都盲目狂妄,自恃勇力。勇气虽然可嘉,但也容易受到挫折。若不是时间不够,我真想找个机会,先磨磨他们的锐气!这次大战,看来还要府君您,还有宣城公这样的名将,多多帮衬才是。”
刘羡听他语气中的意思,虽然心下也赞同七八分,但也不妨碍他心中奇怪,反问道:“哦?现在形势一片大好,卢君竟然如此悲观?”
卢志回看了刘羡一眼,肃然道:“刘府君,我等行的都是国家大事,涉及的是天下苍生的安危。因此,立志时,大可以乐观豪迈,但做事时,却不能不谨小慎微。须知一旦出错,失败事小,死去的人却再也不能复生了。”
听罢,刘羡不敢不立即行礼,向卢志道歉道:“卢君所言甚是,我必牢记在心。”
表面上如此说,可刘羡心中大为欢喜,暗道:重诺明志慎法,卢子道与我,可谓是同道中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