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351章 大王,未想……未想我竟也能一呼百应。

第351章 大王,未想……未想我竟也能一呼百应。

第351章 大王,未想……未想我竟也能一呼百应。 (第1/2页)

“是啊,若是女真使节入京上表称臣了,朝廷罢战之圣旨连连在来,我等还不退兵,只怕当真天下哗然……”
  
  苏武竟也这么说,却更去看吴用。
  
  吴用脑瓜子转了转,便又开口:“大王,不若,派快马前去截杀那女真使节?”
  
  苏武摆了手:“怕是来不及啊,那女真之使节,岂能想不到这些,一旦获准南下入京,他们只怕日夜兼程去奔。”
  
  “是啊,即便他们不日夜兼程去奔,晚了这么些天,只怕也追不上!”吴用自己也摇头。
  
  却是吴用又说:“那……大王,要不要……”
  
  自是欲言又止,却又好似在等苏武应允什么……
  
  苏武只管再道:“说……”
  
  吴用立马开口:“那就不管这些了,咱们只管照着咱们的谋划来,管他什么圣旨不圣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天子在汴京,也管不到咱们这里来……”
  
  “哼哼……”苏武微微有笑。
  
  “大王,军中军将,都是多战之辈,岂能不知此时战局之利弊得失?只要大王不撤,众多军将,自当拥护!”
  
  吴用对此,倒是笃定非常。
  
  “如此,我岂不成了一个无君无父悖逆之臣?天下人如何看我?”
  
  苏武如此来问,自不是真担忧这些,而是希望集思广益,想出一些应对的办法。
  
  吴用自又沉思去……
  
  苏武自己也在思索,便也是知道,这事吧,着手之处,在于一个舆论……
  
  程万里与刘延庆是搞不定天子的……
  
  武松,那更是在这种事上起不到一点作用。
  
  发动舆论……却有一人,许真能成事!
  
  便听吴用开口:“大王,下官一时,着实无计可施,想得许多,却都感觉并不起效……”
  
  苏武一语来:“你来倒水磨墨!”
  
  吴用只管照做,把清水倒入砚台里,拿墨条慢慢磨动。
  
  苏武提笔去舔,也摊开了信纸,慢慢来写。
  
  吴用在一旁,自也凑头来看,慢慢看得,自也是有惊讶在脸。
  
  苏武写给谁?写给御史中丞秦桧。
  
  写什么?先把女真之事分析一遍给秦桧去听,然后让秦桧去造势。
  
  联系各方,从京东高门,到东京王氏,乃至太学之人,自还有李纲等人……
  
  分析女真,自不复杂,大军一退,前功尽弃,女真战力依旧强横,自又扫荡草原。
  
  如此,匈奴突厥再归,契丹大辽又来……
  
  造势之事,苏武就不多言了,秦桧当有的是手段与人脉,他岳父家在东京,那也不是一般人家。
  
  苏武陡然也想到了李清照……李清照若是也下场来干,那自也事半功倍。
  
  说来说去,还是这一家子人……
  
  这一家子若是都干起来了,再加上程万里与刘延庆,天子势单力薄,许还真招架不住。
  
  这信倒也不需要比女真使节到得快,只要稍后能到,东京城的朝廷里,那就有得吵了。
  
  只待苏武信件写罢,在等墨干。
  
  吴用已然开口来问:“大王何以笃定御史中丞秦相公会不遗余力为大王奔走?”
  
  “你思索一二……”苏武反问。
  
  吴用也还是疑惑的语气:“倒是大王对他,颇有恩情,他乃……废太子昔日任命提拔之御史中丞,废太子失势了,他却还能安坐御史中丞之职,定是因为大王恩情使然!又想……许也还有东京王氏干系其中,还有那易安居士……”
  
  苏武直接点头:“然也!”
  
  吴用陡然好似明白了什么,又道:“大王,许天下之事……还真需要士人在其中,有士人,则万事皆易,若无士人,怕是纷乱不止,乃至需要格外血腥之手段,杀得个人头滚滚,打得个支离破碎,定要好好拉拢士人才是……”
  
  吴用说完这番话,立马心中紧张起来,担惊受怕一般看向苏武。
  
  便是以往吴用多言这些所谓……谋国之言,苏武定要发怒!
  
  却是今日,苏武还真不怒了,点了点头:“是啊,士人之能,不在于士人有多少本事,而是在于蛊惑天下之人心。那些仗义之辈,忠义之人,却皆听士人之蛊惑,只看士人怎么蛊惑了……”
  
  吴用闻之,心中大喜,便是知道,来日他就有资格与苏武商议谈论这些事了……
  
  这是什么待遇?最心腹亲近,不过如此。
  
  那许贯忠、宗颖之辈,从今日起,好似已然远不及他!
  
  苏武在装信件,装好,便是一语:“速速送到东京去给秦桧!”
  
  “得令!”吴用心中欢呼雀跃,动作自也快捷非常。
  
  苏武刚才之语,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是士人多牛逼,有多大能量,能拉起多么精锐的军队之类。
  
  而是在于岳飞、韩世忠等人,乃至已然绑在苏武船上的京东诸多高门……
  
  就好比那一时那一刻,天下之舆论,皆骂苏武是逆贼。
  
  岳飞心中之纠结,乃至岳飞接下来可能做的事,不言而喻。
  
  乃至那些已经绑在苏武船上的京东高门,不说什么背叛,人心之上,不免也有惶惶,担忧顾及自也无数。
  
  但若是天下之舆论反过来了,有那些“大儒”为苏武辨经了,把经辨好了……
  
  那岳飞之辈,自也会受影响,心中哪怕有什么顾虑,也有自我开解的渠道与方式。
  
  那些京东高门,自然而然,就少了那些心中纠结,会是辨经队伍里的中流砥柱。
  
  士人,士大夫,在死到临头之前,在身家性命受到威胁之前,他们那张嘴之威力,那是真不可小觑的。
  
  天下很大,那些仗义之辈,忠义之人,虽然是少数,但天下各州各府,加起来算,也可不会真少。
  
  苏武最不想的是,天下士大夫皆与苏武为敌,然后天下四处,皆是骂声。
  
  然后那些所谓仗义之辈、忠义之人,提刀而起就真要勤王。
  
  苏武就得杀得个尸山血海!
  
  那些出张嘴巴的士大夫自是提不起刀,提刀之人是何人?
  
  其实正是这个国家最后的中流砥柱。
  
  就好比历史上女真坐拥中原之时,别看投降之宋人到处都有,其实中原揭竿而起之兵,也满地皆是!
  
  史料上一笔一笔,虽然多是简单几语,容易被人忽略,但真看起来,很是动人……
  
  头前也说,连辛弃疾的父亲,一个读书人,在山东也揭竿而起了。
  
  也说这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只道立马就天下太平了?其实远远不是,宋立国之初,那也一样,有的是揭竿而起的义士。
  
  就好比四川境内,那更是乱如麻,杀得是尸山血海。
  
  导致宋人防备武人,防备到什么地步了?连民族脊梁都被抽去了大半。
  
  苏武难道往后也要这么防备武人?
  
  说王莽篡汉,王莽之篡,几乎就是教科书里最标准的篡位了,只待刘家大义一起,舆论风向一变,真说刘秀是位面之子能召唤陨石?所以能以些许乌合之众就败王莽几十万大军?
  
  那是有谈笑的成分在其中,刘秀之起,那是中原世家大族鼎力支持之缘故,这就是舆论风向,这就是所谓大义。
  
  也是司马篡魏,篡完就好了?天下立马就乱,大乱也在不远。
  
  还说曹老板,他生前不取,何也?皆因曹老板对汉还有念想?有忠义?
  
  岂能不也是想避免此时苏武眼前之事?
  
  那荀彧之辈,是汉臣还是曹魏之臣?天下人心,在汉还是在曹魏?蜀汉何以小国寡民还能频频北伐?
  
  自也要说满清,但凡名不正言不顺的时候,满清入关之后的屠刀何等狠厉?士大夫也辨经不少,但天下之乱可还少?
  
  满清的皇帝,哪个不是战战兢兢,清朝初年,起义遍地。
  
  三藩之乱,其实也是一个道理,真去了解吴三桂之北伐之战,从结果看,吴三桂好似没什么,其实真在当时,真看史料,吴三桂之攻势凌厉非常,一度真有成功的可能。
  
  当时局势,只道真如电视剧里那么简单?一度吓得满清朝臣之中,有求和之意者,数不胜数。
  
  何以有文字狱?吓的,战战兢兢,草木皆兵,乃至还有什么天地会红花会之类,各种宗教作乱,从来不停,哪个不是要反清复明?
  
  整个满清那么多年,防汉人,那比什么都重要,多少代人过去了,重要性依旧不减。
  
  这些事,放在大历史里,多不起眼,只道是国一立,万事皆妥,就是四海升平,但在当世来看,那是何等的麻烦,日日焦头烂额,贯穿始终。
  
  苏武如今所为,多就是为了避免这些事,辨经,就是舆论,得有人来舆论……
  
  大宋发展到而今,人口,经济,冶金,手工,商业,农业……
  
  苏武不愿打个烂糟糟之后,再等两三代人去恢复……
  
  苏武更不愿对这个民族真正的脊梁去挥舞屠刀。
  
  难道真要与岳飞来个刀兵相向?
  
  那苏武做的这一切,哪里还有多少正当性?
  
  或者去忽悠岳飞?
  
  岳飞这般的人,能那般的死,这是何等的精神信仰之力量?
  
  被人说了千年的愚忠之辈,能是几言几语忽悠得住的?
  
  如果岳飞真是几言几语就忽悠得住之人,华夏这个民族与国家,就不足以真正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高处。
  
  苏武很是清醒!
  
  这也是在说一件很本质的事,为何岳飞得苏武想尽办法去顾虑?
  
  为何秦桧就可以直接被苏武所用?苏武不担心秦桧?
  
  岳飞与秦桧,其实就是这大宋朝的一体两面!
  
  一面是苏武需要去顾虑、顾及、顾忌的……
  
  一面是苏武只要有武力、势力、实力就可以解决的……
  
  当然有全凭武力、势力、实力解决一切的办法,只管遇到谁说一个“不”字,提刀就砍了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