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 针启百合病,到底能不能站起来?(二合一章)
第1127章 针启百合病,到底能不能站起来?(二合一章) (第1/2页)听到患者说的话,方言点了点头说道:
“确实,这个癔症性瘫痪,在国外最早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开始研究,当时叫做“歇斯底里症”,巴黎萨尔佩特里埃医院的精神病学家让马丁沙可通过临床观察,认为这属于是精神心理障碍的范畴,然后这个病进入本世纪过后,又被在国际疾病分类,将其划分到了心里冲突和应激事件引发的躯体功能障碍。”
“特征就是肢体瘫痪症状明显,但是医学检查没有发现任何的神经系统,肌肉和骨骼的实质性损伤。”
“但是这个病我们中医研究的时间更早,在汉朝的时候张仲景就对这个病有记录了,我们给这个病取名叫百合病。”
患者妻子有些好奇的对着方言问道:
“为什么叫百合病呢?这个病和百合有关系?”
方言笑着说道:
“因为这个病和百合这味中药有密切的关系。”
“对于百合病的治疗,《金匮要略》原文里就多次提到以“百合”作为核心药物。”
“里面包括了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这些方剂,无一例外的,它们都是以百合为主药的。”
“简单点的说,这个病就像是天生被百合克制一样,所以古人为了更好的记忆,就把病的名字取为百合病。”
听到方言这话,患者的妻子露出惊讶的神色嘀咕道:
“百合……居然百合能治这个病。”
一旁的中药师林素心接过话茬说道:
“中医认为,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恰好能针对百合病“阴虚内热、心神不宁”的核心病机,通过滋养心肺之阴、清退虚热、安定神志来缓解症状。”
结果这时候患者妻子一拍大腿,说道:
“嗨呀,之前我们家熬百合莲子粥,就他不吃,这不是见鬼了嘛!”
她对着方言说道:
“早吃是不是就没这事儿了?”
听到患者妻子这话,方言也是一愣。
然后他摆了摆手:
“哪能这么说。百合病的根源是长期情志不舒、阴虚内热积久而成,不是单靠一碗百合粥就能化解的。”
“再说,您家先生这病拖了二十年,就像受潮的木头,内里早积了层霉,得慢慢晒、细细刮才行。”
他拿起笔,在处方上圈出“百合”二字:
“不过您说的也对,百合确实是治这病的要药。我给您开的方子,就是以百合地黄汤为底子,相当于给‘心肺’这两盏灯添油、除灰,让它们重新亮起来。”
张忠孝笑道:
“这么说,合着我这二十年的毛病,还真跟没吃百合有关系?早知道当初就该听劝,多喝几碗粥。”
“也不全是。”方言语气认真了些说道:
“您这病,情绪是‘催化剂’。”
“股市涨跌、工作压力就像往火里添柴,火越旺,‘阴虚’就越重,瘫痪自然发作得勤,往后除了吃药,还得学着‘熄火’。”
他看向张忠孝的妻子:
“家里也可以多备些百合、莲子、银耳,煮水或煮粥都行,当作日常调理。”
“但更重要的是,让他多听听音乐,多散步,哪怕每天抽半小时晒晒太阳,把心里的弦松一松。”
张忠孝的妻子连连点头:
“对对对!我早就说让他别玩股票了,这下可得听方大夫的。”
张忠孝自己也叹了口气:
“以前总觉得自己心态好,现在才明白,心里的事儿藏不住,总会找个地方冒出来。”
方言说道:
“您这病啊,就像弹簧,越较劲越反弹,松快了反倒没事。”
接着方言就开始开起了方子:
百合30g,生地黄15g,知母10g,茯神12g,浮小麦15g,炙甘草6g。
开完过后,站在方言身后的人都有些不适应了。
之前方言方子动不动就是二十几味药,现在居然就这六味药就完事儿了。
金无病直接问道:
“啊?就没了吗?”
方言放下笔,抬眼看向金无病,笑道:
“没了,这六味药就够了。”
“这也太简单了吧?”金无病说道。
方言拿起处方纸,指着上面的药名解释道:
“百合病的核心是‘阴虚内热、心神失养’,就像一间被浓烟熏久的屋子,得先开窗透气、擦掉积灰,而不是一股脑堆满东西。这方子看着简单,每一味都有实在用处。”
他指尖点在“百合30g”上,说道:
“重用百合,既能滋养心肺之阴,又能清退虚热,就像给干渴的土地浇水,直接对准病的根儿。生地黄甘寒滋阴,帮百合把‘阴液’补足,知母苦寒清润,专门对付阴虚生的‘虚火’,这三味是‘治本’的,把‘阴虚内热’的底子给翻过来。”
“剩下这三味,是管‘安神’和‘调神’的。”方言继续说道:
“茯神比茯苓更偏重于养心安神,就像给心神找个安稳的住处;浮小麦能收敛心气、缓解烦躁,对付那种心里发空、坐立不安的劲儿;炙甘草调和诸药,还能配合浮小麦,有点像甘麦大枣汤的意思,帮着稳住情绪。”
他顿了顿,看向众人:
“你们觉得药少,是因为之前看我治的多是杂病、顽症,得兼顾多个病机,比如又有寒湿又有气虚,就得寒热药、补泻药一起上。但张先生这病不一样,核心病机很单纯就是情志久郁化火,耗伤了心肺之阴,没那么多复杂的兼证。”
“《金匮要略》里治百合病,最经典的百合地黄汤就两味药,百合和生地黄,我这已经加了四味辅助的,够周全了。”
方言拿起处方纸晃了晃:
“药不在多,在‘对证’。就像射箭,靶子找准了,一支箭就能中;靶子找不准,十支箭也白搭。他这病,重点在‘养阴’和‘安神’,这六味药各司其职,多一味反而可能添乱。”
金无病挠了挠头:
“那……不用加点通络的?他不是瘫痪吗?”
方言说道:
“他这瘫痪不是经络堵了,是‘神’指挥不动‘形’了。”
方言顿了顿,知道金无病的水平,于是又打了个比方道:
“就像木偶戏,线没断,是提线的人慌了神,手不听使唤。这时候该先稳住提线的人,而不是去剪线、接线。等他心神安定了,阴虚的火退了,肢体自然就听指挥了,加通络药反而是本末倒置。”
金无病恍然。
张忠孝这边听完,也听懂了,他点头道:
“方大夫说得在理,我这病确实怪,不是骨头筋肉的事儿,那就按这方子试试。”
方言把处方递给一旁的谢春荣,说道:
“让药房水煎两次,待会儿服用一碗,后面就早晚温服。”
“服完三剂到时候根据情况微调,大方向不变,少用药,多调神,应该要不了多久时间就会很快恢复。”
谢春荣点了点头,然后就出门去药房了。
接着方言对着患者说道:
“来,我再给你做一次针刺治疗试试效果。”
患者本来以为方言这里已经完事儿了,结果没想到方言还要给他针刺。
方言对着患者说道:
“针刺虽然不可能替代药物滋阴安神的根本作用,但可以辅助缓解症状、缩短疗程。”
“百合病本质是心肺阴虚内热,百脉失养,所以我打算针刺六个穴位,滋阴清热,安神定志。”
“哪六个穴位?”一旁的金无病很好的问道。
他之前看过方言针灸后,现在对方言下针已经有很高的期待了。
方言说道:
“神门,太渊,三阴交,复溜,内关,还有一个经外奇穴安眠穴。”
听到这几个穴位,金无病露出思索的的神色。
一旁的林文峰开口解释道:
“神门宁心安神,应该是缓解焦虑的,太渊滋阴润肺,可以调节百脉,至于三阴交嘛,可以健脾滋阴,调和肝脾肾,复溜穴,我用的少,不过这穴位在肾经,可以滋阴降火,如果我猜的没错,针对的应该是虚热明显的口苦尿黄。”
听到他这话,方言点了点头确认道。
林文峰笑了笑,继续说道:
“内关穴是心包经穴,可以宽胸理气,针对的应该是情绪波动剧烈这块儿,至于经外奇穴安眠穴,当然就是助眠的了。”
他说完方言已经拿出了天工针。
之所以没有拿海龙针,主要是方言想着天工针在针对精神方面的病症,是有战绩可查的,马文茵那边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呢。
虽然当时让马文茵爆了四根吧……但毕竟是有作用的。
而且天工针用坏了可以修,等老贺从海上回来就可以修,那海龙针用坏了那就真坏了。
二十年的百合病,方言感觉还是天工针稍微靠谱点。
说干就干,接下来方言来到患者身前,对着他说道:
“调整呼吸,待会儿我会在你呼吸的时候进针,不要紧张,如果……我说如果突然能动了,也不要大幅度的做动作。”
听到方言这话,张忠孝眼神里闪过一丝期待,语气都有些激动的说道:
“好!我记下来了。”
接着方言拿起针,对张忠孝道:
“张先生,我们现在开始针灸。我会按顺序针刺神门、太渊、内关、三阴交、复溜和安眠穴这六个穴位,如果过程中若有任何不适,随时告诉我。”
张忠孝在轮椅上尽力放松身体,点头道:
“方大夫,您尽管下针,我这病二十年了,也没什么可怕的。”
方言点了点头,然后先在患者的神门穴位置消毒。
他左手固定张忠孝的右手腕尺侧,右手捏紧一枚细长的天工针,对准神门穴。
接着他采用“指切进针法”,也就是左手拇指指甲紧压穴位旁皮肤,右手持针,针尖贴住指甲缘,在张忠孝一次缓慢呼气时,他突然手腕轻轻一送,天工针发出“嗤嗤”声后,便已经没入皮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