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骇人
第617章 骇人 (第2/2页)现场不少的工作人员已经感到极度的不适,一个个先后背过身去。
江弦也感觉有些难受。
毕竟这场景实在是反人类,实在是够吓人的,刘田夫每砍一下,他都感觉能听见自己心跳砸在耳朵里。
这戏一拍就是整整一天。
到了收工的时候,刘田夫身上的戏服已经被福尔马林和汗水浸透了,双手也因长时间握斧剧烈抽搐。
当天夜里,剧组的一名年轻化妆师便连夜辞职,留下字条说“再做噩梦会疯”。
牟敦芾把这纸条拿给了江弦,一脸鄙夷,“当年他们就是这样的,现在为了还原当年的场景,砍几下就受不了?”
对此,江弦也不好说什么,他还是比较客观的,接受不了也能理解,毕竟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实在是太过于骇人。
“拍摄都还算顺利吧?”
昨天牟敦芾忙着拍摄刘田夫的那场戏,这场戏准备已久,因此他没什么时间和江弦说话,一直到现在俩人这才有机会坐下来聊天。
“顺利。”
牟敦芾非常高兴,“这要归功于你帮我写的剧本,实在是非常合我心意,你写的那么详细,每个细节都给我考虑周到了,这样每场戏我基本上只需要走剧本,不用考虑更多的内容,拍摄起来非常顺畅。”
“嗯其他方面呢?有受到阻力吗?”
“其他方面?”
牟敦芾意识到江弦的意思,毕竟这部电影的拍摄充满争议,他摇摇头,“这倒没有。”
说完,又以非常坚定的语气补个一句:“谁阻挡我拍摄这部电影,谁就是卖国贼!”
江弦作为编剧,又在剧组呆了一段时间,见证了牟敦芾拍这部电影的过程,也就见到了更多牟敦芾堪称“丧心病狂”的名场面。
一个是解pou,电影里有一个小哑巴,是少年班的朋友,后面被骗进来被当做解pou用的材料。
这场戏怎么拍呢?
牟敦芾找了一具少年遗体,在征得家属的同意以后,他邀请了真实的医生,在镜头前进行解pou拍摄,现场只有核心团队成员被允许进入,摄影师则透过观察窗进行录制.
另外一个是“冻伤实验”的戏,牟敦芾直接亲外甥女闽江上场。
她也是剧组的服装员,这场戏,她在零下十几度的户外裸露双臂,反复浇淋冰水直至皮肤冻僵。
到了拍摄间隙,工作人员拼命用雪搓她的胳膊促进血液循环,闽江也痛哭到几乎虚脱,说自己实在受不了了,不想拍了,牟敦芾也流了泪,在旁边儿一个劲儿的鼓励:“孩子,坚持!坚持!”
这都还算好的了。
鼠疫实验是最夸张的,牟敦芾要求动用一万只活老鼠,因此,剧组就下乡以每只8角钱的价格征集来了老鼠。
因为这会儿天气冷,老鼠不活跃,剧组就围起火炉取暖,结果老鼠又懒到不动。
牟敦芾为了拍出江弦写的那种“万鼠奔腾”的画面,于是下令铺设电网,逐步升压,通过电击老鼠使其疯狂窜动,最终拍出“鼠潮奔腾”的镜头。
然而这场戏还存在一个困难,就是老鼠群因饥饿互相撕咬,每天都会死亡数百只。
最后是当地的农民建议,投喂老鼠一些玉米秆来缓解老鼠的厮杀。
这场戏拍摄结束后,为了防止鼠疫,所有老鼠都被集中焚烧处理。
江弦也就亲眼见证了这个场面,烧的黑烟遮天,空气里全是焦臭味,剧组好几个工作人员当场瞬间崩溃到大哭。
总之,拍这么多骇人场面以后,牟敦芾成了全剧组公认的疯子。
当然了,他是明面上的疯子。
暗地里还有个被视作疯子的人。
那就是江弦。
毕竟他才是创作出这些“名场面”的“罪魁祸首”。
回到京城以后,江弦又去和傅奇见了次面,聊的基本是《末代皇帝》在香港上映的事情。
顺便提了一嘴,说银都今年在香港又开设了一家名为CineartHouse的影艺戏院。
这家戏院呢,专门放映一些非主流的文艺片,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厅专门播放内地电影,而二厅则播放日本和欧洲的文艺片。
最近,他们打算把江弦的那部《芙蓉镇》弄去在影艺戏院播出。
江弦倒没觉得影艺这两个字太陌生,都知道影艺是银都手里的一大院线嘛,在后世也赫赫有名。
院线是啥呢?
简单来说,就是同一个区域、或者同一个资本、发行方主导的影院联盟,再由他们去对接电影发行方,反馈实时观众购票意愿,这样既大大减少了发行方的工作量,也有利于影院获得更大的议价权。
在后世,香港电影院经过百年的市场厮杀,大概有六十多家电影院,其中常说的7大院线其中之一就有香港四大发行公司之一银都机构的影艺。
不过相较于MCL和百老汇这些,影艺的戏院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
“听说今年香港多了一条新院线?”聊着聊着,江弦忽然不动声色的问了一句。
“对,叫新宝院线。”傅奇点点头介绍道。
在80年代前期,香港影坛主要有三条院线,就是邵氏、嘉禾、金公主三条院线。
而到了80年代中期,邵氏退场以后,德宝上场,于是又就变成了嘉禾、金公主、德宝三足鼎立。
这个时期,电影行业发展迅速,票房屡创新高,而且在东南亚,省里都很卖座,吊打他们的本土影片。
而这三家香港院线,嘉禾、金公主、德宝基本垄断整个行业。
他们自产自销,而且在省里有自己的办事处,别人很难在这其中分一杯羹。
这时候,有一些小的独立制片公司,接受外部资金制作起了影片。
但是因为公司实力有限,所以制作的片子都是小卡斯,在香港以外的市场没有什么票房号召力,而在香港本土,因为需要排在三大院线上映,所以也拿不到好的档期,因此这些外资投资港片一直都是不温不火。
一直到了去年,金公主院线的三大老板之一的陈荣美注意到了这些外资的钱。
白花花的银子居然这么浪费?真是可惜!
于是便拉着另一个老板冯秉仲,在金公主外单独又成立了一家院线,也就是这条新宝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