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8章: 根只能在家里
第1628章: 根只能在家里 (第2/2页)虽然欧美各个国家产业转移,已然是明牌了。
不经过实际的观察调研,娄晓娥还是无法理解洋鬼子搞这些事的出发点是什么。
但凡在经济上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能明白,这种大规模的制造产业转移,那必然的就让本国工业成为空心化。
在这个上面,娄晓娥调研的点只有两个,一个是洋鬼子普通百姓的收入跟消费。
另外一个事,就是洋鬼子把那些产业转移出去,以后又靠什么能掌控那些产业?
只能说,脑袋由屁股决定这句话,在娄晓娥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要她还是一个小商人,根本就不会思考这些问题。
但现在的娄晓娥,不论身份地位,还是经济实力,已经到了触摸天宫大门的位置了。
按照咱们的说法就是再往前一步,她便能‘顿悟’,看清楚这个世界经济上的运转规律,从而得道。
只能说,娄晓娥一趟欧美环游下来,所得真不算少。
她看到了欧美各个厂子在当地工会的领导下,每天想着不是如何好好工作,而是想着争取更高的收入。
而那些小老板们,反而成了弱势群体。
就像是工人工资,前几年阿迈瑞卡制造业工人平均薪资大概是3美刀/小时以下。
但现在已经涨到了5美刀/小时了。
就算这样,那些工人还认为自己收入偏低。
但娄晓娥清楚的知道,在港岛,一个车间工人,连二百港刀一个月,都大把人抢着做。
弯弯可能还要更低一些。
小日子虽然比港岛这些地方偏高,但不能不承认,人家这个时间段的工人素质也是比港岛弯弯这些地方好。
这只是一个方面。
还有其他的事情。
比如说洋鬼子开始注重起了服务业,开始给各个行业制定规矩。
还有美刀跟石油的绑定,注重高端科技的研发,都证明了洋鬼子对去低端化产业的做法,不是个别人的想法,而是一盘大棋。
说白了,就是它们当老爷,当裁判,让各个发展中国家当它们的奴隶。
哪怕就是它们扶持起来的小日子跟一些小国,产业上面也是各种各样的畸形。
这就是娄晓娥这次环游观察到的世界真相。
其实洋鬼子跟咱们北方邻居的做法差不多,都是养着一群小弟给它们卖苦力,
然后两家只要当好老爷就行。
不同的是,北方邻居的做法更粗暴一些,手里是拿着鞭子在管理小弟。
而洋鬼子则是拿着美刀跟面包,诱惑着它那些小弟拼命干活。
娄晓娥看清了这些,也就等于她下定了决心。
她知道,洋鬼子肯定不会把她当成自己人。
最多现在,她表现的好一点,洋鬼子会丢一两块奶油面包给她。
但要想站着做人,靠她一个人,肯定是玩不转的。
她的根,她儿女的根,只能是在港岛还有四九城。
她的指望,也只能是何雨柱跟她说过的改开。
世界上的事,就是如此,只要一个人的格局打开了,那么能看到的世界就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