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最后一轮
269 最后一轮 (第2/2页)他伸出手指,计算道:“在我们明年预期的销量基础上,电池至少存在10%的降幅空间,电机和电控至少8%,底盘和车身有5%,研发和制造摊销能有15%,其它的加起来也有5%,我们明年的目标就是把单车成本降低到29.5万。”
“我们需要时间,市场也需要时间,但幸好补贴可以给我们这个时间。”
“单是申城这座城市,它就给我们提供了极佳的起步扶持。”
“我们一辆标准版的‘九州’实际落地价可以达到22万,这样不到2.9万欧元的价格,相信会有很多消费者愿意尝试的,而这样能够带来独特扶持的还有三个城市。”
乔纳斯昨天没有听到这个内容,现在听起来就觉得像是吹嘘。
然而,申城已经出具的文件成为最有力的证明。
牌照拍卖机制所带来的隐性价值无疑大幅增加了‘九州’在这座城市的竞争力。
乔纳斯与旁边的马库斯讨论了一番,随即摇头道:“你们搞补贴真是给力度,碳硅集团这样,特斯拉也这样,美国那边给联邦税收抵免,加州给州级补贴,还有积分交易……”
马库斯补充了一条:“加州还有零排放车的牌照福利,能拿到高速的优先通行权,按照通勤时间的价值来算,这一条一年也得有个2000美元。”
俞兴笑道:“大家都是致力于保护地球,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乔纳斯皱了皱眉:“我现在听到‘清洁能源’这个词就头疼,柴油那个清洁能源真是害人不浅。”
他显然又想起了过山峰。
乔纳斯说到这里,忽然突发奇想:“俞总,听说过山峰就是你们华夏的人在运作,你们国内有没有它的线索?他们会是什么人?”
俞兴反问道:“乔纳斯,你觉得我能知道吗?我能有吗?”
乔纳斯自嘲一笑,有的话早就轰动全球了。
俞兴拿起杯子,战术性喝水。
他围绕成本降幅空间的表述没有完全得到支持,毕竟是放在销量基础之上,而5万的销量并没有那么轻松,不过,今天才摆出的更大力度的扶持筹码还是增加了信心的。
第一天务实,第二天务虚。
关于这一天的务虚,俞兴提到一个更加打动对方的说辞,碳硅集团将会在明年年底或者后年就尝试推进上市计划,希望在明确的现金补贴政策结束之前获得二级市场的融资。
这对碳硅集团来说当然是拿到更多的钱,但这个场合提出来,实际上是降低对方心理上的风险。
车企不是拿两三年补贴就结束了,然而,一旦上市,投资人就能在补贴结束之前获得更好的退出渠道。
碳硅集团跑不了,不代表资方跑不了。
乔纳斯发现对面这个年轻的车企掌门人真的还挺老道。
这天晚上,他在晚餐之时才知道对方经验娴熟的原因,除了向市场冲刺的碳硅集团,这位俞总已经具有很多市场竞争的经验,也已经出售了不少项目。
连碳硅集团的起步资金也是卖来的。
很显然,俞总颇为擅长把握交易双方的立场与条件。
第三天,碳硅集团的会议室里被引入了更多的资方,除了已经谈了两天的欧洲财团,先前犹豫观望的经纬创投、方源资本也被邀请加入本轮的交流。
经纬创投的张颖很早之前就流露过投资新能源项目的兴趣,他是经刘琬英的介绍与俞兴有过沟通,但这次对碳硅集团的高估值很踌躇。
方源资本的唐葵更微妙一些。
他本来是想接触抖音的融资,背后也有一些企鹅高层的授意,打算存在这么一个第三方的备用渠道,不排除未来进行更深入的合作,然而,抖音目前没有新一轮融资的需求,碳硅集团却把他留了下来。
唐葵在临港已经被各种理由挽留将近一周时间,直到今天见到一群外国人才知道碳硅集团正紧锣密鼓的推进C轮融资的进程。
而且,明显推动了很多!
IDG、今日资本、启明创投、浙产投、申城国资、红隼资本与海外财团,这些已经确定能筹措出4.2亿美元的机构们全部到场了。
4.2亿美元+具有投资意向的欧洲财团……
唐葵明白了,自己还在犹豫碳硅集团的高估值,这一轮融资的窗口已经在逐渐关闭。
投与不投,很可能就在这两天就彻底确定,如果不投,按照俞总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的说法,以后就是二级市场才能见面了。
经纬创投和方源资本瞧见的是4.2亿+欧洲财团。
欧洲财团瞧见的是4.2亿+华夏机构。
双方对于碳硅集团的融资进程都有了新的认识。
碳硅集团的会议室里出现了近期前所未有的热闹。
俞兴在这一天就没有谈更多的新内容,只是系统性的总结了碳硅集团创立以来的工作和这个过程对问题的解决,以及,也展现他自己的目标。
“就像碳硅集团第一款车型的名字,我们希望能够打造出代表华夏市场的新能源车企。”
“让人欣喜的是,我们现在的工作已经走在接近这个目标的路上。”
俞兴没有对碳硅集团的估值松口,最后留出两天时间,如果不能达成,那就结束这一轮的融资,等到明年投入市场后再进行下一轮,当然,后者的打算没有宣之于口。
10月25日,碳硅集团完成9亿美元的C轮融资。
来自欧洲的财团出资3.5亿美元,经纬创投出资7000万美元,方源资本出资6000万美元,再加上原先确定的4.2亿美元,共同助力于碳硅集团对市场发起的最后冲刺。
以及,这也是理论上碳硅集团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