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下海
第六百九十三章 下海 (第1/2页)至于朱永扬,他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儿。
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儿上,别人误会他是李言诚的人,那问题还不大,可如果是比较大的,或者是重要的事情上,他是坚决不敢随便默认的。
只有他自己知道,在外边无论如何不能打李言诚的招牌做事儿,尤其是那些涉及灰色地带的事情。
因为他的这个老同学平安,那么只要他自己不作死,也就会一直平安。
所以在接到港岛那位方老板的电话,还是程见闻介绍来的后,他犹豫良久还是给李言诚打了个电话,征询意见。
“你们之间的事情不用征求我的意见,你就把这当成是一次很平常的商业合作,觉得合适,你就和他合作,不合适,不同意就行。”
“我知道你的意思,我这不是担心他醉翁之意不在酒么,尤其是他身边还跟着那个叫杨爱民的,我打听了一下,这个姓杨的父亲在南方省任职,这家伙会不会还有其他什么心思?”
朱永扬现在做事儿是越来越谨慎了,尤其是有可能涉及到自己这位老同学的时候。
这些年他是眼睁睁的看着老同学从当初的区医院的一名小大夫,还差点因为前任妻子娘家的事情被牵连,一时间搞的狼狈之极,一步步走到如今这个地位。
老同学本人是怎么想的他不清楚,反正他总有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就觉得特别不真实。
方老板联系他想见面谈谈,谈谈关于在鸦儿胡同那座大院子里开办私房菜馆的事情,看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听到说是程见闻介绍过来的,老朱就明白,这位程总应该是同意了,否则不可能介绍过来。
可程见闻能答应,他却要考虑的多些。
表面上他虽然同意了面谈,却把时间推到了两天后,因为他要借着这段时间先搞清楚这个方老板的背景信息。
消息打探的很快,他不但搞清楚了那个方老板到底是干什么的,连这次进京和他在一起的杨爱民的身份也打听出来了。
这两个人的怪异组合让他有点挠头,不知道到底该不该见他们。
在电话中向老同学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后,朱永扬就准备耐心等待对面的回复,他以为李言诚怎么着也得思考一下吧,却没想到,他的话音刚落,电话那头就说道。
“不用考虑那么多,我不是说了么,你就当是一次正常的商业合作,该怎么谈就怎么谈,为自己争取合适的利益。
但是切记,只谈商业合作,不谈其他的,不用管他们是不是有其他什么小心思,如果合作谈成了,安排人盯他们一段时间。”
“我知道了,不管谈成谈不成,我都让人去盯着他们。”
“嗯,不过要小心,别让人家发现了可就不好看啦。”
“明白,我安排的人你放心。”
“老朱,你那些兄弟现在再没人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吧?”
“没有,绝对没有,能跟着我做正常生意,还能挣到不少钱,也没人再愿意干过去那黑不提白不提的买卖了。”
“那就好,还有啊,你每个月把该交的税都交明白,我可是知道,你赚的钱不少,别连该正常交的税都舍不得。”
“嘿,你这话说的,大诚,我好歹也跟你打交道这么多年了,觉悟提高了很多,每个月不用税务所的专管员找,我都是主动交的,那些帐都是我老婆在管,绝对不会发生不交或少交的事情。”
“哈哈,还觉悟提高了很多。”
“那是,咱交税那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呢么。”
“好,回头我给你争取一个积极纳税分子的锦旗,让你也露露脸,上个报纸。”
“别别别,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财不露白的道理我懂,你还是让我闷声发大财吧。”
“这可由不得你,该做的宣传,我相信税务局那边还是会做的,真有那一天,你好好配合就是,放心,好处肯定有。”
这几年全国各地都在宣传万元户,宣传的目的就是鼓励大家自谋生路,不要都指着分配工作。
宣传有没有效果?
效果肯定有,不那么明显就是了。
解放至今三十五年啦,在老百姓的思维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定式,那就是给国家干,那才是正经工作,其他的都是歪门邪道,私人做生意更是如此。
还有一部分人是担心回头政策上又有什么变动。
不过这种情况从今年开始就有变化了,标志性事件就是年初历经三十载的布票宣布全面取消,随之一起取消的还有棉絮票,也就是棉花。
与此同时,大家还发现,其他各类生活物资虽然还要票,但计划外供应也变多了,这里说的计划外供应就是买的话可以不要票,但比要票的贵一些,得多花点钱。
比如肉,以前没有票根本买不到,现在是没票但愿意多掏钱也能买到。
还有就是从今年开始南边那个经济区已经将所有票都取消了,包括粮油票,真正做到了敞开供应,市场定价。
钱的重要性开始逐步凸显。
其实因为李言诚的存在,变化早在八零年就已经开始了。
他写的那篇关于如何有效治理社会治安环境的文章发表后,鼓励下乡插队返城青年以及无业人群注册个体工商户,自给自足做小买卖,在全国各地就已经展开,只是因为没有特别明确的政策导向,搞的不是那么大张旗鼓而已,但变化还是不小的。
大的变化是从去年开始的,原因就是相关政策的完善,最显著的一个政策就是去年劳动部门下发的一个通知,关于企业职工要求停薪留职问题的通知。
这里的企业职工指的是国企正式职工。
通知里明确指出,职工可以与单位签订不超过两年的停薪留职协议,期间保留工职,照样计算工龄,但停发一切工资福利。
并且,该职工需按月向单位缴纳不低于原工资百分之二十的劳动保险基金,其实也就是要自己缴纳养老保险。
这个政策的出台,就是变相鼓励在职职工出去做生意,两年时间,是骡子还是马基本就能试出来,挣上钱的了,肯定就看不上厂里的那点工资,回来办理离职手续就可以,这就腾出了一个岗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