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神州剧变
第868章 神州剧变 (第1/2页)“砰!”
一声枪响,打破了日出前的宁静,随着枪响,六七个火把猛地点燃,照亮了这处大院内外。
几十个手持燧发枪,武装带上挂着炸弹和左轮手枪的汉子大声吼叫着,其中七八个人抬着一根水桶粗的撞木,狠狠撞向他们眼前这座大院的院门。
‘砰!’
比撞门声先响起的又是一声枪响,大院院墙上橙红色的火光一闪,紧接着院墙下一声惨叫,有人被当场击倒了。
可这不但没有把下面的人吓倒,反而激起了他们的愤怒,嘿哟嘿哟的号子声中,粗壮的撞木猛地撞到了院门上。
咚咚的连续猛响,院门一阵颤抖,连带着仿佛院墙都在摇动,门内的人,更是传来一阵阵惊恐的叫声。
而这叫声,就像是冲锋的号角,让门外的汉子们更加兴奋,一下一下撞击愈发猛烈。
院墙上,拿着燧发枪的男人再次射倒了一人,但院墙下也开始反击,嗖嗖的子弹擦着院墙上的射击孔飞过,打的夯土制成的院墙土石乱飞。
‘轰!’
巨大的火焰升腾而起,爆炸声响彻四野。
这是有人将炸弹扔进了院内,不过他们搞不到最先进的黑火药,更别提硝化甘油,扔进去的炸弹实际上是个大鞭炮,爆炸声和火光倒是有了,杀伤力则严重不足。
但院内的人,比院外的人更加胆怯,院墙上几个身影不敢耽搁,飞身跳下往更里面的院子跑去。
‘咚~咔嚓!’
此时,门栓也扛不住猛烈的撞击断成了几截,门外的汉子们发出了兴奋嚎叫,端着上了刺刀的燧发枪就冲了进去,随后便是凄惨的哭喊声和愤怒的叫骂声。
惨烈的声音在空旷的乡间传的老远,睡梦中的李成杓一下就被惊醒了,他飞快爬起来,从床底下掏出燧发枪,只穿了个犊鼻短裤就往外跑,边跑边装弹。
这里是河北省宣化府(张家口)怀安县的西河屯堡,距离北京不远,西面是大同府,北面是漠南察哈尔各部的地盘,在满清时期,算是口内口外的交通要道。
但到了大虞朝,由于漠南蒙古的作用大大降低,包括西河屯堡在内的整个宣化府地位都快速下降,到了现在,这里就只是河北北部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村子了。
李家有四兄弟,李成良、李成财、李成吉,李成杓则是最小的一个,不过这是他排序下,年龄可不小。
李成杓已经二十五岁了,只是由于在军中混了五六年,耽误了个人问题,还没有成家,于是跟着大哥李成良一家住在一起。
作为曾经的口内外交通要地,西河屯堡的男人大多有习武的习惯,大虞打回来之后,又特别注重汉人武德的恢复,怀安县大一点的乡镇都办了武学,专门有军队里退下来的教授射击技术。
后来战事频繁,军队里退下来的人也有很多去处,愿意来北地乡镇武学混饭吃的少了,朝廷又把这些武学,改成了历史上遍布中原、河北、河东的各种社。
只不过以前叫枪棒社、弓箭社,现在叫做远行社,除了教授武艺之外,还经常给百姓灌输出去拓殖的思想,教一些在外拓殖的要领。
李成杓跟着大哥李成良还有两个侄子拿着枪牵着马,刚跑到村口,二哥李成财和三哥李成吉也到了,此外还有村子里七八家的壮丁,一共四十来人,人人有枪,个个有马。
而且这四十几个壮丁还不是老实巴交的农夫,他们中除了有李成杓这样的退役军人以外,其余哪一家不是有三四百亩地的小地主。
对于此时的百姓来说,没有后世那么多的娱乐工具,有了钱粮上的富余,基本都会有个爱好消磨时间,那么对于男人来说,没有比玩刀弄枪更好消磨时间又增加自己竞争力的东西了。
汉时的良家子,唐时的府兵大抵也就是这个样子。
“是北边赵家大院子出事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打他们,咱们是在村口守着,还是去看看?”
围在一起的丁壮们纷纷看向了李成杓,他武艺高强,退伍前在东北使司参与过镇压不服王化野人女真的战斗,手上有几条人命,算是这个小‘公社’的头面人物。
“赵家人做的太过分了,咱们可没道理去帮他们吃枪子,王家小五哥,你去县衙报信,其余人守住村口,等巡检大人从县城来了,再做定夺。”
“是这个理,是这个理。”丁壮们听到李成杓这么说,纷纷点头同意。
西河屯堡虽然名叫屯堡,但这名字实际上是大明时期留下来的,当时这里确实是防御蒙古人的军户屯堡,到了满清时期,屯堡早就消失,只剩下了一个名字,所以这里实际上是一个村。
发源于口外的永定河支流西洋河,把西河屯堡分成了南北两片,南面就是李家兄弟在的这片,河北面则是以赵家为主。
这些年,因为皇帝实行新法,北方诸省的土地兼并开始加速,确实有耕地很有水平的发家了,也有经济头脑灵活的赚了钱,但还有很大一部分,选择了赵家兄弟这样的老搞法。
用坑蒙拐骗、栽赃陷害等办法把本可以维持的农户整破产,然后三钱不值两钱的大量吞并他们土地。
其实这样还则罢了,只要不搞出人命,虽然人是坏的,但达到了官府把人赶出去拓殖的需求,基本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赵家兄弟太贪心了,他们不但弄出了人命,还控制村民的人身自由,赵家以赵家老大为首,除了赵家兄弟十多家以外,还另外结了一票义兄弟,号称二十兄弟。
他们以家族为基干,采取层层控制的模式,将土地高度集中,有些被裹挟的村民名义上拥有一百五十亩土地,但实际上是赵家的佃户。
据说现在已经有了三四万亩的良田和数不清的森林、草场等,眼看一个地方豪强,就要出现在眼前了。
理所当然的,这种兼并法,让四野的乡邻都感到十分害怕,因此看着赵家大院子被围攻,仅仅隔着一条河的村民们却没有同仇敌忾上去救援。
“听说县里的王县丞是赵家的女婿,不知道咱们就在这看着赵家出事,万一赵老太爷有个三长两短,日后会不会来找咱们的麻烦?”
大哥李成良白瞎了这个名字,为人忠厚中带着几分怕事,他有些担忧的看向了幺弟李成杓。
“大哥别怕。”李成杓一把拉过大哥,压低了声音说道:“叶巡检早就看不惯王县丞的贪赃枉法了,他老人家是叶贵妃的乡党,能直达天听,这次王县丞和赵家都要完蛋。”
大虞目前县一级的官职中,巡检被大大的增强了,以往不过是个控制关键路口的小武官,但现在已经成了知县、县丞之下的第三把手了,权力还在主簿之上。
这是因为在大虞朝,乡下武德充沛,县丞管着衙役和县城的治安,但是对乡野无法产生足够的威慑,所以需要大幅提高巡检的地位,来控制乡间。
李成良不懂官场上的事,听了弟弟的解释又看到他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于是立刻就放心了不少。
而李成杓实际上没完全说实话,因为河对面攻打赵家的那伙人就是他给牵线搭桥的,他本人则直接就是听命于叶巡检的巡检司外围成员。
半个时辰过后,天色渐亮,河南岸的丁壮们爬上村口土坡仔细观察,只见赵家大院子被打破了几个外围的,建在村后山坡上的依旧安然无恙,众丁壮不由得一阵惋惜。
紧接着,轰隆一声,后山赵家大院子上一门火炮猛然开火,看起来还不像是前清留下的老式火炮,而是一门军队里面的制式六磅炮。
“好家伙,还有野战炮,赵家这是要造反啊!”李成杓兴奋的一跃而起,满脸红光。
按照大虞律法,千人以上的城镇就不允许公然持长枪,三千人以上的城镇短枪也不准露出,只有在乡野间,没多少限制。
但是但是连短枪都有限制了,大炮就不用说了,这玩意跟以前私藏三副以上甲胄视同造反一样,是绝对被禁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