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曹休
第643章 曹休 (第2/2页)但臧霸等人不愿孤军犯险,曹丕虽然赞叹曹休的豪气和决心,但也认为风险太大,没有准许,因此计划搁置。
不久后,暴风正好吹断了吕范船队的所有缆绳,被吹散的吴军船只纷纷漂到曹休等人的营垒前。
曹休趁机下令出战,魏军在将领王凌带领下斩杀吴军数千,俘获大量的舟船,取得大捷。
曹丕于是下令曹休的军队立即渡江,但东吴的救援船队很快开至,收拢了散卒后退还江南。
“黄初三年九月,魏文帝曹丕亲率大军南下征讨孙权,任命曹休为征东大将军,授予黄钺,指挥张辽、臧霸等将领及各州郡总共二十多支军队,进攻驻扎在洞浦的东吴大将吕范。”
“曹休向曹丕上表请愿,希望率领军队渡过长江,直扑东吴国境,曹丕担心曹休孤军深入,紧急命令曹休停止行动。”
“曹军抵达长江,夜里突然狂风大作,东吴大将吕范等人的船只被吹到北岸,曹休命张辽、臧霸等人迎头痛击,大破吴军。战后,曹休升任扬州牧。”
“黄初七年五月,魏文帝曹丕病重,诏令曹休与曹真、司马懿、陈群共同辅政。”
“曹丕去世,魏明帝曹叡继位,曹休晋封长平侯。”
“次年,东吴将领审德率军驻扎在皖县,曹休进攻审德兵将其斩杀。”
“东吴将领韩综、翟丹等人先后率领部下向曹休投降。”
“曹休名震江东,朝廷增加他的封邑四百户,曹休的封邑共计达到二千五百户。”
“同年十二月,曹休升任大司马,依然指挥扬州各路军队。”
“太和二年五月,东吴鄱阳太守周鲂写信给曹休,表示愿意叛吴投降,请求曹休派兵接应。”
“曹休中计,率领十万军队前往皖县接应周鲂,曹叡又派司马懿进军江陵,贾逵进军东关,三路并进。”
“同年八月,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朱桓和全琮为左右都督,各率大军三万进攻曹休。”
“曹休孤军深入,这才知道中计,只得退守石亭。”
“到了半夜,陆逊指挥东吴三路大军围攻曹休,曹军乱作一团,丢盔弃甲,粮草辎重丢弃无数。”
“所幸贾逵得知曹休兵败,水陆并进急行军两百里到达夹石,救援曹休。”
“吴军看到贾逵的援军到来,这才撤退,曹休得以生还。”
“石亭兵败,曹休悔恨不已,向朝廷上书请罪,魏明帝却派遣屯骑校尉杨暨去劝解他,对曹休的礼遇赏赐更加优厚。”
“不久,曹休因愧悔交加,导致背疮发作病逝,死后追谥为壮侯。曹休死后,儿子曹肇继承了他的爵位。”
苏轼:曹休命令臧霸率领万余人乘轻船五百追击,攻袭徐陵,杀略吴军数千人。
随后,吴将全琮、徐盛率军反击,一番拼死大战,攻破了魏军。
吴军随后又一鼓作气追斩臧霸部将尹卢,杀获魏军数百人。
由于当时三路大军中除曹休取得大捷外,曹仁在濡须口失利,曹真则在江陵久攻不下,又有瘟疫开始在当地流行,因此无奈之下,曹丕下令撤军。
此战之后,曹休被拜为扬州牧,率部屯驻东南边境一带,以防止东吴进犯、袭扰。
黄初七年,曹丕驾崩,曹休与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四人受遗诏辅政。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曹休进封长平侯。当时吴将审德屯驻皖城,曹休将其击破,斩杀了审德,收降了吴将韩综、翟丹等人。
遂增邑四百,并前二千五百户,迁大司马,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都督扬州如故。
太和二年,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与吴王孙权密谋,佯称自己得罪了吴王,要弃吴投魏,诱骗曹休。
周访派自己的亲信作为信使前后七次送书信给曹休,讲述自己受到孙权的责难,打算以鄱阳郡归降北方,请求曹魏派兵前来接应。
曹休接到书信以后心存疑虑,便秘密派人前往打探。孙权假意派尚书郎到周鲂那里调查追究各种事情,而每一次周鲂也都装作大惊失色,诚惶诚恐的样子。
为了诱骗曹休,周鲂还来到鄱阳郡郡城的城门之下,剪下头发谢罪。
曹休听到探子回报后,便深信不疑了,当即给周鲂回信,约定接应的时间和地点。
曹休于是率领骑兵、步兵共计十万往皖县去接应周鲂。魏明帝另外派遣贾逵督前将军满宠等四支军队由西阳直攻东关,司马懿领兵进攻江陵。
尚书蒋济向魏明帝表示驻守于上游的吴将朱然可能会从曹休后方袭击,而吴军亦可能随时会东进切断曹休退路,建议派兵救援曹休。
魏明帝急诏司马懿停止进军,让贾逵东进与曹休合兵一处,以防不测。琅邪太守孙礼也劝谏曹休不可孤军深入,以免发生不测。
而东吴发兵九万,孙权再次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同时又认命朱桓、全琮分别担任左右督,来诱曹休。
曹休入吴的探子把消息传递给了曹休。曹休这个时候也明白受骗了,但依仗着自己较多的兵力仍然坚持继续进兵,并拒绝等待贾逵的援兵会合,继续率大兵南下,孤军深入。
但此时曹休立功心切,没有听从,于是率兵进至石亭。
曹休大军开到,陆逊通报全军上下一律是人含枚,马衔环,不得发出一丝的声响,以防引起曹军哨探的发现和注意,否则如若有人胆敢违背,一律军法处置,决不姑息。
一时间东吴九万大军全都陷入了沉寂,竟然真的就避开了曹军的侦查。
曹休大军于是便放心地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全军都进入了休息状态。
等到夜幕降临,曹休军的营寨也逐渐的趋于寂静,到了半夜时分,陆逊一声号令发起夜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