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解剖室发现的线索
第1257章 解剖室发现的线索 (第2/2页)“那具体是死后多久呢?”小林疑惑地问,“之前处理的案件里,尸僵完全形成需要更长时间,这个阶段的判断总是容易有误差。”张森指着尸体的手指关节:“你注意看,手指关节的僵硬程度比肘关节轻,说明尸僵是从下颌、颈部开始,逐渐向四肢蔓延的,这符合尸僵发展的正常顺序。按这个进度,再结合尸温情况,初步判断死亡时间在死后4-6小时之间。”
接下来检查尸斑,张森轻轻翻动尸体,尸体背部、臀部及四肢后侧未受压部位,出现暗紫红色尸斑,用手指按压尸斑,颜色会短暂消退,松开后又迅速恢复。“尸斑处于扩散期,还未完全固定,”他解释道,“死后早期尸斑是鲜红色,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变成暗紫红色,扩散期通常在死后3-8小时出现,这与我们之前通过尸僵判断的4-6小时范围基本吻合,能进一步缩小时间区间。”
小林补充道:“要不要结合角膜混浊程度再验证?死者的角膜还有一定透明度,能隐约看到瞳孔轮廓,没有完全混浊,这也符合死后4-6小时的特征。如果死亡时间更长,角膜会变得完全不透明,连瞳孔都看不清了。”张森点头:“对,角膜混浊程度是重要的辅助判断依据,现在三项指标都指向同一时间范围,死亡时间的准确性就更高了。”
尸表损伤检查时,张森有了关键发现。他用镊子轻轻掀起死者的灰色卫衣,在尸体的颈部左侧,发现一道宽度约0.5厘米的带状压痕,压痕边缘整齐,局部皮肤有轻微发红,没有明显出血,但能看到细小的皮肤褶皱。“这里有异常,”他让小林用强光勘查灯聚焦压痕,“压痕呈水平状环绕颈部左侧,延伸至右侧时逐渐变浅,压痕表面能看到细小的纤维残留,不像是自然形成的褶皱,更像是被某种带状物压迫导致的。”
“会不会是死者睡觉时不小心压到的,或者被衣服领口勒出来的?”小林提出疑问。张森摇头,用标尺测量压痕长度:“压痕的走向和衣服领口的形状不符,而且压痕对应的颈部肌肉,在触摸时能感觉到轻微硬结,这是生前受外力压迫的表现。如果是死后形成的压痕,肌肉不会有这种反应,也不会出现皮肤发红的现象。”
他继续检查是体其他部位,在尸体的左手掌新,发现几处细小的表皮擦伤,擦伤边缘不整齐,局部有轻微红肿,指甲缝里嵌着少量褐色纤维和细小的树皮碎屑——与东方公园梧桐林的树皮成分一致。“这些擦伤是生前形成的防御性损伤,”张森分析道,“说明死者在生前曾与他人有过肢体接触,可能是在反抗时不小心蹭到树皮,或者被对方抓伤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