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七百六十四章:五虎制敌·吴淞失陷

第七百六十四章:五虎制敌·吴淞失陷

第七百六十四章:五虎制敌·吴淞失陷 (第1/2页)

(明天完事鸦片战争)
  
  【在定海陷落后的第九天,英军在休整之后,又恢复了元气,按计划对镇海发起了进攻。】
  
  【八月二十六(10月10日)拂晓,英舰驶向甬江口北岸,炮轰甬江北岸的招宝山。】
  
  【同样的战术,英军又在招宝山重演了一遍。】
  
  【当英舰炮轰招宝山炮台时,在此坐镇指挥的余步云竟然擅离职守,央求两江总督裕谦“以保全数百万生灵为词,请遣外委陈志刚前赴夷船上,暂事羁縻”,但被裕谦严词拒绝。】
  
  【大将临阵脱逃,顷刻间让招宝山的军心瓦解,英军轻而易举就占领了招宝山,随即用大炮居高临下地俯击镇海城,掩护英军攻城。】
  
  ……
  
  天幕上。
  
  镇海城上。
  
  头戴顶戴身穿轻甲的官员看着城外的无尽炮火。
  
  含泪向北方叩首。
  
  随后纵身一跃,投身池中。
  
  ……
  
  【裕谦在镇海城东门督率将士开炮轰击敌人,这已是镇海守军最后的一道防线。】
  
  【他于阵前立誓,无论形势如何艰危,他绝不离开镇海一步,不与英军议和,誓与镇海共存亡。】
  
  【但无论他与守军如何拼死抗击,都已无力回天。最后只能面北而向天子叩头谢罪,纵身跃入沉泮池,投水殉节,随其一起殉国的还有镇海县丞李向阳,守备王万隆,把总汪宗宾、解天培,外委林庚、吴廷江等。】
  
  【裕谦作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是鸦片战争中清朝牺牲的最高官员,时年四十八岁。余步云则是在鸦片战争中被清廷处死的最高将领。】
  
  ……
  
  {两江总督按照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江苏、江西、安徽三省的省官员兼高官兼南京军区司令员,一品大员。}
  
  {清朝绿营武官的等级是: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
  
  {如果套用国际通用的军衔体系,则提督、总兵、副将相当于将级军官。}
  
  {咱们在鸦片战争中,干掉的英国军官最高不过是尉官,而我们的高级将领则大量阵亡,损失惨重。}
  
  ……
  
  大清·雍正时期
  
  “历来,对中原王朝的威胁都来自蒙古高原。”
  
  雍正倚着扶手,一边转着玉珠,一边盯着天幕沉声道:
  
  “所以加修长城挡着,让他们别老想往里边闯,而海上防御则是从来未曾想过的,因为骑兵不会从海上过来。”
  
  “可这些人偏偏从海上过来,从广东一路北犯,且打得你毫无还手之力。”
  
  “弘历,你说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做?”
  
  弘历也不知道如何做。
  
  这已经不是调兵遣将的问题了。
  
  “看英夷的行军路线,目标应该是南京。”
  
  “从广州出发,经过东南沿海进入长江直抵南京,那朝廷只得屈辱投降了。”
  
  雍正脸色发黑,强压着怒气道:
  
  “朕知道!”
  
  “朕是问你怎么办!”
  
  弘历一脸苦涩,微微摇头。
  
  东南七省是朝廷命脉所系,是大清财富最为集中、最为富庶的地方。
  
  英夷一旦控制了东南沿海,意欲控制长江,断绝漕运。
  
  朝廷没钱了怎么打?
  
  没有任何条件可以谈。
  
  ……
  
  【英军在攻陷镇海的第三天,又自南江直入宁波,而宁波几如一座不设防的城池,英军“登岸劫掠,城门洞开,直入无人之境”。】
  
  【浙东连失定海、镇海、宁波三镇,一度相信“夷人就抚,海防可撤”的道光帝,又从“主抚”变为“主剿”,在全国各地调兵遣将赴浙“靖逆”,并任命皇侄奕经为扬威将军,“督师往剿”。】
  
  【结果奕经仍是使用拖延战术,而当地官吏绅民对奕经比对英军还恐惧。】
  
  【据时人所记,“奕经调拨京兵数百,带领侍卫等官,由京起程,沿途需索,数旬后方抵江南省,由江南到江苏,闻夷凶猛,枪炮迅利,即驻兵苏州,探听夷情。】
  
  【在苏数十旬,淫娼酗酒,索财贪贿,每日吴县供给八十余席,用费数百元。稍不如意,侍卫、京兵等即掷击杯盘,辱骂县令,吴县竟被逼勒呕血而死”。】
  
  ……
  
  {其实这里很奇怪,奕经在京时与道光帝达成了某种默契,因为他在江苏呆了两个月,訾议四起,但道光始终未催他早日赶赴战区,表现出难得的“不为遥制”的豁达态度。}
  
  ……
  
  大清·光绪时期
  
  “自雍正爷之后,清廷派出的领兵出征的军事统帅,其将军名号,不再新创,而是沿用前朝旧名。”
  
  光绪与一名妃子执棋交谈道:
  
  “其印信亦为当年统帅交回之物。如奕山的靖逆将军,创名于康熙五十六年,为富宁安征剿策妄阿喇布坦时始用。”
  
  “而授奕经的扬威将军,历史更为悠久,创名于清刚刚入关时的顺治三年,为德豫亲王多铎征讨蒙古等部时始用。”
  
  “道光帝于道光六年征讨张格尔和道光十年征讨新疆玉素甫父子的叛乱。就两次用扬威名号。”
  
  妃子下了一枚白子,轻声道:
  
  “那道光帝面对英夷再次启用扬威将军的印信,是冀求这一屡战屡胜的吉利名号,能保佑清军如同昔日在西北那样,扬威于东南?”
  
  光绪执着黑子,默言不语。
  
  片刻后又道:
  
  “宗室子弟,难当大用。”
  
  ……
  
  【随后英军攻陷余姚,进而进扰慈溪。】
  
  【随着战线不断拉长,英军兵力不足,遂停止进攻,等待援军。】
  
  【而清廷已从全国各地调集三万兵马赴浙会剿,然而在英军几如孤军待援的大半年里,清军却一直没有抓住战机。】
  
  ……
  
  {这都不打?吃屎去吧!}
  
  {因为这三万多名兵勇,并不能全数用于进攻。}
  
  {当时的情况是,湖北援军两千名,其中一千名驻守杭州,一千名驻守海宁。}
  
  {江西援军两千名,其中一名在余姚兵败,此时被派往曹娥江以北的沥海等处,另一千名奕经认为不够精壮,命其护卫粮台。}
  
  {安徽援军一千名,其中六百名驻守杭州。}
  
  {陕甘援军两千名,其中八百名驻守乍浦。}
  
  {山西、陕西、甘肃抬枪抬炮兵一千名,其中两百名驻守杭州。}
  
  {如此七扣八扣,外省援军只剩下六千名,而壮勇中亦有防守各处者。}
  
  {就这样,剩下的兵勇,仍不能全数用于进攻。}
  
  {奕经自杭州前往曹娥江一带后,在曹娥江以西的上虞县东关镇扎下大营,自将河南援军一千名、山西等处抬枪抬炮兵两百名。}
  
  {此处距英军占领的宁波约一百四十余里,奕经自称在此前路(宁波、镇海)后路(杭州)都可照应。}
  
  {参赞大臣文蔚在慈谿县西北的长溪岭扎下大营,率领江宁旗兵八百名、四川援军四百名、山西等处抬枪抬炮兵四百名,安徽援军四百名,共计两千名,此处距镇海约八十里,据称是进攻镇海、宁波兵勇的后路策应。}
  
  {尽管从各省调集三万人的大军,但实际上真正用于进攻的只有四川兵一千六百名(后用于攻击宁波)、陕甘兵一千二百名(后用于攻击镇海),此外只有那些数量、素质都靠不住的雇勇和余丁。}
  
  ……
  
  大汉。
  
  刘邦打眼一瞧,心里顿时明白过来。
  
  “在保命上想的还挺周到。”
  
  “未战先怯,又无变革以图强,潜身缩首,苟图衣食。”
  
  “国之大不幸也。”
  
  “但又是国之大幸也。”
  
  吕雉正襟危坐,叹声道:
  
  “就不知何时才会出现那名有功于天下之人。”
  
  ……
  
  大唐·高宗时期
  
  “如此怪诞的布兵方式,他是出于何种设计?”
  
  李治看不懂了。
  
  就分兵把守乍浦、海宁、杭州等处而言,比较容易理解。
  
  假如奕经对宁波、镇海、定海等处攻击得手,英军溃退海上,若乘虚攻击乍浦等地,清军岂非顾此失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